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县的城镇化进程
索引号: | 发布日期: | 2014-03-31 08:37 | |
来源: | 本站原创 | ||
内容概述: |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是一部指导我国新型城镇化道路的纲领性的文件,内容全面丰富,总结并吸取了国内外城镇化工作的经验教训,指导性强,意义深远。在学习《规划》过程中,我局及时对我县的城镇化进程进行梳理,以供参考。
一、城镇化的涵义
(一)城镇化的含义。城镇化是一个经济现象,也是一个社会现象,它是生产力,即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的必然产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普遍规律。城镇化的定义包含三层意思:一是人口城镇化,即人口向城市或集镇地区集中;二是地域城镇化,即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和集镇地区;三是职业城市化,即进城农民不仅转化为城镇居民,而且要转化为城镇第二、第三产业劳动者。
(二)城镇化的计算。城镇化水平是以城镇化率来表示,城镇化率就是某一地区某一时期居住在城市、集镇的常住人口占该地区全部常住人口的比重。从2013年起,城镇化测算指标体系涵盖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区域变动等3个方面,6个指标(本年度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自然增长数、本年度GDP、本年度新增劳务输出人数、本年度新增劳务输入人数、本年度行政区划变动引起的城镇人口增加数、本年度因移民搬迁由农村搬迁至城镇的人口数)构成。测算指标体系用于推算各地城镇化发展水平。
二、汉阴县城镇化的现状
为进一步加快城镇化进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汉阴牢牢抓住全市“一体两翼”和安康副中心功能定位,按照“三个十万”的人口布局和二十年不落后的要求,坚持高起点、大手笔的进行全域规划的编制。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积极实施富民强县战略,加快城镇化发展步伐,城乡经济和社会实现了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2013年,我县城镇化率达到34.36%,较2010年25.18%相比以年均3.06个百分点的速度向前推进。
(二)城镇化水平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差距逐步缩小。
(三)城镇人口增加。2013年全县常住人口24.67万人。城镇常住人口达8.48万人,常住人口口径城镇化率达34.36%。2013年全县公安户籍人口31.29万人,城镇户籍人口12.13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38.8%。
(四)城市建设力度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加强。经过县城总体规划的修编,使县城规划区面积由7.5平方公里扩大到18. 48平方公里,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到7.1平方公里,县城建成区人口达6.5万人,县城道路总长达到52.5公里,县城道路总面积达94.25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达14.5平方米,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4平方米,城镇文化、卫生、体育、教育等设施得到不断完善。
(五)工业化进程加快,城市竞争力不断增强。工业化和城镇化是一对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共同体。工业化是推动城镇化进程的根本动力,城镇化是工业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汉阴通过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量的比重从2010年的28.3%提高到2013年的50%,2013年全县生产总值实现58.607亿元,同比增长14.5%;其中工业增加值为29.324亿元,同比增长25.7%。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高达50%;从生产总值增长14.5%中,工业拉动经济增长9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2.2%。
(六)城镇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居民消费水平明显提高。2013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22676元,净增2448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8亿元,增长15.4%。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8.21亿元,增长16.1%。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累计达14802.9元,增长13.2%。其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1373.7元,增长5.3%,交通和通信支出1237.9元,增长6.3%。
(七)居民生存环境得到改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全县饮用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县城污水处理厂平均日处理污水4500吨,污水处理率达到86.5%,垃圾处理场二期渗滤液工程已竣工投用并通过等级评定,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2%。
(八)房地产业快速发展拉动汉阴县城镇化进程。2013年全县房地产投资达35542万元,同比增长25.5%。建成了水岸花城、御景龙城、凤凰国际、凤凰大厦、景苑小区、兴苑小区、茂源小区、铸丰东尚未来城等一大批精品住宅区,仅2013年就开工房地产24.6万平方米。县城人均住房面积由28平方米增加到36平方米。
三、城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县城镇化建设进程步伐加快,城镇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但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城镇化水平在全市位次靠后。2013年我县的城镇化率在全市九县一区中居第八位,仅高于紫阳和镇坪。
2010?2013年全市城镇化率情况比较一览表
年度 单位 |
2010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0年 常住人口(人) |
2013年 常住人口(人) |
汉滨 |
43.64 |
47.5 |
49.09 |
870126 |
872631 |
汉阴 |
25.18 |
32.26 |
34.36 |
246147 |
246771 |
石泉 |
33.1 |
35.2 |
37.08 |
171097 |
171718 |
宁陕 |
37.34 |
38.5 |
40.02 |
70435 |
70645 |
紫阳 |
26.44 |
32.29 |
34.06 |
283947 |
284687 |
岚皋 |
30.95 |
34.58 |
36.28 |
154157 |
154615 |
平利 |
32.17 |
37.4 |
39.27 |
192959 |
193557 |
镇坪 |
27.56 |
32.52 |
34.22 |
50966 |
51146 |
旬阳 |
32.55 |
38.6 |
40.21 |
426677 |
427939 |
白河 |
29.01 |
33.83 |
35.79 |
163395 |
163891 |
(二)城镇功能不完善,综合承载能力不强。一是城镇功能分区不够合理。部分镇没有相对集中的建成区,主要依托过境公路发展,城镇房屋沿国道、省道等建设,生产与生活功能混杂。二是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部分镇排水、污水设施未成体系,小城镇污水处理不到位,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严重不足。三是服务设施不够健全。居民休闲娱乐、文化生活等设施有的没配套,有的配套不足,大多数镇无大型商贸或专业大市场等。
(三)城镇建设资金不足。城镇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但全县的可用财力有限,城镇建设资金筹措难度大,综合公共服务设施不足。
(四)人口流出明显。2013年全县劳务输出人口7.34万人,占乡村从业人员15.34万人的47.8%,全县近一半的青壮年劳力都外出打工,造成城镇人口缺乏增长的内生动力。
四、加快汉阴县城镇化建设的建议
根据城镇化普遍发展规律,我国仍处于30%至70%的快速发展区间。随着《规划》的出台,各项配套政策也会陆续跟进,全县上下要抢抓这一历史机遇,加快城镇化建设推进力度,力争到2015年城镇化率达到50%。
(一)编报项目,争取资金。根据测算,西部地区每转移一人的公共成本为10.6万元,全国城镇化需要的公共成本达50多万亿。这对于我们破解城镇建设资金不足带来机遇,应反复学习钻研《规划》,根据《规划》要求做好项目编报、储备工作。
(二)整合资源,重点突破。紧紧围绕“三个十万人”总体要求和“一主一副五点”的城镇体系布局,整合项目资金、资源,实施城镇化建设重点突破,让全县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改革成果。
(三)统筹安排,做好基础。城镇化测算指标体系涵盖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区域变动等3个方面6个指标体系,各个指标相互影响,相互印证,各职能部门应仔细分析、认真研判,提供城镇化进程的准确数据指标,避免出现城镇化建设水平和城镇化率测算不匹配的现象。
(四)大力发展服务业。2013年我县一、二、三产业比为20.7:51.5:27.8。服务业27.8%的比重,低于全国46.1%、全市31.8%的水平。因此,在坚持园区承载,做大做强工业的同时,要着力培育重点服务企业(从业人员50人以上,或年主营收入1000万元以上),大力推动服务业发展。一方面可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可吸附劳动力,增加城镇化进程的内生动力,同时可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另一方面能营造良好消费环境,着力挖掘新的消费重点,拓宽消费空间,促进潜在消费能力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