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汉阴县人民政府>政务要闻>镇情快讯

镇情快讯

观音河镇创新推行“八必看,马上办”工作机制

作者:祝志山 来源:安康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5-05-14 09:28

  初夏时节的秦巴山区暑气初显,汉阴县观音河镇的青山碧水间跃动着蓬勃生机。从党员干部走村入户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到猕猴桃产业园里果农们授粉的繁忙景象、从公益理发师跋山涉水服务留守老人到非遗皮影戏点亮乡村夜晚……一幅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产业发展与民生服务同频共振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余叔,最近身体怎么样?家里水电都正常吧?”包户干部陈虎带着“八必看,马上办”工作清单敲开了留守老人余乐金的家门。翻开走访记录本,房屋安全、医疗报销、农产品销售等事项被逐一标注解决进度,这样的场景在观音河镇已成常态。

  观音河镇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群众所思所盼,创新推行“八必看,马上办”工作机制,构建网格管理体系,以20至30户住户为单元划分网格,由镇村干部包联,组织镇村干部每周一、三、五下沉一线,通过查看衣食、住行、水电、医教、两业、迅娱、策需、治理八大民生领域,将农户精准划分为“放心户”“关心户”“连心户”,分别按季度、双月、单月频次开展动态服务。机制运行以来,累计解决房屋修缮、就业帮扶等民生问题60余件,化解邻里纠纷10起。

  “我们把全镇所有农户划分成小网格,由镇村干部包联,让干部真正沉到一线去,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镇党委书记王海明表示。

  五月上旬,走进观音河镇猕猴桃产业园内,猕猴桃藤蔓上开满了淡黄色的小花。藤架下,技术员正在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授粉要领,果农们正有条不紊地对猕猴桃树进行人工授粉作业。“多亏猕猴桃产业链党委协调技术指导,今年我刚从村集体承包了十余亩果园,正在为怎么授粉发愁,听技术员一边讲一边现场实践,才真正学会了授粉。”果农王诗州高兴地说。

  近年来,为推进观音河镇2800余亩猕猴桃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猕猴桃产业规范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力群众增收致富,观音河镇依托猕猴桃全产业链条,推出猕猴桃产业“一链四责”工作模式,按照产业链党委定方向、人大代表联络站督进度、产业合作社抓落实、政协委员工作室帮纾困的方式解决产业发展难题,形成工作闭环。

  针对产业发展村集体管护支出成本高,由产业链党委牵头实施“反租倒包”;针对缺乏管护技术的问题,组建技术培训队开设“田间课堂”;针对营销难题,通过“千人营销队”拓展市场,并围绕猕猴桃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打造“绿生猕”品牌,研发了猕猴桃NFC原浆2款、果酒3款、益生元饮品等系列产品。通过生态种植、绿色食品认证和市场营销,2024年,实现销售额200余万元。

  产业发展的同时,观音河镇深入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树新风。每月末,中坪村的老人都会早早等候在村部的院子里。伴随一阵嗡嗡的摩托车声音,公益理发师陈广明准时出现。围布一抖、剪刀翻飞,十余年练就的手艺让银发老人们焕新颜。“省了路费还能唠家常,剪的是头发,暖的是人心。”70岁的罗家保摸着新发型连连称赞。

  为解决镇域内60岁以上老人理发难问题,观音河镇结合孝义善举工程,实施孝老敬老“五个一”文明实践品牌,通过为留守老人帮干农活、打扫卫生、公益理发等形式多样的孝义善举志愿服务活动,引领带动全镇形成孝老敬老、崇德向善文明新风尚。

  不仅志愿服务活动深入人心,文化滋养同样浸润心田。夜幕降临时,合心村村部广场前的舞台工作人员已经早早将电影幕布、投影仪布置就位。由党支部书记、孝义模范组建的“志愿宣讲队伍”,利用“映前三讲”模式,在电影放映前讲解惠农政策、用火用电安全和防诈反诈等知识,孝义模范讲身边的好人好事、孝义故事,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孝义传统美德,弘扬孝义精神。

  基层治理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群众笑脸里。翻开观音河镇民生实事项目清单,一组数据温暖人心:新建便民桥1座、修建生态河堤1.1公里、120救护车免费接诊、新安装太阳能路灯80余盏……每个项目背后都是“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生动实践。

  针对山区群众办事不便的难点、痛点,观音河镇推行“包户联心”提效工作法,镇村干部挎着“民情包”走村入户,现场办理低保申请、生存认证、残疾认证等多项便民服务。

  办实事不是“一阵风”,而是要“四季常青”。观音河镇利用“包户联心”提效工作法,建立走访、收集、办理、反馈闭环机制,努力把合民意、暖民心、惠民生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