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汉阴县人民政府>政务要闻>汉阴要闻

汉阴要闻

打造科教兴县富民的“金钥匙”

汉阴县实施“双高双普”工作剪影

作者:冯友松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3-03-26 08:54

    三沈故里,一方充满教育芳香的热土。实施“双高双普”创建教育强县,一场面向未来的民心工程,一个提升县域综合竞争、建设幸福汉阴的战略举措。按照“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紧紧围绕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的目标,集全民之智、聚全县之力,精心组织,真抓实干,强力推进“双高双普”工作,科学整合教育资源,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使办学成效更为显著,开创了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组织篇:层层落实强势推进
  实施“双高双普”创建省级教育强县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县委、县政府立足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基本问题,把优先发展教育摆在突出的战略位置,不断强化政府主导行为,强势推进创强工作。
  自2011年8月全面启动“双高双普”创建教育强县以来,县委、县政府把“双高双普”工作摆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与各镇、县直各部门签订责任书,印发县直部门关联帮包工作方案,工作责任落实到位,成立了县长挂帅的工作领导小组,保证了“双高双普”工作有序开展。每年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召开3次以上“双高双普”工作推进专题会,组织教育、财政、发改、国土等部门组成调研组深入各镇、各学校详细了解情况,认真分析了该县基础教育、学前幼儿教育等方面的现状与不足,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与办法,制定《汉阴县“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汉阴县教育优先发展问责制实施办法》、《汉阴县“双高双普”工作实施方案》、《汉阴县“双高双普”校舍建设规划》、《汉阴县“双高双普”强力推进年活动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为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提供了依据。
  为强力推进“双高双普”工作,该县注重考核与督查双管齐下,建立了四套班子成员、县直单位联系挂钩学校开展创强工作的制度,将教育创强工作纳入镇和相关职能部门绩效考核。由县委督查室、县政府教育督导室负责加强对“双高双普”工作的督促检查,经常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展视察工作进展情况,有效促进了创强工作的开展。众志成城谋发展,紧锣密鼓续新篇。据统计,涧池镇、蒲溪镇、漩涡镇成功创建为省市级“教育强镇”,占全县镇数的71.4%,为顺利“双高双普”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投入篇:确保教育优先发展地位
  实施“双高双普”创建教育强县,经费是保障,2011年腊月26日,县政府副县长缪红艳组织教育、财政、发改局等部门研究制定“双高双普强力推进年”工作实施方案,毫无凝问体现政府抓教育的决心。该县认真落实“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坚持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的办法,大力提高教育经费保障能力和水平,依法保障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和“两个比例”落实,并确保新增财力按一定比例优先投入教育事业。在确保财政投入的基础上,该县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实现教育投入多元化,加大宣传力度,发动、社会各界人士、企业、县直部门、外出乡贤和社会热心人士捐资助学。
  2012年8月23日,县工商联组织全县50余家企业开展了捐资助教活动,县政府副县长缪红艳用亲身亲历阐述了“教育改变命运”的道理,希望大家用实际行动支持教育发展,改变更多人的命运,并带头捐资帮教,安康兴华集团黄龙金矿、鹿鸣金矿及工商联、商会全体班子成员带头捐款,现场共捐款42.5万元。据统计,2012年县财政共投入资金近1.0355亿元用于义务教育阶段和学前教育发展,一是投资600万元对汉阴初级中学等7所初中、城关一小等14做中心小学、8所完小、6所幼儿园推行一校一品、校校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二是对照标准,精心规划,投资819万元狠抓学校部室建设,确保普通高中32室、职业高中13室、初级中学23室1部、小学15室1部、学前教育4室等功能部室高质量达标。三是投资8936万元加强学校、幼儿园硬件建设,实现公办幼儿园覆盖全县所有镇。对铁佛初中、平梁中学、汉阳小学等29所学校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城乡学校硬软件及各类教育资源均衡化,极大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条件,改善了校园面貌,优化了育人环境。
  高中阶段教育已成为汉阴教育一个炫目的亮点,总投资超过两亿元新建汉阴中学2012年秋季落成并投入使用,是安康市标准最高,局部合理、设备先进、功能齐全一所省级标准化高中。投资三千多万元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010年拔地而起,同年秋季实现中职免费教育,巨额的财政投入,使其汉阴幼儿教育多样化,小学教育个性化,初中教育规范化,高中教育优质化,各类学校以质量树声誉,以特色创优势,以创新促发展,正向着教育现代化的目标阔步前进。

  师资篇:五强化催生四亮点
  县委分管教育的副书记刘飞霞指出:“教师是教育之本,强教必先强师,汉阴县始终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地位,加大教师、校长和教育行政工作者队伍建设”。认真落实“五个强化”:强化师德建设、强化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强化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教师培养、强化教师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县长周永鑫多次召开县长办公会议,研究教育经费投入、教师管理、流动、培养等有关体制机制问题。经过辛勤耕耘终换来丰硕成果,该县的教师队伍建设呈现出四个亮点。一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大力开展教师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广大教师敬业爱岗、扎根山区、乐于奉献。不断加大培训力度,近三年来,全县届国培、阳光师训等培训项目累计培训教师2000余人次,实现了全员培训。二是教师队伍管理体制不断完善。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进一步落实,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逐步完善。严格落实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教师职务制度,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制度和新任教师公开招录制度,初步建立了以全员聘用(聘任)和岗位管理为重点的学校人事管理制度。三是教师待遇不断提高。坚决实行工资财政统发,全县教师工资列入财政统发,确保了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规范津贴发放标准,基本实现了中小学教师工资等社会保障工作得到较好解决。近三年来,县委、县政府筹资200余万元,用于表彰优秀教师和教育质量先进单位,促使尊师重教氛围日趋浓厚。四是高层次人才队伍不断增大。自2010以来,通过公开招聘考试新录用特岗教师、免费师范生110余人名教师,为全县教师队伍补充了“新鲜血液”,缓解了教师队伍的结构性矛盾。建立了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为优秀教师脱颖而出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迄今为止,有在职特级教师3人,省级教学能手20余名、市级教学能手50余名、县级教学能手400余名,500多篇论文在省市获奖,在县域范围内打造出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爱岗敬业,创新实干的教师队伍。

  发展篇:助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县教体局局长胡世宝同志告诉我们:“当前教育发展环境良好,有省市县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为主题,以促进教育公平为主线,以“双高双普”为抓手,坚持“学前教育抓普及、义务教育抓均衡、高中教育抓质量、职业教育抓规模、教育科研上水平”的发展思路,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内涵发展,为建设幸福汉阴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汉阴县地处秦巴山区,全县原有中小学124所(含村级教点),点多面广,“麻雀”学校多,办学效益不高。为了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优化学校布局结构,2010年,按照“积极稳妥、合理布局、扩大规模、确保入学”的原则,出台了《汉阴县中小学布局调整方案》。在布局调整中,县委书记杜凤军多次带领县四大家、县直相关部门领导到各镇走访调研,现场办公做决策,注重县、镇、村、学校“四级联动”向群众做好宣传解释工作,想方设法解决布局调整带来的问题。先后撤并了涧池、高梁等5所九年制学校初中部和4所单设初中,撤并了平梁中学和漩涡中学高中部并与汉阴中学,撤并双星小学等22所小学,优化学校资源配置,让山里孩子与城区学生享受同等的优质资源。学前教育发展迅速,2011年制定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实施意见,县财政每年拿出资金作为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目前有民办幼儿园23所,有6所镇公办幼儿园,其余9所镇公办幼儿园今秋将开园招生,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79%,实现学前一年免费教育和贫困幼儿资助政策。如今各学校都纷纷开展了特色教育,城关一小校本教材礼仪教育、实验小学的弟子规教育、学校的书法教育等成为各校的特色,各校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打造书香校园,生态校园、和谐校园,园林校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泰山不让其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值得书写的骄傲会越来越多,值得铭记的收获会越来越丰盈。汉阴将紧握时代的巨笔,走教育强县战略,行内涵发展之路,使教育事业逐步驶向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倾力打造山区教育航母,真正成为科教兴县富民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