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汉阴县人民政府>政务要闻>汉阴要闻

汉阴要闻

胡蜂防治专家访谈录

作者:安康市科技局 来源:安康市科技局 www.akkj.gov.cn/ 发布时间:2013-10-03 09:56

    秋季是胡蜂的活跃期,近期胡蜂袭人事件屡屡发生,为了了解胡蜂的生活习性,做好防范工作,我们特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学教授李孟楼来到安康指导胡蜂防治工作。

    主持人:李教授您好,您从事胡蜂研究多年,请您给大家介绍一下有关胡蜂的生活习性、活动规律。
    李教授:主持人您好,胡蜂是生态环境里面不可缺少的一个物种,要从胡蜂的吃、住、行三个方面来说,首先是胡蜂的食物,胡蜂本来是生态环境里面其它害虫的一种天敌,它吃的就是一些鳞翅目害虫。

    主持人:比如都有哪些害虫?
    李教授:比如说夜蛾、松毛虫,有时候它还要抓黄蜂吃。胡蜂的“住处”,也就是巢穴及筑巢的位置,不同的种类筑巢的环境是不一样的。另外还有一个“行”,一年中春夏秋冬,它的活动习性是不一样的,咱们这儿过些日子就要进入秋末冬初季节了。冬季,胡蜂就在各种缝隙以及土壤里面过冬,雌虫到了春季从越冬场所出来,然后就要取食,选择场所去繁衍后代,整个夏季到秋季的早期,是它繁衍后代的高峰期。那么到现在这个阶段,它主要就是开始为越冬准备,雌雄虫要交配,这时候活动也算是一个高峰期。

    主持人:秋季这个气候环境是它活动频繁的时候?
    李教授:对。

    主持人:近期安康出现了多起胡蜂蛰人事件,您觉得蛰人的这个胡蜂它到底有哪些种类?
    李教授:安康的胡蜂种类基本上和其它地方种类差不多一 样,主要有基胡蜂、墨胸胡蜂、茅胡蜂、金环胡蜂。

    主持人:这些胡蜂是不是攻击人比较强的几种?
    李教授: 根据我掌握的资料,基胡蜂发生在南方,有可能是一个逐渐北移的一个种类,墨胸胡蜂、茅胡蜂还有金环胡蜂是陕南生态环境就有的种类,基胡蜂、墨胸胡蜂,巢穴比较大,群体也大,人要是招惹以后, 它肯定攻击人,要比后面的要厉害,金环胡蜂一般我们叫马蜂——黄马蜂。

    主持人:您觉得近期安康发生的多起胡蜂伤人事件跟安康的地域、气候、环境是不是有一些关联?
    李教授:这个要从几个方面来说,首先是有没有胡蜂,有多少,这是和生态环境健康有直接关系的,因为胡蜂它本身就是生态环境里害虫的天敌,在2005年以前,用的农药量比较大,农药把害虫杀死,胡蜂它就缺少食物,它生长就比较少,农药使用量少了以后,胡蜂它就有充足的食物了,它群体繁衍就有了基础,所以胡蜂的群体就增长。群体增长也就说明农林生产过程更加环保了,这是其一。也不是说胡蜂多了就不好,这也是一个标志,环境安全、生产过程环保的一个标志。胡蜂群体大和不大,有时候也和气候有关系,它有自己活动的小环境,比如说今年和前几年比起来,整个中部气候比较干燥,胡蜂筑巢选 择位置就喜欢通风干燥、靠近水源,这对它的繁殖发育是有利的。另外,干燥气候使农林作物成熟期提前,群众的农事活动比较频繁,那么刚好到现在这个阶段,正好是胡蜂越冬之前交配和为明年繁衍后代准备的一个活动期,由于它筑巢的位置,特别是墨胸胡蜂、茅胡蜂筑巢地方比较隐蔽,在这个农田旁边的树林或者板栗林里,平时不注意,不容易被人发现,群众去搞农事操作,不小心就把它给招惹了,那么这个时候就要受到攻击。还有,胡蜂多少也和植被(整个大环境里面的植被)有关系。因为这几年生态环境好转,走到每个地方,植被恢复的都比较好,胡蜂筑巢喜欢隐蔽的地方,特别是墨胸胡蜂、茅胡蜂、金环胡蜂,它们喜欢到隐蔽的地方去筑巢,人群周围的植被环境好了,遮盖物比较多,胡蜂很容易找到一个隐蔽的地方去安家筑巢,拉近了胡蜂与人群活动场所的距离,容易引发胡蜂与人的遭遇事件。

    主持人:那么我们如何来防范胡蜂袭人?都有哪些方法?如果这种伤人的事情发生以后,我们怎样采取自救措施?尤其是胡蜂它又是一种益虫,我们需要不需要灭杀它,能不能灭杀它?
    李教授:那我首先说一下,胡蜂有重要的生态平衡作用,是这个生态环境里面的一个物种,只能立足于预防、防护。被胡蜂袭击以后自救,第一个是预防,首先要让人群知道胡蜂袭击人以后,你不能掉以轻心,要危及到生命,思想上要警惕、要重视。这个预防里面还有一个很要紧的,不要去招惹,如果我看见一个蜂巢好玩,我去把它惹一惹,打一打,那么这样就会出问题。农村好多孩子看到胡蜂巢,就去招惹它,这个有时候也出事情。如果遇袭以后,首先一个不要惊慌,如果你不小心把蜂巢给晃动了,或者干扰了,发现胡蜂要追你,要袭击你,第一个不要慌,因为胡蜂和其它昆虫一样,视力很差,基本上对于颜色没有多少的辨别能力,不敏感。如果你把蜂巢干扰了,你可以向前跑一跑,然后立刻蹲下,把头遮住,不要动,在这个时候它就失去了目标,这是一个办法。

    主持人:您刚才说它对什么颜色特别敏感,对什么颜色不敏感?
    李教授:一般来说对白颜色,因为它实际上是色盲,色盲也就是黑白,它对白颜色比较敏感一些。  主持人:是不是可以说要少穿白色或浅色的衣服?  李教授:也不是说少穿,如果说你遇到袭击以后,你有白色的东西,你赶快把它扔出去,让它跟着白颜色东西去追,那这就行了。

    主持人:就是说穿深色的衣服安全些?
    李教授:对。还有一个,因为胡蜂筑巢就喜欢隐蔽环境,农民平时搞农事操作的时候,要把前后周围、道路旁边的杂草适当地清理清理。你去搞农事操作没注意,或者你经过的农田道路旁有一个大蜂巢,好长时间不去,偶尔去一次就把蜂巢干扰或晃动了。胡蜂袭击人实际上就是村旁边,道路旁边、或者是果园里面,就是这几个地方,大树林里一般它不会主动飞来攻击你,因为胡蜂一般的活动范围大概就是500米到800米之间。如果农田、道路或者是自己房屋旁边有蜂巢的话,处理的办法也很多,因为胡蜂本身对农药很敏感,我曾经试过,点上一盘蚊香,一个大蜂巢的虫子完全可以熏死,还有它平时不接触农药,所以它一点抗药性都没有,那么这就可以有几种办法了,一个是把蜂巢及时摘除掉,摘除时最好不要在白天,在晚上等它们都归巢了,晚上去摘巢,摘巢之前它对药物很敏感,就买平时杀蚊蝇的喷杀药,对着蜂巢洞口向里面一喷,然后拿个袋子把它一套摘下来,随后再进行处理。在情况允许的时候,你可以点火去烧,这是第二种常用的办法。还有一个,如果蜂巢太高,摘除比较困难而且你感觉到它可能影响到人的安全,可以用引诱的办法,因为所有的蜂它一般对酸性物质、甜性物质还有稍微有点臭的物质三种混合到一起,它都喜欢去吃,你最好在混合物里再加一点农药,就可以把它诱杀了。也有人采用另外一种办法,弄一些农药放到瓶子里面,抓一只胡蜂也放到这个装农药的瓶子(但农药必须是粉剂)里面去,让它到里面飞一飞,全身粘满药后再放飞,最后自己跑到蜂巢里面去,把药带进蜂巢里,可以把一巢蜂都熏死。如果是受到了胡蜂蛰(袭击)的,也不要慌,我看了一些材料,让蜂蛰了,一般都是一两头蜂蛰,有人总结了,被五头以下胡蜂蛰,健康人不会影响到生命,但体质差一点的人就另当别论了。

    主持人:您说的体质弱,主要指哪些方面?
    李教授:敏感体质。有过敏性病史的就属于体质弱的,因为蜂毒引起身体不健康,主要是通过蜂毒,蜂毒成分主要有两种蛋白,一种是酸性蛋白,还有一种是碱性蛋白,从血液循环系统里面流入内脏器官,首先引起内脏肌肉不活动、不收缩。另外,还会引起神经系统的障碍,最终导致内脏器官的衰竭等等。如果身体健康被五头以下的胡蜂蛰伤,在不威胁生命的情况下,可以采取一些自救措施:可以抹一些酸性醋等,如果感觉不舒服,就要赶快去医院,不要侥幸认为自己身体好,能抗一抗,因为平常人的身体里就没有对毒性蛋白的免疫功能。

    主持人:自救的时候家里的什么东西立即涂抹上以后就可以起到防范作用?
    李教授:目前还没有特别好的东西,家里面常用酸性物质就是食醋,还有人说抹一点蛇药也有作用,因为蛇药对付的是蛇毒,可能和这个是一类,也可能有一点作用。还有一个,如果感觉到不舒服,要去医院治疗,最好一开始就去医疗条件比较好、治疗水平比较高的大医院,不要因为在治疗水平低的医院治疗而影响了最佳治疗时间。一般从胡蜂袭击人后,有人总结大概10头以上就要发生问题,10头以上蛰了,到被蛰人死亡大约24—36小时。抢夺时间很重要,不要耽搁时间,咱们安康市有3个市级医院,医生很有经验。

    主持人:那么,李教授,您根据安康目前这种情况,我们如何把胡蜂伤人事件化害为利,就是怎么样从根本上来遏制胡蜂的危害,请您在防范的措施上提一些建议。
    李教授:我从几个方面说一下,首先,胡蜂是一个长期存在下去的物种,你既不能把它全都消灭掉,你生活当中还要长期受它的干扰,而且这个物种还是维护生态环境健康当中害虫的一种天敌,所以这个首先要了解到,只有了解这个情况,你才会去想下一步该怎样去做,首先应该从管理层面入手,因为我是从05、06年就开始了研究,那一次发生胡蜂事件就做这方面事情。胡蜂袭击人,危害的是人群,应该就是公共安全的生物损害问题,要长期予以重视。关于防控胡蜂袭人这方面,我自己有一些建议,首先是如何 解蜂毒,有关部门应该下决心去做研究。目前蛇药已经有了,但解蜂毒药目前还是一个空白,针对蜂毒能研制出一种药,先研制出一种解毒药,完全能解决这个问题。另外,有一些袭击人的胡蜂蜂巢远离人的活动范围,如果偏远地区发现一个蜂巢,该如何处理,这个不好办,家里面剩余劳力的年龄都比较大,让其自己去处理也不太容易,假如让消防部门跑老远的路去为了一个蜂巢也是很麻烦的事情。可以研究并做一个简易的灭胡蜂的工具,我自己设计了一个,已让人去订做了,就像过春节时放的那个炮竹,打个二三十米远的那种,对着蜂巢射进去,也就完事了。再者,胡蜂完全可以变害为利,可以到云南引进一个养胡蜂的技术人员进来指导,把胡蜂养起来,云南那边养胡蜂主要是作为菜来吃,有两个好处:第一个,在养的过程中就了解了胡蜂习性,哪个地方有蜂巢,他平时就会去找,把周围村庄,周围农家的蜂巢找得干干净净了,不会伤人;第二个,有经济效益。农民朋友把这个当做一个致富的门路,后面一系列问题都可以解决。在云南那边买卖胡蜂巢,巢穴论斤卖,一斤80多元,这个也可以带动农民发展经济,陕南有养蚕的基础,当然胡蜂也好养,而且还不需要啥设备。

  主持人:谢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