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行桑梓

第二届汉阴县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候选人李传文事迹

索引号: 发布日期: 2013-08-15 20:38
来源: 县委宣传部
内容概述:
分享:

 

    李传文,男,1946年出生,汉阴县委党校退休教师,全国优秀农家书屋管理员,城关镇首届道德模范。
    2006年李传文老师从汉阴党校退休后,回到老家城关镇五一村,他推倒祖宗留下的老房子,自己投资为乡亲们办一个“农家书屋”。6年来,李老师把他的热爱牢牢地植根于家乡的土地上,执着的践行着年逾花甲的精神追求。
    当初群众不理解他,说他疯了,放着城里的清福不享,回老家来折腾受罪。
    儿子不理解他,说他是攮子,把他辛辛苦苦几十年攒下的来的线花在没名堂上。
    但是李老师认准的事情他就非要搞出个名堂,于是他自己上山砍檩子,动手修门窗和泥瓦工们同吃同住,经过7个月紧张的施工,花了12万多元,把自己原来的土地结构老祖屋,建成了砖木结构的“农家书屋”,2007年7月18日“传文书屋”诞生了。
    从此李老师全身心投入在“传文书屋”中。他把自己工作几十年手头用书、家中藏书悉数捐来。
    他把亲友家线装旧书,残损图书借来,修补整理,摆上书架。
    他到相关单位去要书,向相关人士求书,120平方米的传文书屋,藏书在一天天增加,多达两万多册,书架上摆得满满当当。
    他指导村民们读书,村民们从书中知道了每个季节蔬菜病虫害怎样防治,还有水果南移北栽的窍门,他请农业专家来书屋给农民上课,村民们在自己的田园中搞起了主体交叉农业生产区,经济示范农业区,旅游观赏农业区、把每一块田园盘活,让他成为农民心中的一幅画、一首诗、一支歌。
    传文书屋是留守儿童希望的田野,李老师沿着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的路线图,带着孩子们长征,那红色的箭头指引的地方,成了孩子们的希望,是孩子们理想升起的地方。
    孩子们从书中悟出了感情,读书有奖,他买来一捆一捆的作业本和铅笔,对开启智慧的补偿。
    孩子们想写毛笔字,传文书屋有笔墨纸砚,他手把手地教临摹,让他们鉴赏。
    传文书屋是五一村乡亲父老的乐园。青年小伙子找到他,说需要有铿锵有力的生活节奏,他说咱们家乡就有,于是组织了村上的锣鼓队、舞狮队到县城去参加比赛。
    姑娘们找到她,我们需要展现优美的线条身姿,他说:“没有娇女,不可求思。”于是组织秧歌队、民歌队到市里参加演出。
    他给养殖专业户送去成功的经验,给困惑的残疾人送去开启心灵的钥匙,五一村无所不能的传文书屋,悄然地把知识转化成了新型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生产力。
    村民们乐了,他们从传文书屋得到了精神粮食和经济效益。
    李老师乐了,他播种的希望有了精神上的收获。
    五一村成了全国治安先进模范村、经济示范农业村。
    传文书屋出现在中央电视台和各大报纸媒体上,传文书屋不仅仅是誉满三秦的第一家农业书屋,也是收搜实补全汉水文化、移民文化、农耕文化的驿站。
    三尺讲台从校园延伸到农家小院,李传文老师的农家书屋本身就是一个建立了不世之功的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