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汉阴县人民政府>政务要闻>镇情快讯

镇情快讯

涧池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八大亮点”

作者:陈朝平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2-10-09 08:18

    今年以来,涧池镇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思路和任务,向实现跨越发展、建成陕南经济强镇、打造县城副中心的战略目标阔步前行,社会经济发展呈现“八大亮点”。
    项目建设关注民生。涧池镇坚持把项目带动发展作为重要任务来抓,着力破解资金难题,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全力推进陕南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建设,改善居住环境;加快农村、居民安全饮水工程实施,关心群众冷暖;关注群众用电安全,加快高低压电网改造步伐;改善村级道路通行能力,积极争取道路提等改造项目;资金倾斜农村、关注山区,扶持产业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扶贫整村推进步伐、关注合作医疗、养老保险、低保五保等惠农政策的落实,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依托培训项目支撑,提升务工技能型输出,全年预计劳务输出1.8万人,创收2.5亿元,等等一系列关注民生工程得到落实。
    工业经济逆势上扬。坚持把工业作为镇域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稳步实施工业强镇战略不偏离,深入开展“服务企业”活动,派驻干部入企业听心声、解困难、抓协调、促生产、提效益,工业经济规模不断壮大;同时把党支部建到企业,形成党建带动促企业发展。截止8月底,工业总产值完成14.01亿元,新入园企业5家,目前涧池镇6家企业工业产值超亿元,14家企业工业产值超3000万元,四家规模以上商贸企业,“三上”规模企业将超过20家,全年园区工业产值预计可达17.5亿元,实现涧池镇工业园区发展的大跨越。
    旅游转型步伐加快。坚持把发展旅游产业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切入点,大力实施旅游活镇战略不松懈,全方位做好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和配套项目建设。启动龙寨沟3A景区创建,做好道路扩宽及环境美化亮化,带动景点蜡烛山、红岩寺、金花宫、唐老爷坟等发展,借县“油菜花节”东风带动乡村游,农家乐快速增长,人流、物流、信息流增快,带动增收及社会效益明显。积极挖掘旅游潜力,摸清全镇4大类文物古迹(古遗址、古建筑、古墓葬、石窟寺及石刻)共计61个文物点,开发有观赏价值的旅游景点,加快产业转型步伐,为经济增长提供支撑。
    村域经济健康发展。该镇坚持把促农增收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在原有的“一村一品”基础上,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提高土地利用率,扶持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生态循环养殖园、现代农业示范园、林果花卉休闲示范园、生态观光园、订单农业示范园先后建成,特色大鲵养殖不断扩大、野鸭养殖落户园区,农业产业化水平显著提升。新农村建设、扶贫整村推进村、现代农业省级示范园及重点推进村建设步伐加快,农民增收稳步提升。
    城镇建设有序推进。坚持把城镇靓镇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策略,按照规划实施的一期建设,以占地17亩的中心广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投资5000万元,地下管网铺设、附属用房建设、地面石材铺设以完工;兴平南路、曙光路两条新区主干道道路硬化和排污管网工程已竣工投入使用;供电高压线路现已架设完毕;广场和道路绿化2000多平方米;一期建设土地已拍卖成功。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配套,新区雏形已展现在人们面前,城镇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通过3-5年努力,小城镇面貌将焕然一新;涧池镇将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陕南强镇。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把强化公共服务作为和谐发展的重要抓手,统筹推进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事业,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深入推进“双高双普”及教育强镇创建,加大学校周边安全环境治理,积极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营造学生学习、教学宽松环境,教育质量稳步提高;群众合作医疗参合率95%以上,村级卫生室进一步规范;养老保险参保率90%以上,确实减轻群众养老负担;计划生育创国优稳步推进,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全面落实,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逐年提升;实现全镇26个村(居)农家书屋全覆盖,农家书屋作用发挥明显。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先后获得“文明集镇”和“教育强镇”称号。
    社会管理创新加快。涧池积极探索新型社会管理模式,通过工业园区社会管理创新示范点,打造三石汽修新航之家安置帮教基地,探索村级便民带办点方便群众办事,推行镇村干部周三集中办公密切干群关系,强化村级“三公开”透明度,保障广大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创新干部学习教育管理新模式,等等通过一系列的工作创新,全镇社会治安状况不断好转,信访总量直线下降,留守妇女、儿童、空巢老人、弱势群体进一步得到关心,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政府公信力大大提升。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坚持把“三问三解”活动作为联系服务群众的有效载体,听民声、访民情、解民困,一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及时化解。排查矛盾纠纷常抓不懈,严格落实维稳、调解、稳控、排查各项工作机制,定期全面、细致排查本区域不稳定因素和安全存在隐患,不留死角,对排查出的问题主动上手化解、整改,做到早上手、早化解、早杜绝;做到纠纷案件、安全生产、有人抓、有人问、有人管,严格责任追究,强化安全监管,有效遏制了重大安全事故发生。深入开展平安创建,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社会治安满意率逐年提升。构筑“防、控、管”一体化,为更好服务群众,创造平安、稳定、和谐的社会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