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乳镇第三届道德模范初步选候选人公示和公众投票启事
索引号: | 发布日期: | 2015-09-14 14:37 | |
来源: | 本站原创 | ||
内容概述: |
为了集中展示双乳镇公民道德建设的丰硕成果,进一步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中共双乳镇委员会、双乳镇人民政府决定联合评选表彰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五类道德模范。本次评选活动自2015年6月启动以来,各村各单位根据镇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 共推荐上报了10名道德模范候选人。经过群众推荐、支部审核、组织考察等程序后,初步确定了8名候选人。
根据评选表彰工作程序,9月16日至10月16日,主办单位在汉阴政府网、汉阴新闻网、汉阴新闻网公众平台、双乳镇政府网、双乳镇政府网公众平台同步刊登候选人的事迹,接受社会监督,并欢迎广大群众积极参加投票评选。如对所公示候选人有意见,请于10月16日前向活动组委会办公室反映。
通讯地址:汉阴县双乳镇人民政府党政办
邮编:725101
电话:0915-2267118 15991445522 13109286050
传真:0915-2267118
电子邮箱:txzsr2012@163.com
助人为乐模范候选人:况小向,男,中共党员,31岁,双乳镇双乳村三组人。现任双乳镇双乳村委员会主任。该同志凭着一颗爱汉阴、热爱双乳的赤子情怀,他从不愿留下姓名,捐赠后转身离开。近年来,先后为边远山区敬老院捐钱捐物,为山区小学生捐赠书包、学生用品。为孤寡老人中秋节送月饼,为身患白血病老师捐款,累计捐款捐物20000元,一次次把爱心奉献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他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用实际行动彰显了新时期干部的神圣使命和核心价值观。
助人为乐模范候选人:周传洪,男,45岁, 双乳镇新塘村九组村民。初中毕业,上有七十多岁的父母,下有尚未成年的一双儿女,虽有残疾,但是凭着一身本领,赡养父母,供养儿女,为他平凡的人生谱写了一曲生命的赞歌!25年前,一场意外让他失去了右手的食指和中指,顶着残疾的身躯,他并没有被生活所驱服,因为心中有信念,他撑起了整个家; 因为心中有责任,他将修好的房子过户给了丧夫的嫂子;因为心怀对生活的热爱,他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敬业奉献模范候选人: 邹宗余,男,中共党员,60岁,双乳镇叶家坝村一组人。回家乡三十年来,先后任生产队会计、副队长、队长,继而担任村委会委员、支部委员至今。作为一个普通的村干部,主动承担村自来水维修管理,抄水表、收水费,负责村内环卫保洁、路灯维护管理、村级水泥路维护、土地确权发证工作、村级公益事业、地方道路、渠道维修,不管给不给报酬,到处都有邹宗余忙碌的身影。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服务本村人民,为本地群众做好事、善事。
敬业奉献模范候选人: 罗国松,男,中共党员,42岁,汉阴平梁镇人。现任双乳镇党政办主任,该同志自2004年转业安置双乳镇政府至今始终怀着对党的事业的赤诚之心,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立足本职,爱岗敬业,恪尽职守,踏实工作,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在工作实践中练就过硬本领,逐步成长为一名作风扎实、能力突出、敬业奉献的优秀乡镇干部,赢得领导、同事的一致信任和广泛好评。
敬业奉献模范候选人:张开孝,男,中共党员,63岁,双乳镇双乳村六组人。现任双乳镇党支部副书记。任基层干部30余年,能够积极拥护党的领导,在思想与行动上始终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高度一致,在各项工作中处处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始终把带动群众致富,加快双乳村发展作为自己为党工作的最高标准。近几年来借县镇大型文化活动的载体,组织群众开展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地方小戏、广场舞,不断使广大群众享受到文化快餐,社会文明之风进千家万户,人人愉心成悦地沐浴着精神文明的春风。
孝老爱亲模范候选人:毛先翠,女,53岁,蒲溪人。初中文化,1983年嫁入双乳村10组汤承余家,几十载的岁月里,毛先翠悉心伺候公婆、精心养育儿女,承包下家里所有家务,把家打理的井井有条。在公婆面前,她以身作则,用孝心倾注了责任,为儿女做出了表率;在子女面前,她身体力行,用爱心记载了无私,为孙女做出了榜样。
孝老爱亲模范候选人:黄桂琴,女, 53岁,双乳镇新塘村八组人。初中毕业,1981年嫁给新塘村八组村民沈兰役,全家11口,上有80多岁的公公婆婆,下有两个儿子和儿媳,并且是三个小孩的奶奶。老公常年在外包工,两个儿子和小儿媳均外出打工,公公婆婆年迈体衰, 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面,作为儿媳妇,她尽心尽力照顾好公公婆婆;作为妈妈和奶奶,她对儿子儿媳和三个孙子孙女的关怀也是无微不至。她用宽阔的胸襟、奉献的情怀、踏实的脚步,很好地演绎了儿媳、母亲、奶奶、妻子的角色,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她把琐碎的家事处理的井井有条,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孝敬老人的荣耀、看到了爱护幼小的光辉、看到了这世间真情的大爱。
诚实守信模范候选人:廖合友,男,58岁,双乳镇南窑村四组人。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靠黄土里刨食为生,一生几起几落,历经好几次创业的失败但仍不放弃,靠着白手起家、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和不等不靠、依靠自己的自主精神为自己打出了一片新天地。他从养蚕、包矿、赴内蒙、浙江到回家开小餐饮,再到坐拥几百万资产的老板,廖合友用闯荡天下、四海为家的开拓精神,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创造精神很好的阐释了什么叫“不被生活打败”,为弘扬社会主义正能量,促进一方和谐,促进社会就业做出了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