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日报:在搞活发展中斩穷根奔富路——汉阴县综合施策全力推进脱贫攻坚纪略
http://sjk.akxw.cn/akrb/html/2016-05/20/content_130289.htm
五月,走进汉阴县的田间地头,“第一书记”、各驻村扶贫工作队、镇村干部随处可见,他们走村入户为贫困户谋致富路、务脱贫事。全县6.38万贫困人口如何才能早日脱贫?干部群众扎堆抱团,汇成脱贫攻坚的进行曲。
分享,让脱贫的“造血”功能更强健
在涧池镇栋梁村茂林农民专业合作社,笔者正巧碰上合作社给员工发放阴历3月份工资,工资表上谢传香和谢传涛两人的工资格外引人注目。
“9000元,不会吧,这是几个月的工资啊?”笔者向合作社发放工资的会计问到。当得知这仅是一个月的工资时,大家都惊呆了。
合作社股东颜玉斌说,谢传香、谢传涛是两兄弟,他们全家共4个人在合作社长期务工,父亲谢祖林烧锅炉,平均每月4000元左右,谢传利和谢传香、谢传涛三兄弟都是贫困户,只因肯干肯学,目前都是合作社的技术工人,从事食用菌菌种的制作,他们全家每月从合作社可领取2.6万余元工资。
他还介绍,茂林农民专业合作社自去年初成立,有5个股东,累计投入360万元生产食用菌菌种,带动涧池镇栋梁村、麻柳村、马鞍桥村等村共78户贫困户发展食用菌。
在食用菌生产的整个流程中,合作社全程免费提供技术服务、破袋器、注水针、温度计等,合作社生产基地食用菌保鲜冷库和烘干库也供贫困户无偿使用。菌棚搭建所需材料,一律按成本价提供,贫困户可分期支付材料款;贫困户种植的食用菌可选择自行到市场销售,也可以保底价3.5元每斤卖给合作社。合作社有自己销往安康、西安等地的直通车,每天销售新鲜食用菌6000斤左右。今年,茂林合作社计划在全县带动150户贫困户实现脱贫。
在观音河镇思源家庭农场,40余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农场为贫困社员提供猪崽、鸡种苗、技术指导等服务,并以高于市场价20%统一进行产品回收销售,还与贫困户签订长期用工合同,惠及900余名贫困群众。
平梁太行茶厂在吸收贫困户进入合作社的基础上,又开办两个“太行村”特色土菜馆,动员村民参与投资入股,土菜馆的猪肉、土鸡、菜油、蔬菜等食材全部由太行村村民供应,有效带动群众多业增收。
汉阴县在产业脱贫上,不是简单的给钱、给物,走自己的特色之路,增强造血功能,全面推广“X+”工作模式,采取工业集中区+企业+贫困户、农业园区+基地+贫困户、家庭农场+贫困户、旅游产业+贫困户、电商+贫困户等方法,将产业链与脱贫链紧密联结在一起,让贫困户深度参与、分享收益。
为拓宽全县优质土特农产品缺乏销售渠道,县上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通过线上汉阴特色馆、线下展销会、淘宝服务中心、建立汉阴农产品“微商圈”等形式,拓展产品销售渠道,力图让汉阴土特产能卖个好价钱。
迁安,让每个贫困户都稳得住能致富
一提起移民搬迁的事,平梁镇太行村村民刘先美满脸的笑容。现在,她们住在县城青枫秀岭小区,120平方米的房子宽敞明亮。她说,真没想到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很知足。据了解,汉阴县近五年来累计搬迁安置8619户2.75万人,建设30户以上集中安置社区84个,集中安置率达到87.1%。
在平梁镇清河村七组的交钥匙工程安置点上,一排排整齐的小公寓在绿林深处显得格外引人注目。70岁的胡龙明做梦也没想到有生之年,自己没掏一分钱就能住进这么漂亮的房子。
见到笔者,他精神抖擞、格外热情,连忙招呼。两室一厅的房屋被他收拾的干净整洁,客厅摆放着一应家具,一台32寸平板电视让客厅增辉不少。胡龙明说:“他和老伴刚搬进新房十来天,自己本来有4个女儿,但外出务工后都嫁到了外地,老两口的养老问题就没人管了,房子也是危房,每逢下连阴雨的时候,村干部就怕我家房子垮,现在直接让我住进了安置点,还给我办了低保。”
胡龙明说现在住的这个院子一共有15户人家,都是一些分散供养五保户和无房低保户,大家看的电视机都是帮扶单位县残联、县地税局、县烟草局等单位赠送的,说到这些老人激动得热泪盈眶,连声说政府比儿女好!
汉阴县以避灾移民搬迁为抓手,坚持挪穷窝、换穷业、斩穷根,一大批居住在边远山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根本改观。但目前全县还有2万余人生活在“地质灾害源”和“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地方,这些群众居住条件差,贫困程度深,是脱贫攻坚“硬骨头”中的“硬骨头”。他们穷家难离,“搬得出”不容易,“稳得住、能致富”更难。
为此,县上对居住条件差且不愿搬迁的贫困户,通过落实周转房、旧房改造等项目,就地就近安置。统筹考虑群众承受能力和居住习惯,合理确定房屋等各类配套设施的建设标准,尽可能减轻搬迁群众负担。一方面实行“移民搬迁进社区、土地流转建园区、农民就地变工人”等综合承载方式,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农民转化为产业工人,另一方面又充分保证搬迁农民享受原有惠农政策和土地财产权益,确保搬迁群众近期生活有保障、长远致富有门路。
以涧池镇西坝社区安置点为例,县上以紫云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按照“龙头企业+基地+村委会+搬迁户”的模式,联合搬迁户加入企业生产链条,扶持50户搬迁户发展富硒蔬菜产业,种植户人均年收入增长2000元以上。同时,以康发劳动服务公司为平台,扶持100名搬迁群众就近就业,支持20户搬迁户自主创业,这些政策深受搬迁群众的欢迎。
在双乳镇三同村移民安置社区,刚住进自己新房的村民刘成元高兴地说,搬下来后,镇、村干部帮自己联系在附近一家企业上班,每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再也不用出门打工了,还能照顾到家里。
合力,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凝聚
这两天,涧池镇栋梁村五组村民李自贵正忙着给自己的两个香菇大棚喷水,望着刚刚长出的香菇朵,老李笑着说:“我家就靠这两大棚脱贫了。”
53岁的李自贵是因病返贫的典型贫困户。因得风湿病,多年前就丧失劳动能力,全家四口人,还养着74岁的哑巴丈母娘,大儿子年纪轻轻就落下了腰椎间盘突出,今年又得了一个胃穿孔,真是祸不单行,几次手术下来,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老李的小儿子在当地上小学,全家就靠他妻子一人在本村砖厂打工,月收入1500元左右,一家人日子过得十分拮据。
汉阴县委书记周永鑫在扶贫帮困走访中,了解到李自贵的家庭情况后,主动提出帮扶他。周书记到户为老李制定脱贫方案,鼓励老李树立信心,力所能及做点啥,靠勤劳致富。这让老李很感动,也有了发展生产的勇气,在周书记的帮扶下他种起了食用菌。李自贵给我们算了一笔账,“自己有6千袋香菇棒,还养了两头猪,到年底能有3万多块钱收入,今年脱贫莫问题!”在感谢干部关心帮助的同时,老李也由衷地说,自己动手,勤劳致富,让他感到自己“不是个闲人,一双手也能挣下钱”,这比只指望救济好,活着有劲了。
干部切实帮扶贫困户,既激发了贫困户的志向,也检验了干部对群众的感情和能力。作为县脱贫攻坚指挥部第一指挥长的周永鑫说,“做合格党员,就是要到脱贫攻坚主战场上检验!”
汉阴县坚持县级领导、挂联帮扶单位、镇、村四级组织联动,形成纵向到底的“责任清单”。全县选派了50名第一书记,万余名党员干部最少联系两户贫困户,让全县2334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有了党员“亲戚”,印有党员干部信息的联系卡被群众挂在家中显眼的地方。
省直部门选派的第一书记王宏宇帮助铁佛寺镇铜钱村争取到20万元扶贫帮困资金。市直部门党员欧立在平梁镇清河村带着贫困户一起干,全村种植烤烟855亩,新栽植核桃、拐枣、杉树480亩。县直单位党员刘修平,帮助村上硬化2.24公里通组路。这样的帮扶,实打实地推进着脱贫攻坚的进行,工作做实了,干部感到充实有意义,群众看到希望。
汉阴县还广泛发动各志愿服务队伍、民间公益志愿组织和广大志愿者,开展精准扶贫社会志愿服务行动。针对五保户、贫困大学生、留守儿童等,组织开展爱心助学、慈善捐赠、建爱心超市等活动,让全县每个贫困户脱贫“小愿望”和每名志愿者服务“小能量”,精准对接,汇聚点滴爱心,充分释放各个层面参与扶贫助困的潜力,形成脱贫攻坚“人人皆可为、人人皆愿为、人人皆能为”的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