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汉阴县人民政府>政务要闻>汉阴要闻

汉阴要闻

聚力发展涌热潮

汉阴县实施“六大主题年”建设纪实

作者:何友军 秦小娟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3-01-18 10:10

    冬日走进汉阴,历时三年建成的汉阴中学新校区书声朗朗,月河工农业园区生产建设繁忙热闹,县城栋栋高楼拔地而起……汉阴正发生着惊人巨变。
    2012年,汉阴县上下在十八大精神的鼓舞下,深入开展“工业突破年、深度招商年、园区建设年、城镇发展年、水利振兴年、教育双高双普强力推进年”六大主题年活动,全面建设幸福汉阴成效显著。预计全年生产总值实现46.5亿元,增长15.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2.5亿元,增长33.2%;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21000元和6590元,增长21.5%和28%。

    勇立潮头破禁锢
    汉阴为什么落后?发展出路在何方?带着疑问,该县四大家领导沉下身心,深入基层搞调研。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建言献策、思想大讨论活动,连续召开各级不同形式的座谈会,听民言、集民智、启民思、释民惑。
    最大的根源就在于思想解放不够!经过仔细调研与思索,决策者们找到了问题的症结:突破发展首先要思想解放,用开明、开放的思想开创发展的新局面。
    “走出去”学。去年5月14日,第一批由各镇、部分县直涉农部门等42名主要负责人构成的“统筹城乡发展”专题培训班,正式奔赴全国城乡统筹发展示范点--成都市,寻找 “金点子”。
    据统计,该县全年先后组织科级领导干部到外地参观学习120余人次,远到成都、重庆、张家港,近到旬阳、白河等县,广泛汲取城镇建设、产业发展、旅游开发等先进理念及成功经验。
    “请进来”教。全年从省委党校、省委农工部、省发改委等单位邀请了15名专家教授来汉阴县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十八大精神、“十二五”发展战略、新农村建设和领导科学等内容对全县干部进行培训,培训党员干部达6250余人次。
    激荡人心的解放思想浪潮卷走了因循守旧的积弊,掀起了汉阴人不甘落后、奋发崛起的豪情壮志,一条符合汉阴突破发展的目标清晰定位:以扎实开展“园区建设年”、“工业突破年”、“城镇发展年”、“深度招商年”、“双高双普强力推进年”、“水利振兴年”六大主题年活动为载体,抢抓机遇,狠抓落实,奋力建设幸福汉阴。
抓好六大主题年建设,项目工作是基础,没有项目,无从谈起。针对六大主题年活动,该县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从保障和改善民生出发,实行整体推进。据统计,汉阴去年共储备项目772个,争取项目220个,开工项目196个,竣工项目106个。洞河水库、月河堤防、汉漩公路改造、农电网改造等一批关乎长远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

    大干快上出实招
     “我局去年提前谋划,加强与省市主管部门的衔接汇报,争取项目资金1.98亿元。”提起水利振兴年工作成绩,汉阴县水利局局长余昌华喜形于色。
    去年,该县先后启动了汉江综合整治、月河三期防洪治理、小水重点县建设等一批重大水利项目前期工作,项目总投资超过4亿元。通过基本口粮田项目建设,共完成新修渠道24.5公里,新修拦河闸9座,新修、改造堰塘15口,完成了新建、改造基本农田5400亩,实现新增灌溉面积3300亩。实施安全供水34处,共解决4.7万人饮水难。
    家住蒲溪工业园区附近的杨冬梅,每天在秦园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上班,月工资2000块左右。杨冬梅对笔者说,她每天只上两个多小时的班,工作时间不长,也不累,在这上班,家里地里都不误。
    杨冬梅上班的这家公司是福建省漳州市的一位企业老板投资兴建的,项目建成投产后,解决了周围200余名农民就业。近年来,汉阴县充分调动全民招商、全民创业的热情,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去年,县政府领导先后 12次带队赴京、闽、粤、苏、沪等地外出招商。在油菜花节、西洽会、龙舟节会上,先后邀请 800余位外地客商来汉考察。全年,共招商引资项目33个,项目个数同比增长57.14%,到位资金22.58亿元 。
在园区建设年里,汉阴县沿月河川道规划布局出1180公顷“三区一体”的“工业阵地”和覆盖全县6个镇44个村的“现代农业阵地”。通过项目扶持和资金捆绑,先后累计投入资金1.2亿元,不断完善工业园区内水、电、路、讯和环保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工业园区综合竞争力。
    目前,103户企业入驻月河工业园区,成功吸引惠联物流、宏宇钢化玻璃、精利有机肥等15户投资千万以上企业落户汉阴,月河工业园区被省上命名为陕南循环发展示范园区,汉阴荣获省政府陕南循环发展贡献奖。工业对全县GDP贡献率达58%,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18个核心园区建设全面启动,五一、紫云、秦园被命名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凉水泉大鲵养殖、平梁苗木花卉被命名为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涧池镇紫云村是全市唯一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县3600户农户参与农业园区建设,园区农民人均增收800元以上。

    千方百计惠民生
    “盼了一辈子,终于住上新房子,要不是政府建保障房,我做梦也不敢想能住上这样好的楼房”。笔者一行到汉阴县福田小区采访,遇见正在悠闲散步的张延亭,54岁的老张一见我们分外激动。
    说着,老张便邀请我们一行参观他的新家,50平方的两室一厅被老张收拾的井井有条,客厅、厨房干干净净,阳台上摆放着精心栽种的花草。老张从小就有气管炎,5岁时成了孤儿,一直寄居在叔叔家,结婚后一家四口依旧没住处。阳光小区建好后,老张立马住上了新房子。去年,汉阴县竣工保障性住房2220套,完成保障房建设投资4.38亿元,启动移民搬迁安置小区47个,移民搬迁1766户6710人。
    汉阴巧借秦巴山水自然禀赋,按照安康市城市副中心,山水休闲宜居城市的规划定位,强力推进县城“南扩北充”建设,使古老山城焕发青春活力,规划面积由3.4平方公里扩大到18.48平方公里,成为一河两岸、六桥相连,绿色山水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传统特色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陕南最宜居城市。
    提起汉阴中学新校区,无人不夸,这是汉阴县实施双高双普强力推进年中一项影响深远的民心工程。历时三年建设的汉阴中学新校区,总投资超过2亿元,工程总建筑面积50038平方米,能同时满足80个教学班5000余名学生、300余名教职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需要。
    近年来,汉阴坚持把教育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大力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双高双普”。27所中小学校、5所镇中心幼儿园全面建成,38所中小学校、4所镇中心幼儿园的建设项目正有条不紊推进,完成校舍建筑面积20451㎡。学前一年教育毛入园率达133%,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100%,高中阶段入学率达85.3%,义务教育营养餐工程实现100%全覆盖。
    汉阴县还健全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分别实现100%全覆盖,新农合基金到位率达100%。24325人纳入农村低保,6007人纳入城市低保,3425户五保户得到集中供养。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新增城镇就业1182人,开发公益性岗位1622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以内。加快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创建全国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县通过省上初验。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文化广电艺术中心完成主体建设,广播电视“户户通”惠及6000户群众。

    “六大主题年”的建设使汉阴这片热土焕发出青春的活力,掀起了一股聚力发展的热潮,汉阴必将迎来又一个明媚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