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热土春潮涌——汉阴县推进全民就业工程纪实
初夏的汉阴大地,一片生机勃发。凤堰古梯田景区观光游客如织,仅前四个月接待游客21万人次,52家农家乐和10余个家庭农场爆满,吸纳1300余人就业;每天生产2吨多棉纱的月河工业园区永丰纱厂解决390余人就业;6户企业入驻富硒食品孵化园,提供长期就业岗位260余个……
汉阴县坚持把就业创业工作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来抓,多措并举,全力推进。止目前全县城镇单位就业人员1.8万人,全县就业人员17.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77021人,发展个体工商户8791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32户,家庭农场196户,新增扶持创业带头人210个,新带动就业岗位7100人。拉动了第三产业迅猛发展,仅今年第一季度,全县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31亿元,增长11.3%,跃入安康全市第一。
这些数据的背后,释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汉阴县高度重视创业就业工作,在政策上引领、在措施上创新、在落实上力抓,千方百计谋划好推进好这项民生工程,千辛万苦打造众创空间,使万众创业就业的热潮在汉阴热土上竞相迸发激流涌动,为全县经济社会腾飞完成了一次次华丽转身而奠基。
切入主题 营造良好的就业软环境
汉阴县把握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主旋律,在经济运行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以保障改善民生为出发点,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实施全民就业工程。
该县以全民创业行动为总揽,实施“创业带动就业工程”,认真执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和中省市有关“推动全民创业促进就业若干政策规定”要求,结合县情制定了“汉阴县全民创新、创业、就业行动实施方案”,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主抓,多次召开就业形势研判会、现场指导创业就业联席会,县上成立了工作协调服务小组,确定了目标任务和各相关职能机构工作责任。全面落实了企业入驻、小额担保贷款、公益性岗位补贴及其社会保险补贴、就业服务补贴等扶持政策,清理简化涉及创业就业行政的审批项目,有力地激活了各类创业人员实现创业再就业热潮。
“我们建立了电子政务公开查询系统,能够查询全县43个部门(单位)面向群众、企业办事的行政审批及社会服务事项,对其办事条件、所需资料、办事流程和时限及时告之并限时办结,也提高了就业创业的积极性”,该县政务中心负责人张晓斌介绍到。
怎样适应市场需求,在加大就业的同时为培育现代产业提供技术支撑?
为此,该县大力开展了产业工人和职业农民的岗前培训,定期举办电子商务、客房服务员、烹饪、保安、家政、计算机、食用菌栽培、莲藕种植等各类培训班30余期,完成技能培训2185人,其中为凤堰古梯田旅游从业人员培训253人。完成技能鉴定1029人,取得国家初级资格证1029人。县职教中心自办专业电子技术应用、机械加工技术、营养与烹饪、学前教育等,联办专业有护理、汽车运用与维修等,先后在东莞、苏州、昆山等地建立了就业基地。
“通过培训,我们既学到了技能本领,也为烹饪餐饮业打下了根基,”取得县小吃办岗前培训资格的涧池烩面片厨艺师蒋有志颇多感慨。
创新理念,跟进市场,才能对接创业就业趋势。入驻月河农业园区的汉阴巨川实业有限公司,在凤堰现代农业园区实验性引种国内外优质水稻品种,进行富硒有机水稻试种获得成功,公司总经理杨伟刚介绍“我们还将在城关镇五一村启动“美丽乡村•硒涧”项目,营造“达沃斯”效应,加快农村庄园化和城镇化进程,实现传统农民就地向职业农民、产业工人和市民转换,帮助就业110余人,探索“三农”建设新版本。”
为打通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绿色通道”,该县为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提供资金支持、政策扶持、项目论证等“一条龙”服务,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目前大学生创业就业达150余人,在企业内见习的大学生每月每人给予生活补贴,同时在贴息贷款上的金额加大和倾斜,孵化园入驻第一批的企业已经成功孵化大学生企业4家。
采取"非禁即准"的理念,在经营项目和内容上,只要现行法律法规没有明确禁止的,即可经营,放宽准入。积极搭建银企对接洽谈平台,扶持小微企业发展。运用股权出质、动产抵押等登记职能,为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县上财政担保就业基金达700万元,解决企业融资4000万元,为稳定就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一大批以新型产业链为带动的创业就业基地应运新生……
多方联动 搭建平台形成全民就业热潮
先后被陕西省政府命名为“陕南循环发展示范集中区”,省中小企业局命名为“陕西省中小企业创业基地”,被并获得“陕南循环发展贡献奖”、“全省县域工业集中区建设先进单位”等殊荣的汉阴县月河工业集中区,按照“精力向园区集中,资源向园区汇集,政策向园区倾斜”,将月河工业集中区打造成实现创业就业的“圆梦港口”,成为全县产业、资金、人才、技术聚集的洼地,集中区共进驻各类企业181户,工业企业117户,从业人员达到7615人,其中产值过亿元企业24户,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81.9亿元。
“新建工业园区的孵化园和一些新生的小微企业,我们要在提供企业就业岗位上,要搭建一个更加公平和更高的平台,积极主动地加大服务力度,加强引导,扩大就业。”县委书记杜凤军一语标的。
这只是该县打造就业平台的其中一份路线图。
与此同时,该县依托重点项目拉动就业。围绕主导产业,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发展县域经济、非公经济中,以项目建设促进就业,围绕项目建设开展就业服务,在提供技能人才和用工需求服务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拓展就业岗位,拉动就业,为重点项目提供人力资源保障。目前,全县“一城四园”各类企业共提供就业岗位5300余个,解决了15000余名群众就近就业。
龙飞魔芋食品有限公司,是由一家贸易公司快速转型为集魔芋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专业厂家。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由单一的魔芋精粉初加工转型升级为魔芋基地种植、魔芋精粉深加工、魔芋制品深加工的多元化食品加工企业,开发五大系列十几种产品,产品市场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境外市场远销韩国、英国、泰国、菲律宾等国家,公司经理王大龙介绍:“年产值7000多万元,累计出口创汇300多万美元,直接和间接安排在该企业就业人员200余人。”
另一方面,该县示范园区和家庭农场带动就业,发展示范园120家,新发展家庭农场41家,解决当地群众就业3700余人。
在该县双坪镇松林村,随处可见山林产业发展的热潮,据该村五组村民张有发介绍:“目前,我们的示范园,村上利用山林资源优势,发展林下魔芋、林下兴藤、林下养羊、林下养鸡、种植食用菌、泡桐速生林”,该村农户的种植观念正悄然从种植传统作物向发展山林产品转变,仅此一项带动户均增收400元以上。据了解,今年该镇发展山林产业种养大户达50余户,解决了村民农闲时间就近就业问题,以发展山林经济带动产业和就业的光明前景,正如旭日般冉冉升起。
同时,劳务输出推进就业,依托劳务公司、行业协会和驻外办事处、商会等,着力打造劳务输出品牌,提高劳务输出质量,目前全县共培育发展劳务经济组织14家,输出人员4.3万人次,开展电子商务培训400人。
通过辐射引导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使他们离土不离乡,甚至不离土不离乡由农民转变为农民工或者城镇工人。去年全县建成吸纳农户100户以上的农业产业化庄园50余个,建立农业农村合作组织32个,吸纳就业5700余人。
我们在县社保服务部门了解到,该县健全长效帮扶机制和就业援助制度,以高校毕业生就业为重点,统筹做好城镇无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零转移家庭成员等群体的就业工作,去年共开发公益性岗位759个提供给就业困难人员,加大了重点群体安置就业力度。
“我们通过搭建平台,让创业者有地方去,去了干什么,干的过程中有困难有人去帮助解决。”县长周永鑫对汉阴就业发展趋势信心百倍。
目前该县形成了以一二三四产业为平台,各具特色、各竞其能、百舸争流的创业就业喜人态势,有力地领航了全县经济社会较快发展,一大批民生工程和重点领域的创新、创业、就业热潮涌动城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