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县统计局关于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索引号 | xzfgzbmtjj-GK-2012-2189 | 公开目录: | 统计信息 |
公开责任部门 | 汉阴县统计局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无 | 成文日期: | 2012年04月20日 |
有效性 | 有效 | 公开日期: | 2012-04-20 10:28 |
2011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着力构建“绿色产业、特色园区、宜居城镇、基础设施、人力资源、民生保障”六大支撑体系,聚力打造“新型建材、富硒食品、园林县城、三沈文化、油菜花节”五张名片,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着力推进项目建设,深化各项改革,全力改善民生,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目标。
一、综 合
据统计,2011年汉阴实现生产总值35.113亿元,同比增长15.6%。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884亿元,同比增长6.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4.676亿元,同比增长24.7%;工业实现增加值12.057亿元,同比增长26.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1.553亿元,同比增长13.8%。三次产业比重为25.3:41.8:32.9.
劳动就业工作进一步改善。年末单位从业人员10336人,同比增长9.1%。其中:女3387人,同比增长7.7%。在年末单位从业人员中: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772人,同比增长27.2%;第三产业从业人员8367人,同比增长6.6%。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53.85%。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4.23%。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199人。公众安全感满意率达97.03%。有线电视入户率达15.4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县域经济总量小,结构不尽合理,农业主导产业规模不大,三产水平不高,新型工业还没有形成强有力的支撑;二是资源开发比较粗放,节约集约利用程度不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重道远;三是城乡居民收入偏低,就业压力依然较大,改善民生还需加倍努力。
二、农 业
全年农业总产值达到15.0879亿元,同比增长6.9%。农业增加值为8.8836亿元,同比增长6.7%。
一是种植业产值达到86683万元,同比增长7.7%。粮食总产量为9.255万吨;油料产量达到25341吨,同比增长3.57%;蔬菜产量达到166334吨,同比增长6.36%;园林水果产量达到31751吨,同比增长8.26%;果用瓜产量达到4072吨,同比增长96.53%;茶叶产量达到679吨,同比增长34.99%。中药材产量达到14277吨,同比增长3.72%。
二是林业产值达到9739万元,同比增长3.8%。荒山荒沙造林面积为42000亩,同比增长23.53%,其中:人工造林24000亩,同比增长140%,飞播造林为10000亩,同比持平。全县零星植树达352.2万株,同比增长8.7%。全县木材采伐为44723立方米,同比持平,竹材298.14万根,同比增长3.01%。
三是牧业产值为46147万元,价同比增长5.7%。全年猪出栏为351958头,同比增长3.3%;牛出栏为12945头,同比增长6.39%;羊出栏为49959只,同比增长10.5%;家禽出栏为125.03万只,同比增长20.58%;肉类产量30395吨,同比增长9.05%;猪、牛、羊、家禽肉产量分别为25337吨、1827吨、888吨、2282吨。禽蛋产量6560吨,同比增长21.59%;猪存栏为290188头,同比增长2.3%;牛存栏为32198头,同比增长26.54%;羊存栏为47482只,同比增长12.33%;家禽存栏为121.24万只,同比增长21.89%。蚕茧产量达2999吨。
四是渔业产值为3090万元,同比增长26.0%。全县水产品产量为2205吨,同比增长17.47%。
五是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为5220万元,同比增长0.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年底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1家。
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9.15亿元,同比增长34.6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31.343亿元,同比增长39.3%;规模以下工业实现产值7.807亿元,同比增长15.5%。
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12.057亿元,同比增长26.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0.428亿元,同比增长30.3%;规模以下工业实现增加值1.629亿元,同比增长10.9%。
建筑业生产持续增长。全年3家资质等级以上(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1138万元。同比增长30.03%。房屋建筑完成面积42517平方米,竣工房屋价值达到4188万元。商品房销售面积100207平方米,同比增长10.6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合计完成24.3699亿元,同比增长33.05%。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6222亿元,同比增长30.73%;农户投资2.7477亿元,同比增长56.40%。
五、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业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增加值24380万元,比上年增长9.0%。公路客货运周转量增长19.5%,铁路客货运周转量增长7.87%;邮政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9.01%,电信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4.04 %。
县境内公路里程为1724.6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5.69公里,国道37公里、县道150公里、乡道302公里、村道1199公里)。
邮电通信业完成邮电业务总量8434万元,比上年增长15.8%。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32848户,其中:农村电话用户达12900户。移动电话用户达131073户,互联网用户20959户。
六、批发零售贸易业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实现85506.8万元,同比增长16.3%,其中批发业实现8377.2万元、零售业实现零售额62906.8万元、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4222.8万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4.0%、22.4%、23.9%。
七、财政金融
全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15842 万元(省财政厅核定数),增长26.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898万元。一般预算支出合计达到106689万元,同比增长29.5%,教、科、文、社、卫、农和住房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达63.73 %。
12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42.53亿元,同比增长18.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29.93亿元,同比增长22%。各项贷款余额达13.61亿元,同比增长19.8%,其中:短期贷款余额达4.42亿元,同比下降4.3%。
八、教 育
小学。全县共有小学121所,教学点13个,教学班742个,其中复式班13个。全县小学校内外适龄人口数(6至11周岁)为21437人,在校学龄人口数为21437人,小学入学率为100%。全县小学在校生21730人(其中女9953人);寄宿生为2111人;全县小学毕业生3853人(其中女1736人),一年级招生3317人(其中女1508人)。教职工1511人,其中专任教师1438人;全县小学学校占地面积432669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48911平方米,校舍面积中危房面积16004平方米,当年新增建筑12360平方米。
中学。全县共有中学15所,其中完中1所(黄岗创新学校,民办),高级中学1所,初级中学1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初中有教学班195个,高中教学班83个。初中校内外适龄人口数(12至14周岁)为10023人,在校学龄人口数为10023人,入学率为100%,辍学率为1.4%,初中在校生10863人(其中女5087人);初中寄宿生4039人;初中一年级招生3285人(其中女1496人)。2011年初中毕业生总计4392人(其中女2029人)。高中在校生5441人(其中女2157人);高中寄宿生2315人;高中毕业生1538人(其中女579人),高中一年级招生2080人(其中女874人)。中学教职工1155人,专任教师1034人,专任教师中,初中735人,高中299人。全县初中学校占地面积173256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90088平方米,校舍面积中危房面积2040平方米,当年新建19660平方米;高中学校占地面积7759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4924平方米。
幼儿园。全县共有幼儿园19所,教育部门办6所,民办13所;附设幼儿班学校124所;共有479个教学班,其中378个学前班;在园人数为6212人,其中学前班为4642人;教职工172人,专任教师114人,保育员26人。园舍面积12227平方米。
中等职业教育。职业高中1所,市下达职业高中招生任务为1450人,职业高中实际招生1468人,职业高中现有在校生4012人。学校共有教职工42人,专任教师41人。
成人中小学。共有学校14所,结业学生1024人,注册学生1020人,聘请校外教师20人。
职业技术培训。共有学校14所,结业学生840人,注册学生2248人,聘请校外教师22人。
九、卫 生
全县卫生机构总数232个,其中: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妇幼保健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民营同济医院各1所,中心卫生院7所,乡镇卫生院11所,村卫生室178个,个体诊所26个,医务室3个。
医疗机构229个,其中:100张床位以上的医院1个,100张床位以下的医院、中心卫生院9个,乡镇卫生院7个。
预防保健机构20个,其中: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县妇幼保健院1个,中心防保站7个,乡镇防保站11个。
中华医学会汉阴县分会1个,汉阴县红十字会1个。
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总数为677张,其中:县人民医院280张,县中医院80张,妇幼保健院60张,同济医院26张,中心乡镇卫生院231张。平均每万人拥有床位数26张。
全县卫生人员总数947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864人。其中:县人民医院294人,县中医院50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9人,县妇幼保健院21人,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8人,同济医院19人,中心乡镇卫生院186人。
全县村卫生室178个,占行政村总数的100%,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85人。
全县医疗业务收入8043.42万元。其中:县级业务收入7220.86万元,占89.77%。乡镇业务收入822.55万元,占10.23%。
全县医院、卫生院总诊疗人次为386711人次,其中:门诊人次数为346722人次,急诊人次数为39989人次。
县级医院总诊疗人次数为280709人次,占全县医院、卫生院总诊疗人次的72.5%,其中:门诊人次数为250977人次,急诊人次数为29732人次;中心、乡镇卫生院总诊疗人次数为106002人次,占全县医院、卫生院总诊疗人次数的27.5%,其中:门诊人次数为95745人次,急诊人次数为10257人次。
卡介苗接种率99.94%;脊灰疫苗接种率99.9%;百白破疫苗接种率99.97%;麻苗接种率99.87%;四苗全程合格接种率93.3%。乙肝疫苗接种率99.89%,及时接种率95.71%;乙脑疫苗接种率99.54%;流脑疫苗接种率100%;甲肝疫苗接种率99.73%。
全县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4.31%,孕产妇建册率98.3%产前检查率97.84%产后访视率95.92%,新生儿访视率96.69%,0-6岁儿童健康管理率88.43%。
全年参合人数244589人,参合率95.84%。全县获得新农合统筹基金补偿的参合农民为140466人次,占参合农民的57.42%,共补偿基金3553.84万元。其中获得住院补偿的14787人次,补偿金额3033.74万元,占参合农民的6.04%。获得慢性病门诊统筹补助的863人次,补偿金额45.71万元。62名参合农民获得大病统筹二次补偿共计71.07万元。124757人获得普通门诊补助,补偿金额403.32万元。
十、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自然增长率得到控制。年末公安户籍人口总户数为102417户,总人口30611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3721人。总人口中女性人口为140880人,性别比例为117.3.年末常住人口为24620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14‰。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123元,净增1070元,同比增长26.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7289元,净增2267元,同比增长18.5%。价格小幅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4.3%,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104.2%。
社会保障事业蓬勃发展。全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6607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2%。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加人数达10353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加人数达17510人,全县城镇养老保险参加人数达7939人,城镇失业保险参加人数达4976人,城镇参加生育保险人数达7569人,城镇参加工伤保险人数达6803人。农村已参加养老保险人数为176261人。
社会福利事业进一步改善。全县各类社会福利院和各类五保户安置点83个,拥有2950张床位。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6200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5679人。农村五保户供养人数3739人。
注:1、生产总值按地域计算。
2、生产总值及各行业总产值、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减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相关数据是市统计局评估后法定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