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办理市政协三届二次会议第45号提案的函
沈桂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高中持续发展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汉阴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县政府接到提案后,高度重视,立即安排由政府办牵头,会同县教体局进行办理。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大对高中教育的投入,高中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总投资超过1.3亿元新建汉阴中学今年秋季将实现整体搬迁。2010年,县政府拿出25万元奖励了优秀教师、高考贡献奖及先进教育单位,2011年,县政府又拿出近70万元兑现了政府高考励志奖和优秀教师奖励。在学校狠抓管理、加强教研教改下,教育教学质量逐年上升,高考上线人数逐年增加,2009至2012年,全县高考二本上线人数分别为260人、479人、551人、558人,上线率分别达19.15%、32.99%、36.9%、37.04%,创历史新高,实现较大突破。
您在提案中提出的建议,对于加快和提升我县高中教育发展水平具有积极作用,在今后的高中教育发展中,为了保持汉阴教育特别是高中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我们将结合您的建议,坚持稳定高中数量、增加高中容量、拓展资源总量、提高教育质量的方针,妥善处理好规模、速度与质量的问题。一是继续加大高中教育投入,用好上级政策,支撑教育的发展,逐步解决目前发展高中教育负债问题和今后学校发展资金不足等问题。县委、县政府将在发展教育事业上本着舍得花精力、舍得花财力、舍得花人力观念,对教育倾注感情,深入学校排忧解难,以正确的舆论导向,为汉阴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二是加强校长队伍建设,制定《中小学校长考核(聘任)办法》,着力实施“名校长”培养工程,实行校长聘任制、联评制,定期交流、岗前培训等措施,在校长的选拔、培养、管理和评价上,注重校长的素质、能力和来自群众中的威信以及经营学校的“领导观、群众观、苦乐观、工作观、民主观、进取观、义务观”,引导他们勤于学习、精于管理、善于协调、甘于奉献,使之能力服众、知识服众、人格服众。培养一批“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团结合作、进取创新、突出发展、追求卓越”的校长队伍,提高各类教育的管理水平,同时提高优秀校长到其他部门任职权重,扩宽优秀校长事业领域。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认真实施陕西师范大学与县政府签订的共建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协议,实施中小学校本研修实验区建设项目,建立高层次教师业务进修制度和教师外出交流学习制度。对青年教师提出“三年争当合格教师、五年争做优秀教师、八年成为骨干教师、十年成为学科带头人、十五年成为名师”的培养计划,扎实开展以“教育理念大讨论、专业知识大学习、专业技能大练兵”为主要内容的专业素质提升活动。实施以“关心教师思想、关心教师情感、关心教师生活”为主要内容的“三关心”行动,为教师提供强有力的精神保障、物质保障,培养一大批默默奉献、甘为人梯、素质过硬、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同时建立一批年轻教师在德、能、勤、绩方面优良的人才库,作为后备中层领导、主要领导遴选对象。四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扩大高中阶段办学规模。做到学历教育、技能教育和农民工转移培训、移民为方向培训协调统一,职业高中教育以适应高素质技术人才市场的需要,加强基础能力和实训设施的建设,在提高其文化素质、道德品质的同时,强化技能培训。其它劳动力转移培训紧盯市场需要,实施订单培训,并根据国家产业布局实行校企合作,把人才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充分利用好。县职教中心完成项目建设以后,在校规模必须达到0.45万人,保证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招生比例相当。五是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减轻师生负担。大力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质量,支撑高中教育质量的提升,在初中实施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不断加强常规教学管理和质量管理。严格执行《教育教学管理常规》、《课堂教学常规》、《关于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等文件精神,坚持“一切为了教学、一切服务教学、一切推动教学”的工作理念,规范教学行为,实行挂联帮包学校考核制度,领导干部在一线带头、在一线示范、在一线研究、在一线管理、在一线创业;突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监测评价和人文关怀,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协调教师的教学活动适应学生的成长规律,科学评价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和发展性,切实减轻师生课业负担,不断提升教师职业和学生学业幸福指数。六是稳步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县政府在2010年通过多次召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会议,征询各方意见,制定了《汉阴县中小学布局调整方案》,先后撤并了涧池、高梁、龙太、田禾、上七等5所九年制学校初中部,撤并了三堰、杜家垭、双乳等3所初中,撤并了平梁中学和漩涡中学高中部并与汉阴中学,撤并双星小学等完小40所及教学点14个,重点建设调整后规划的51所学校,撤并过程社会反响较好。在今后的布局调整过程中,结合农民进城落户和撤并乡镇的需要,按照“普通高中主要建在县城,初中建在中心镇、小学上规模、办好必要教学点的原则,确保入学、先建后并,在充分考虑人口变化、交通条件、就近入学(入园)和儿童少年安全、提高办学(办园)效益的前提下,统筹城乡的学校、幼儿园布局调整规划,达到幼儿园、义务教育学校和高中阶段学校布点科学合理目标,优化调整后学校资源配置,缩小城乡教育差别,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汉阴教育事业的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