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化托起“强院梦” ——汉阴县中医医院文化建院纪实
按:该文发表在安康日报科教周刊头版头条 http://sjk.akxw.cn/kjzk/html/2015-12/31/content_123217.htm 。
要保护与发展中医,离不开对中医文化的弘扬。而这,正是汉阴县中医医院自建院之初便一直秉承的理念。
近年来,汉阴县中医医院在中医文化建设上不断深入,大力弘扬和推广中医文化理念,树立以厚德精医、传承创新为核心的医院宗旨,使医院得到飞速发展,综合实力持续提升。
完善基础设施 传播中医文化
“小到一块提示牌的颜色,大到医院外部的整体设计,我们力图通过打造古色古香的医院环境,让患者在享受舒适安静的诊疗过程的同时,领略到中医的独特魅力。” 在介绍医院时,该院院长柳传鸿不无自豪地说道。
走进汉阴县中医医院,最引人注目的是医院楼前高达五米的孙思邈雕像。惟妙惟肖的脸部刻画,栩栩如生的姿态动作,让一代药王“仁和精诚”的大医风采扑面而来,使人观之悦目,思之神往。
迈步进入医院大楼,浓郁的药香沁人心脾,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宣传牌,既有中医药材详细图解、历代名医小传、中医养生常识,也有类似《黄帝内经》、《千金药方》等不朽的中医名著赏析。顺着整洁的医院走廊,来到位于门诊住院综合大楼二楼的名中医工作室,顿时让人眼前一亮——古朴厚重的实木桌椅,精雕细琢的镂花屏风,无不让人恍若梦回秦汉,一仰古医圣手之榻所。除此之外,该院中药房、针灸康复科、脾胃病科等科室的医用设施,也无不精工细琢、美轮美奂,使中医厚重的文化氛围呼之欲出,令人赏心悦目。
据柳传鸿介绍,该院先后投资数十万元,用于设计和采购中医文化类宣传展示牌、雕塑和医用药具。截至目前,全院共有中医文化栏87个,实现了院内全覆盖。
丰富活动载体 营造中医氛围
“‘假期休完’,这说的应该是当归这味中药吧?”一位参与活动的群众乐呵呵地对家人说。2015年3月5日,汉阴县中医医院门诊楼前人头攒动,50余个大红灯笼和518条中医药谜语,把现场装扮得既热闹又喜庆。识灯谜,猜中药,千奇百怪的谜语和让人会心一笑的谜底,让现场一片欢声笑语。而这场颇具特色的元宵灯谜会,也成为2015年春节汉阴群众的集体回忆。
“中医学发展千年,独立于西方医学自成一体,它的价值和生命力源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要发展中医,首先要做的就是让人们去感受并了解中医文化。”当被问及为什么要大力传播中医文化时,柳传鸿这样回答。
元宵节猜灯谜、清明节扫墓、重阳节登山……将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后开展的一系列传统节日活动,不仅让人们感受到了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也使人们回本溯源,耳闻目染了“仁和精医、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医精神,感受到了洋溢着哲思与智慧的中医文化。同时,在活动中穿插治未病、中草药、养生等方面的知识讲解,提升了群众的自我防病能力及健康知识储备。医院也因此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传播中医文化、传授中医养生知识的道路上迈出了开创性的一步。
以文化人 培育中医精神
2009年汉阴县中医医院新院落成后,“厚德、精医、传承、创新”这八字箴言被正式写入院训,矗立在医院楼前的醒目位置。
医院大力开展党风廉政活动,组织医护人员进行职业精神宣誓,签订拒收红包承诺书、廉洁行医承诺书等,并定期举办道德讲堂活动,使全院形成风清气正的工作氛围。建立图书室,鼓励全院医护人员阅读中医及古典文学名著,丰富职工精神生活。定期举行太极拳比赛、中医书法比赛以及中医拜师礼等活动,大力提升医护人员的中医文化修养……一系列丰富的文化活动,使医护人员将中医“仁爱”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传承岐黄薪火,弘扬国医精粹”成为每一位医护人员的共识,让“大医精诚”这一理念贯穿于每一次诊治病人的实践。
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该院医德医风焕然一新,涌现出一大批深受患者好评、医术精湛的优秀医护人员,如首届全市名中医陈忠前、市级青年名中医柳传鸿、汉阴最美医生汪惠君等。医院注册登记志愿者141名,仅2015年半年时间,组织开展义诊及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4次,服务军民1500余人次。在中医文化的长期浸润之下,该院医疗技术同样得到了稳步提升。现有副高职称以上医师12名,设有临床科室十个,其中针灸康复科、骨伤科、脾胃病科、肛肠科为省、市中医特色专科。开放床位两百张,年门诊患者7万余人次,年均实施各类手术 1000余例。
大医精诚,大爱无疆。在中医文化助推下的汉阴中医医院,一路秉承厚德精医、传承创新的医院精神,团结协作、拼搏进取,继续谱写着中医事业发展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