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沈故里”农林产业风景优美 ——县农林局党委落实县委工作会议精神纪实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当人们漫步在陕西汉阴现代农林园区时,使人想起唐代诗人韩愈这样描写春天的优美诗句。2016年春季,县农林局党委务实落实县委工作会议精神,以党建促发展,“三沈故里”农林科技产业春意浓浓。
务实推进农业园区建设。该局党委通过优化科技服务、创新发展模式、加大帮扶力度等措施,做大做强一批重点农业园区。启动新规划的4个园区,农业园区数量累计达到45个。重点建设2个产值过亿的园区和6个产值5000万以上的园区,新增农林产业基地0.7万亩。
大力促进粮油生产。面对今春旱情,农林局党委认真落实以小麦 “一喷三防”等抗旱救灾措施,促进粮油生产。组织农产品监管队,对农资市场进行了5次检查,严打销售假冒伪劣农资及使用违禁药物行为。协调了玉米良种155吨、水稻良种162吨,备化肥1.8万吨、农药12吨、农膜195吨,保证了春耕物资需求。协调采购储备旋耕机、播种机、插秧机等春耕机具2000余台套,育秧软盘5000张。编发病苗情、墒情、病虫情通报4期,出动专业“机防队”5个,机防手50人,完成油菜防治4.5万亩。该局党委组织农技人员76人次,分赴各村指导农民5000余人次,指导洋芋种植7万亩。采用技物配套措施,在龙垭、观音河、平梁等镇落实地膜玉米示范1000亩,良种、肥料、地膜一统一采购供应到户。引导巨川、新鑫、红星、鼎丰等粮油加工龙头企业,在凤堰古梯田落实富硒有机粮油基地0.6万亩,采取统一农经订单生产方式。
稳步推进农村改革。农林局党委组织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加快信息录入和测绘工作进度,强化土地流转管理服务,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坚持以旅促农的发展方式,以油菜花节为依托,发展集汉阴美食、观油菜花、乡村旅游、休闲观光的农林生态旅游产业。
春季造林绿化全面开展。农林局党委以林业重点工程牵引,抢抓春季造林有利时机,以林业园区和精品园建设为载体,落实核桃栽植1万亩,水栀子栽植2000亩,拐枣栽植3000亩杜仲栽植1000亩,油用牡丹栽植1000亩等经济林建园任务;全县林业育苗2500余亩,春季人工造林4000余亩,义务植树31万株;积极推进2.2万亩森林抚育。扎实开展春季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县绿委会及早下发了植树方案,各镇、各部门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落实苗木和地块,集中开展县、镇两级植树周(3月11-14日)及植树月(3月11日-4月12日)活动。2016年3月11日,在汉阴县平梁镇兴隆村二组的山头上,很多职工挥汗如雨,热闹非凡,愉快植树。据初步统计,汉阴县及平梁镇共计来了83个单位1436名职工,共栽植水栀子2.6万株,面积约300亩。这次农林局选用的水栀子苗木,苗高有60厘米左右,冠幅有30厘米左右,苗木质量良好。
科技下乡春意浓浓。该局党委积极探索科技下乡及产业扶贫,让科技成为实现农村脱贫致富的助力器。今春,汉阴开展了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位于凤凰广场的农林科技局展台前,群众络绎不绝地前来咨询学习、索取资料。农林局组织的“进十镇惠百村富千户”常下乡活动,开展了科普宣传、“点菜式”送技术下乡、农林科技特派员进农家、专家驻园区等多种形式、点面结合的活动。采取了“五围绕”工作措施:围绕重点产业积极争取科技专项扶贫资金;围绕培育脱贫产业示范推广中药材种植、食用菌等适用技术,加快培育致富产业;围绕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不断提高示范园区的科技含量,力争发展科技创新型龙头企业3家,建立千亩以上中药材(水栀子、杭白菊)GAP种植科技示范基地两处,积极探索“公司+基地+科技+农户”的扶贫模式;围绕科技信息网络建设,建成“农业科技“110”信息服务平台,专家24小时为农民、企业开展科技咨询免费服务,以此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围绕强化贫困人口技术培训,组织实施“科技示范镇村户”活动,帮助各镇、村建立科技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