守正创新担使命 履职为民谋新篇——汉阴县人大常委会2024年工作综述
岁序更替,华章日新。全年召开常委会会议6次,开展专题调研、集中视察、执法检查37次,听取和审议各类专项工作报告33项,作出决议、决定和审议(视察、评议)意见28项……一项项工作、一组组数字,记录下实干担当的足迹,印证了履职为民的情怀,彰显了求真务实的作风,凝结着2024年汉阴县人大常委会与全体代表的智慧、心血和汗水。
坚持党的领导,把牢把准人大工作正确方向。汉阴县人大常委会牢牢把握政治机关属性,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人大工作正确政治方向。
持续强化党的理论武装,坚持“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切实做到思想跟进、认识跟进、行动跟进。全年开展党组集中学习40次、党员干部学习31次、专题辅导10次、交流研讨4次。认真执行党的各项制度,全年向县委请示汇报重要会议、重要工作、重大事项15次,提请县委专题研究人大工作事项3次,县委印发《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汉阴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工作方案》,并同意《汉阴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建立人大代表建议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衔接转化工作方案》。坚决落实党委决策部署,紧扣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牵头开展经营主体评议营商环境工作,开展新材料产业发展专题调研,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推动成立新材料产业链党委,促进“党建链+代表链+产业链”三链融合,助力新材料产业成功入选2024年度全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积极助力“文旅+”融合发展,全力支持县政府连续两年圆满举办中国汽车登山锦标赛(汉阴站)赛事,助推县政府率先在全市成立第一个县级民宿协会,助力花栖玥·椿时水云间民宿成功入选国家甲级旅游民宿,成为全市首批获此殊荣的民宿品牌。扎实推进天石集团汽车运动文化产业园、田凤民宿集群项目前期工作,进一步提升了汉阴对外开放形象。
增强监督质效,在助推高质量发展中展现人大作为。汉阴县人大常委会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立足人大职能定位,凝心聚力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攻坚任务,确保人大工作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同向发力。
助力经济稳健运行,扎实开展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审查监督,听取审议全县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政府债务管理工作报告,督促县政府及时出台专项债券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政府性债务管理,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增强审查监督实效为目标,推行县人大财经预农工委与县财政部门“预算共编共审”和联合会商机制为主要内容的预算监督“345”工作法,促进预算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绩效化水平不断提升。着力改善民生福祉,针对人民群众关注度高、反映强烈的月河川道供水保障事项开展专题调研,听取审议县政府专项工作报告,提出具体整改建议意见24条。
开展全县教育教学外负担、城区教育资源优化调整、医保经办专题调研,视察全县耕地保护等工作,督促县政府采取有力举措加强整改,取得明显成效。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听取审议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评议县人民法院1名副院长、县人民检察院1名副检察长工作履职情况的报告。
严格落实《汉阴县人大代表临案听审办法》,组织代表集中开展临案听审活动,“零距离”监督法院审判工作。调研县检察院2023年检察建议工作情况,对整改落实情况实施满意度测评,建立人大代表建议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衔接转化机制,推动人大监督与检察监督贯通协同。加强任后监督评议,持续强化任后监督“全过程”,不断促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履职、担当尽责。
把握时代要求,丰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汉阴县人大常委会认真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不断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让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加可感、可及。
高水平建好用好基层立法联系点,建立立法信息采集点153个、立法征询单位29个、立法协作单位3个,聘任立法信息员(联络员)234人,先后对省、市32部法律法规上报立法建议199条,20条意见建议被吸收采纳,把群众的朴素愿望转化为立法需求,厚植立法意见征询的民主底色。高质量实施民生实事代表票决制,在民生实事项目征集过程中,县人大常委会积极构建多样、畅通、有序的民主渠道,广泛听取意见,多渠道征集建议,充分听取来自人民的声音,确保把“民声”变“民生”。同时,扎实做好票决“后半篇文章”,推动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各界支持参与的民生实事项目建管并重长效机制,实现民生实事项目从“办得了”向“办得好”转变,力求把民生实事办到老百姓心坎上。高效能搭建民意表达新平台,坚持以“全覆盖建好家站、高效能管好家站、常态化用好家站”为目标导向,推动实现代表家站建设迭代升级。积极组织“履职建功‘三个年’·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实践活动,开展人大代表“双岗”讲述154人次,组织市五届人大代表汉阴中心组开展民生实事、文旅产业发展情况视察,邀请人大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20人次,安排人大代表参加“一府一委两院”有关会议和活动40人次,充分保障了代表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不断增强了代表履职的责任感、归属感和成就感。
强化支持保障,更好发挥代表主体作用。汉阴县人大常委会坚持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强化服务保障,把尊重代表、服务代表、依靠代表落实到人大各项工作中。完善联系代表机制,认真落实“三联系”制度,推动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国家机关联系代表、代表联系选民实现常态化。
进一步发挥人大代表联络站作用,在新材料产业链人大代表联络站开展“局长·代表”面对面活动22次,并通过“线上+线下”双向发力,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事项,让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丰富代表履职方式,着力构建能力提升、依法履职、晾晒评价、激励约束“四位一体”管理模式,联合县融媒体中心开办《民声》主题栏目,出台《汉阴县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代表审议发言意见处理办法》,不断激发了人大代表为民代言、为民履职的热情。重视代表建议工作,持续优化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重点督办、对口督办、跟踪督办工作机制,通过承办单位与代表“面对面沟通、背对背测评”,闭环式推动代表建议办理落地见效,汉阴县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233件代表建议全部办结。
夯实履职基础,全面加强常委会自身建设。汉阴县人大常委会紧扣“四个机关”定位,持之以恒抓队伍、转作风,不断提升依法履职能力和水平,稳中求进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切实强化政治引领,探索推行以“三个机制”强堡垒、“两方融合”强作为、“三化联动”强质效为主要内容的机关党建“323”工作法,及时修正1项制度,废止3项制度,切实为基层减负。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不断巩固“清廉机关”建设成果,着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良好氛围。
全面讲好人大故事。正确把握舆论导向,修订完善宣传奖励激励办法,改版汉阴人大门户网站,开通微信公众号,构建人大新闻宣传理论调研新格局,生动展示了根本政治制度的汉阴实践。着力加强协同联动,自觉接受上级人大工作指导,坚持县镇人大“一盘棋”,对镇人大工作实行清单化指导,城关镇人大代表“定晒评”活动、平梁镇“两说一商+代表议事”六步工作法等,全面彰显了新时代汉阴人大工作的鲜明特色。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2025年,汉阴县人大常委会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紧紧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县委工作安排,推进监督工作更加聚焦、代表履职更加有为、自身建设更具效能,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锦绣汉阴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