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人大法制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凌情系汉阴教育
伴随着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的喜悦心情,11月12日,上海市人大法制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凌,上海市奉贤区教育局局长陆建国一行不辞辛劳,不远千里来到我县,出席在汉阴中学举行的同县教体局签订结对帮扶协议和张碧教育奖学金发放仪式。陕西省人大法工委办公室副主任郭小卫、安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孝芳,以及县领导杜凤军、朱前平、周永鑫、陈绪伟、刘飞霞、刘晓琴、缪宏艳出席仪式。仪式由县委副书记刘飞霞主持。
县长周永鑫首先致辞,上海市人大法制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凌、安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孝芳、县委书记杜凤军等领导以及张碧先生亲属向20名优秀学生颁发了张碧教育奖学金,每人1000元。“张碧教育奖学金”由汉阴籍离休干部张碧生前出资20万元设立,每年拿出2万元用于奖励汉阴中学勤学奋进、品学兼优的学子。张凌在颁奖仪式上深情地回忆了父亲张碧儿时在汉阴、安康、西安求学,并最终走上革命道路的经历。张凌勉励青年学子要刻苦读书,将来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才。张凌表示,“张碧奖学金”不会只设10年,子女们将来会继续投资,让“张碧奖学金”长久设立下去,帮助更多家乡学子成才。上海市奉贤区教育局局长陆建国代表奉贤区教育局和下属四所中小学、幼儿园与汉阴县教体局局长胡世宝在仪式上签订了对口帮扶涧池初中、涧池小学、涧池中心幼儿园以及汉阴中学的协议。上海市奉贤区将利用其优质、丰富的教育资源,通过学校对口帮扶、教师和教育科研人员交流等多种方式,为汉阴教育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和帮助。
仪式结束后,张凌一行又在我县杜凤军等领导的陪同下来到涧池小学举行了“张碧教育楼”揭牌仪式。
县委书记杜凤军在揭牌仪式讲话中指出:张碧教育楼的落成,凝聚着张碧、张凌父子的心血和汗水,也见证了汉阴游子热爱家乡、心系教育的深情厚谊和感人情怀。希望老师们常怀感激之情,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爱岗敬业。希望同学们倍加珍惜良好的学习环境,努力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对家乡有益的栋梁之才。
在汉阴期间,张凌一行在我县领导陪同下,还分别参观考察了汉阴中学、涧池中学、涧池小学、涧池中心幼儿园,每到一处,张凌一行都要详细了解学校建设、设施配备和学生在校生活情况。他们对近年来我县教育发展取得的进步表示肯定,认为我县紧跟国家教育方针,建设力度大、工作措施到位,使校园环境进一步提升,师资力量显著增强,有力推动了全县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活动结束后,张凌一行、陪同领导还分别与我县汉阴中学、涧池中学、涧池小学教师合影留念。
“张碧教育楼” 总投资151万元,建筑面积1277平米。其中,由汉阴籍离休老干部张碧和儿子张凌偕同上海毅石律师事务所石毅律师共同筹资90万元修建。完备的设施、一流的条件,为老师们和同学们创造了良好的办公和成长环境。此外,他们还为洞河小学改建成涧池镇中心幼儿园出资30万元。
据悉,张碧同志1916年出生于陕西省汉阴县涧池镇洞河村, 1931年至1933年就读于涧池私塾和汉阴县立中学,1933年9月至1936年7月就读于陕西兴安师范学校,1936年9月考入西北农林专科学校。1937年抗战爆发后投笔从戎,参加了由冯文彬、胡乔木主持的“云阳青年训练班”,并于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12月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十一队学习。张碧同志先后任华东野战军八兵团组织部长,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政委,华东钢铁公司副经理、中共上海钢铁党委书记,上海市冶金工业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1966年“文革”开始后遭受冲击,被停止工作。1969年被下放至市直机关“五七干校”劳动。1972年9月任上海重型机器厂副厂长、党委副书记,粉碎“四人帮”后,1977年10月任中科院上海冶金研究所党委书记。1983年4月任上海市第六届政协常委、科技委员会副主任。
张碧同志离开家乡70余载,始终情系家乡,关注家乡发展,始终关心着家乡的情况,思念着家乡的山山水水。他在晚年多次提出要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做些贡献。2010年11月24日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9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