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溪镇“七个一”实现跨越赶超
蒲溪镇站在“十三五”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市、县委全会精神,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埋头苦干,改革创新,“七个一”多措并举,精准发力,奋力实现跨越赶超。
一张蓝图引领。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绘蒲溪五年蓝图。在反复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一轴两带,一河岸,一街两业”的十三五规划布局。力争月河快速干道经蒲溪南区,连公星、小街、三堰、老集镇为一体的产城一体的一条发展中轴线,建设南线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带和北线林下经济产业示范带,围绕“一河两岸”以境内月河“S”形走向,蓄水成湖,修建沿河6公里连接5个村的滨河景观大道,针对尚存的部分清末风格的蒲溪一条古街进行修复改造,让“蒲溪印象”泛发新的活力,聚焦特色旅游业和富硒食品业,让发展引擎动力更足。为此策划包装了涵盖产业发展、集镇建设、基础设施、民生工程 、党的建设等五大类总投资16亿元的系列项目,紧盯中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走向,与部门逐一对接,完善五年发展项目库,力争挤入市、县盘子。五年心无旁鹜,持续用力,“道教圣地、养生蒲溪”这张蓝图将变为现实。
一项任务统筹。紧扣脱贫攻坚任务,统筹发展全局。针对全镇3326人贫困人口,做到“三个精准”。一是做到对象及信息精准。严格建档立卡“回头看”,精准摸清贫困户基本信息,镇、村主要负责人逐户上门,逐级审核。二是做到帮扶责任精准,确保一名贫困户,落实一名帮扶责任领导,一名帮扶责任干部,一名责任帮扶责任村干部。三是做到帮扶措施精准。找准贫困原因,分门别类,制订针对性措施,采取“X+1”形式,多措并举,精准脱贫。将帮扶对象、帮扶责任人、帮扶措施、完成进度多形式全程公开,接受监督检查,确保2017年底实现全镇全面脱贫。
一个中心促进。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全面促进群众增收。一是坚持园区带动,聚焦富硒食品业,依托小街富硒食品工业园区,进一步完善提升基础配套和服务功能,培育产值过2000万元的规上企业2户,打造先锋农机合作社升级版,创新“托管”、“代耕”、“流转”土地灵活集约经营模式,创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市级园区2个,县级园区3个,家庭农场5个,完成工业总产值3.1亿元。突出蒲溪炕炕馍、豆腐干等蒲溪特色富硒食品的重点,树立炕炕馍原产地文化脉络,以古韵、传承、创新为主题,今年四月初举办首届炕炕馍民艺大赛,借活动载体,打造中国炕炕馍之乡──蒲溪独特的DNA标签。二是坚持景区提等,加强停车场、环山公路、游客接待中心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加快鲤鱼山生态休闲景区建设步伐。提升旅游承载能力,启动蒲溪古街建设,加强杨启将军故居保护,开辟红色旅游新路径,倾力打造文化旅游名镇。三是坚持探索创新,发展新型陶土业,结合蒲溪悠久的陶土生产历史积淀,加大技术创新,以市场为导向,开发陶土新产品。
一种理念提升。以经营城市的理念,提升集镇建设管理水平。结合蒲溪的富硒工业园区,聚焦的人口,建设产城一体化示范镇。一是严规划。高标准、高起点修订集镇建设控规和修建性详规,强化刚性约束。二是重建设,加大留存清末建筑的保护,加强民房仿古改造,启动老街古街建设;以“古韵蒲溪”留蒲溪记忆。抢抓陕南避灾搬迁机遇,加快以“溪畔明珠”小区为代表的新镇建设步伐。加大一河两岸生态景观修复、配套街心文化广场、停车场、客运站、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再现青山绿水新蒲溪。三是强管理,导入垃圾清运保洁市场机制,以“双创”为抓手,解决占道经营,乱吐乱扔等问题,统一门牌匾,精细化管理,提升集镇品位。
一批实事惠民。2016年重点实施十件实事,扩投资、惠民生、促发展。1、集镇316国道段改造靓化。2、蒲溪体育场建设。3、蒲溪停车场建设。4、古街区滨河大道建设。5、建设容纳650蒲溪中心幼儿园。6、月南垃圾填埋场建设。7、100套公租房。8、景区游客接待中心。9、鲤鱼山生态公园建设。10、启动蒲溪古街建设,实行一件实事,一个方案,一套班子的保障机制确保实事办实。
一套机制落实。建立一套操作性强的镇村、干部管理、考核、奖惩机制,强力推进各项工作落实。一是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健全镇村干部科学高效、简洁明了、操作性强的管理机制,完善村干部积分制考核,实行镇干部百分制考核,解决“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二是建立工作落实机制。实行“月安排、周通报、日量化”推动工作落实的机制,重点工作每月安排,完成情况每周督查通报,每项工作量化到天,定干部、定任务、定时间,结果在电子屏滚动播出,接受监督。解决“千斤重担怎么去挑”的问题。三是建立学习机制。以“蒲溪讲坛”为平台,采取集中学习要测试,自我学习评笔记和“12345”方法倒逼干部的学习机制,今年每名干部1篇调研报告、2篇新闻稿件,3次登台辅导,4篇心得体会,5千字学习笔记,解决“有力量去挑重担”的问题。四是建立关爱机制,改善机关伙食,修建机关澡堂,购置乒乓球台等健身设施,让干部“住”的安心,发挥妇联、团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举办球赛、拔河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丰富业余生活,让干部“玩”的开心。以工会为平台,建立“职工之家”,设立干部关爱基金,干部生日一盒蛋糕,家属住院一束鲜花,让干部感受“家”的暖心,解决干部“想去挑重担”的问题。
一大建设保障。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筑牢跨越超的组织保障。一是创新党建组织工作,激发党员队伍活力,以“党建组织提升年”为契机,创新开展“支部+3+群众”活动,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即支部+(合作社或协会+园区或农场+服务队)+群众,努力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二是创新“二个责任”落实方法,净化干事创业环境,围绕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的落实,用一张图表强化明晰党委班子、第一责任人、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纪委监督的各项责任清单,建立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两部履责台帐,构建定期报告评议、监督推动、考核激励三项担责的工作推进机制,形成关爱式问责、警示性问责、零容忍问责、惩处性问责四种问责方式。通过“一二三四”工作模式,运用“四种”形态,握紧篱笆,明底线、守规矩、从严治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