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汉阴县人民政府>政务要闻>镇情快讯

镇情快讯

弘扬涧池精神 建成致富路

作者:沈桂刚 刘泽华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2-12-27 09:26

    2012年,涧池镇大力弘扬“风清气正、勤政务实、克难创新、包容奉献、团结奋进、争创一流”的涧池精神,高标准、高质量的建成了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交通网,并加大投入、加强管护,建立长效机制,充分发挥交通效益,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成为了一条条致富路、民心路。

    以干克难、争创一流
    该镇共有25个行政村,大部分村位于山区,地势艰险、交通不便,实施农村公路建设面临着重重困难。但该镇镇村干部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紧密团结,努力奋斗,服从工作大局,不计个人得失,迎难而上,以干克难,克服了地势险峻、交通不便、资金短缺等各种困难,争创一流业绩,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公路建设。
    2012年,镇党委、政府在项目资金短缺的情况下,不等不靠,多方筹措建设资金453万元,高质量建成了97公里通村示范路,建成了永桐旅游示范路、花果旅游示范路、温栋路提等改造工程。彻底改变了全镇农村公路通行能力,解决了人民群众的出行难,极大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群众增收,加快了致富步伐。

    务实创新、加强管护
    该镇近年累计投入各项资金1600余万元,建设了81条通村公路,共计153公里,贯通全镇25个行政村,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交通网。投入使用后,镇村干部像呵护自己的“家当”一样,细心管护,充分认识到:“三分建、七分养”,没有管理养护,公路建设成果不能巩固,更不能有效利用。因此,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明确镇交管所管护职责,签订责任书,纳入年终单项工作考核。充实交管所成员,加强作风转变,以优良的作风、饱满的热情、务实地开展工作,抓好公路管护,切实为民服务。彻底消除了“重建轻样”现象,充分发挥了每一条建成公路的交通效益,有力的促进了镇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为了克服分散管理、各自为政的弊端,该镇改革公路养护生产组织形式和作业方式,积极创新,组建了镇农村公路养护中心,将分散的养护机制,转变为集中财力、集中物力、集中人力的集中养护模式。养护中心统一组织安排公路养护工作,每周制定养护路线和日程表,组织养护工人严格执行。这一集中管护的“涧池模式”有效整合了资源,提高了管护工作的效率,增强了管护资金的使用效益,节约了管护资金,也便于及时解决塌方等临时性问题。受到了县领导的高度肯定,将在全县进行推广。

    完善机制、发挥效益
    该镇共建成81条通村公路,覆盖全镇25个行政村。为使这些艰难建成的公路能够长期发挥交通效益,服务经济发展,便利群众出行,该镇建立并完善了公路管护长效机制。
    制定了安全生产、养护管理制度和实施办法以及村道管理养护工作实施细则,由交管所负责组织实施。交管所每月对养护中心管理工作实行百分制考核,对养护工人出勤情况进行考核。要求养护工人自觉学习和掌握公路养护基本知识和安全生产知识,严格按要求做好养护工作。
    完善了监督机制。聘请当地人大代表、镇村干部和群众代表为监督员,加强对公路养护的监督。以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爱路护路意识。同时设立公路养管监督专线电话,随时掌握路况信息,及时查处各种占道、损坏路产的不法行为。该镇按照“多方筹措、分级管理、专户存储、专款专用”的原则,在不断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对养护资金严格实行“专款专用”,确保资金全部用于村级道路的养护及水毁抢修工程,体现了“风清气正”的涧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