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财政局教育实践活动做到“实”、“准”、“真”、“快”
县财政局教育实践活动坚持高起点、严要求,突出“实”、“准”、“真”、“快”,财政部门缕缕新风让群众看到新变化、新气象。
学习教育务求“实”。丰富学习内容,在采取领导班子带头集中封闭学习作辅导讲课、观看教育影片、学习规定篇目之外,还就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有关“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论述和中省财政部门新近出台的有关“加强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政策、“陕西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等作全面解读,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入心入脑的同时提升财政理论政策水平,达到学习工作两结合、两促进。
查摆问题务求“准”。在动员大会上,局“一把手”对照县委书记杜凤军提出的“四风”问题“十种病”表现,深刻分析财政部门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系统内部少数干部“廉政不勤政”、“业务不精”、“服务不优”等8个方面的问题一针见血地指出;对个别镇财政所“财务管理不规范、三公经费支出超标、执行财政投资评审和政府采购制度不严”等具体问题点名道姓地予以批评。并据此制订《党员干部对照“四风”问题10种“病”自查表》,开出“体检表”,让每名党员干部找到病灶,查出病因,开出药方,铲除病根。
征求意见务求“真”。力避出现座谈会熟人太多不便说、下属不敢说、服务对象不愿说、发放征求意见函时相互关照不多说,征求意见真话少的局面,改变征求意见方式。对外,借正在开展的六项专项检查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提案办理工作之机,与服务对象、企业负责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挂联帮扶村组群众见面谈心,召开座谈会,只听批评意见不听表扬夸赞。对内,征求意见表不记名并严格为提意见者保密,意见表投入意见征求信箱或发至电子邮箱,统一汇总整理。目前,已收集领导班子存在的“四风”问题3个,对开展好教育实践活动的建议3条,对履行好财政职能职责的建议3项,对财政工作的问题与建议4条。
整改措施力求“快”。做到边学边改、即知即改,立行立改。针对双河口镇火棺子树村一组部分群众反映强烈的人行桥年久失修造成周边200余村民出行难的问题,局主要负责人及时到现场调研座谈,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渠道筹措资金20万元,对便民桥进行加固维修。针对采购单位反映政府采购资金支付程序较繁琐,供应商需要在采购单位、采购管理部门和采购实施单位之间往来办理付款业务次数较多的问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将政府采购资金拨付程序简化为采购项目验收合格后,由采购单位到国库支付局为供应商办理支付业务(供应商直接到采购单位办理资金结算)。大力治“奢”,转发《违规发放津贴补贴行为处分规定》,加强监督,坚决杜绝津补贴成为“福利腐败”或“隐性腐败”的新温床。同时,盯紧“节点”,建立纠正节日期间不正之风长效机制,重点盯防“三公”经费支出,严格公车使用管理,进一步修订机关学习出勤、来人接待等管理制度,以“钉钉子”精神一项一项整治;严肃活动纪律,在教育实践集体活动期间一律不准请假,并对个别干部不遵守学习纪律问题,进行了谈话,确保学习教育活动党员干部100%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