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一树一策”精准保护 让古树名木“老有所依”
夏初,走进汉阴县平梁镇清河村,便能看到一株树龄超千年的古柿树,其树冠如云朵般舒展。树下,新安装的智能监测设备正默默工作,实时传输着土壤湿度、光照强度等数据。这棵“千年柿寿星”,生动展现出汉阴县在古树名木保护工作上的创新实践。
古树名木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的珍贵遗产,承载着历史文化记忆,也在生态系统中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汉阴县林业局积极探索,主动作为,通过“精准建档、科技护绿、文化赋能、全民参与”四位一体模式,为174株百年以上古树“量身定制”保护方案,助力古树焕发生机,在守护绿色“活化石”的同时,走出一条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新路子。
科技赋能,构建古树“数字生命档案”。着眼于为古树保护筑牢数据根基,汉阴县林业局耗时两年,全面开展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并搭建起“一树一策”电子档案库。借助GPS定位、三维建模、碳14测年等先进技术,对古树的树种、树龄、生长环境等40余项指标进行数字化管理,实现“云端监测+精准预警”的智能化保护。目前,全县174株古树中,4株500年以上的一级古树都配备了数字监测系统,144株重点保护古树也有了专属二维码。人们扫码即可获取古树的详细信息,这让古树名木管理更精细、更直观。
专业诊疗,破解古树救治难题。岁月侵蚀加上病虫害影响,部分古树出现空心腐坏等问题。为让古树重焕生机,汉阴县成立古树保护专家工作小组,邀请专业技术团队,针对每棵古树的实际情况,实施立地环境清理、树洞修补、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抢救复壮“手术”,近年来成功救治3株濒危古树,全县古树的健康状况得到显著改善。
文化铸魂,激活古树文旅融合价值。汉阴县作为“三沈文化”发源地,文化底蕴深厚。汉阴县林业局充分挖掘古树背后的人文故事,打造“古树+”文旅品牌,制定《汉阴县智慧古树名木与森林旅游发展计划》,规划出汉阴古树“一日游”线路。在清河村,“千年柿树”成为党员学习教育的“党建课堂”;双河口三柳村依托“古柳、朱鹮、稻香、花海”,建成综合性旅游景区,每年接待游客超3万人次,带动100多户农户增收致富,真正让古树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新亮点。
全民参与构建古树保护长效机制。汉阴县林业局积极构建“政府+社会+村民”协同保护机制,联合公安部门,压实各级林长和护林员的责任,定期开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非法采伐、毁坏古树名木的违法行为,全面排查隐患。同时,借助植树节、湿地保护日等契机,通过新媒体平台,广泛宣传古树保护知识,曝光破坏古树的典型案例,引导群众增强保护意识,营造出全民参与古树保护的良好氛围。
古树是活着的文物,也是乡村振兴的独特文化IP。下一步,汉阴县林业局将持续深化古树名木与文化传承、生态旅游的融合,充分发挥古树的生态、文化和经济价值,让这些绿色“活化石”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