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校长职级制改革激发办学活力
近年来,汉阴县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为突破口,创新实施校长职级制改革,通过“机制破题——队伍提质——城乡联动——全域跃升”的递进路径,有效破解校长队伍流动不畅、激励机制不足等问题,激活教育发展动能,为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职级革新破壁垒。建立“5级15档”校长职级体系,将全县68所公办学校校(园)长、副校(园)长及村级完小校长纳入职级管理,配套差异化校长奖励性绩效工资,最高档每月达1800元,最低档700元,年投入超120万元。实施职级动态管理,职级评定每3年一评审、晋档每年一考核,考核结果与职级升降、薪酬挂钩。实行年度履职考核制度,考核结果作为校长职级评级晋档、续聘、职级奖励性绩效发放的重要依据,打破“大锅饭”现状,实现“多劳者多得、优绩者优酬”。
选优培优强队伍。校长队伍平均年龄下降5.5岁,40岁以下占比达66%,本科以上学历提升至94%,研究生学历校长增至3人,校长队伍活力更足、更强。建立“领航校长工作室”,开展跨校帮扶10余次,培养骨干校长21人,28名校长获市县“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1人当选省人大代表。出台《汉阴县中小学幼儿园领导人员选拔任用管理办法》《汉阴县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履职考核办法》,规范选拔任用,严格考核奖惩,储备后备干部56人,14名干部晋升为学校领导,6名校(园)长因考核未达标退出岗位,真正树立能者上、庸者让的用人导向。
城乡联动促均衡。为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配套出台《关于校级领导任职及聘用问题》,统筹使用“编制与职称岗位”,打破编制和岗位壁垒,更加灵活高效的调配和聘用校长,42名校领导实现城乡流动,8名优秀校长主动赴农村学校任职,促进办学质量整体提升,带动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城里来的校长带来了新理念,课堂效率高了,学校管理也更加规范了!”漩涡初级中学的一名学生家长感慨道。
质量跃升显成效。自职级制改革实施以来,在全系统很快形成了“鲶鱼效应”,全县教育质量呈现积极变化,2024年中考700分以上人数全市第三,高考600分以上人数同比增加114%,教师对校长管理的满意度95%以上。通过教共体建设、跨校资源共享等举措,城乡学校从“单向帮扶”转向“协同共进”,形成“强校带弱校、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县初级中学、凤台小学等8所学校获评“市级先进教育单位”,教育生态持续优化。
“校长职级制改革让能者有位、优者有为,也让校长从‘被动守业’转向‘主动创业’,形成了‘争着干、比着干’的氛围。”汉阴县教体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县教体局将持续完善职级制改革配套政策,推动校长队伍向专家型、创新型转变,为教育强县建设注入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