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路优环境 服务企业促发展——汉阴打造便民高效政务服务平台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没有企业的发展,就没有地方经济的发展。汉阴县政务服务中心作为汉阴便民利企的新平台、招商引资的助推器,紧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紧抓“互联网+”机遇,通过进一步简政放权、优化服务,促进企业发展,为建设美丽富裕汉阴积极做出贡献。
联合会审,事后跟踪,各涉建部门集体“开处方”
“今天我们把四个部门请到一起,主要是涉及安康长兴学校扩建审批手续的事情,请各部门人员相互配合,一起把这件事办好。”汉阴县政务服务中心副主任何官顺在解决安康长兴学校扩建项目审批协调会上强调。2015年6月18日,汉阴县政务服务中心组织各涉建部门窗口工作人员,专门研究解决安康长兴学校扩建项目的审批协调问题。
会上,国土局、住建局、环保局、电力公司窗口工作人员认真听取了该校校长助理喻德余对报建项目简绍、报批困难、进度以及存在的问题,纷纷集思广益,出谋划策,共同“开处方”探讨优化的审批方案,详细介绍了各自所需准备的申请材料,并以一次性告知单书面形式回馈给喻德余,同时留有窗口电话,以便事后及时跟踪,争取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
以前重大投资报建,一个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整个报建过程就是一场审批服务的“长途”跑,审批时间常常比开工建设时间长,有些企业就是因为审批手续迟迟办不下来而放弃的。还有很多企业压根儿不懂行政程序,跑审批时云里雾里,特别是工程建设类审批手续比较复杂,里面有很多专业性的东西。
为此,中心专门在行政审批大厅3楼设置发改、国土、住建、环保、消防、气象、安监、电力等窗口,提供工程建设“一站式”审批和“一条龙”服务,避免往返跑路,保障企业办事“省时省心省事”。并且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开通“并联审批”“绿色通道”、“特办快办”,最大限度地保证重大项目高效推进,还推行预约服务、延时服务、上门服务。
主动深入,综合调研,从政府“端菜”到企业“点菜”
服务企业,就要深入企业,真正了解企业所需。近日,县政务服务中心转变思维方式,变坐台受理为上门服务,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开展“送政务下乡”活动。活动由分管政务副主任带队组成政务服务工作组,主动深入到月河工业园区企业进行综合调研,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以问题为导向,现场听取他们的要求、建议以及审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存在的困难,掌握企业审批及发展的第一手资料。
比如,在调研中了解到,很多企业对办理审批手续要么一知半解,要么可以说是一窍不通,即使有了一次性告知单,也准备不好所需材料。于是,中心协调相关窗口工作人员与企业审批经办人员建立“一对一点对点”个性化服务,提供材料范式或模板,并且全程跟踪,随时指导,为企业提供更多方便和审批保障,在企业与窗口部门之间搭建起一座政务服务直通桥。
通过送政务下乡,上门服务“心贴心”,化忧解困“实打实”,实现了联系服务企业“零距离”。从政府“端菜”到企业“点菜”, 彰显为民本质。一些企业纷纷表示如今政府的服务越来越好了,有政府“撑腰”使他们有更多的精力、更大的信心创好业。
一窗受理,全程代办,企业感受满满“政”能量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利用“互联网+”创业的模式,让创业变得更简单便利,许多有思想、有抱负、“不安分” 的青年才俊纷纷加入创业大军。为给“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清障搭台,为创业“降门槛”,不让创业者被各种审批、办证磨去创业热情,汉阴最大限度优化企业登记方式,加速推进“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于4月正式推行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截至目前,中心累计受理“三证合一”证照48件。
通过申请材料再精简,审批流程再优化,办理时限再压缩,“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后,企业只需要提供一次性告知单上列举的15项材料,递交给汉阴县政务服务中心工商登记窗口,涉及审批窗口通过信息共享、内部运转、并联审批、全程代办,在5个工作日内办结同时载有执照注册号、组织机构代码、纳税人识别号的“一证三号”营业执照,真正实现了一窗受理、一窗发证、一站式审批。
“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打通了长期以来各部门间的“信息孤岛”,打破工商、质监、税务部门的层层行政壁垒,是政府简政放权、提高行政审批效率、释放市场活力的重要抓手,为汉阴营造招商引资、大众创业的良好环境,激发社会资本投资汉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到企业感受满满“政”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