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县统计局关于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索引号 xzfgzbmtjj-GK-2011-2197 公开目录: 统计信息
公开责任部门 汉阴县统计局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成文日期: 2011年04月20日
有效性 有效 公开日期: 2011-04-20 10:24

  2010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把稳增长作为首要任务,突出工业扩张、农民增收、城镇建设、交通发展、教育强县五大重点,打造新型建材、富硒食品、园林县城、三沈文化、油菜花节“五张名片”,大力培育主导产业,着力推进项目建设,深化各项改革,全力改善民生,较好地完成了县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综 合

  据统计,2010年汉阴实现生产总值28.448亿元,同比增长14.9%。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353亿元,同比增长7.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0.154亿元,同比增长25.3%;工业实现增加值8.061亿元,同比增长25.0%;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6.541亿元,同比增长33.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941亿元,同比增长14.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一、二、三产业的结构比为29:36:35.

  劳动就业工作进一步改善。年末单位从业人员9478人,同比增长8.17%。其中:女3144人,同比增长8.45%。在年末单位从业人员中: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393人,同比增长5.29%;第三产业从业人员7852人,同比增长9.06%。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53.4%。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5.19%。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281人。公众安全感满意率达92.2%。有线电视入户率达15.0%,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达79.4%。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汉阴经济欠发达的县情没有根本改变,发展不足仍然是最为突出的矛盾;二是经济总量少、产业层次低、结构不合理;三是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薄弱;四是城乡居民收入低;五是资金、人才、资源、环境等要素制约突出等问题亟待解决;六是城乡统筹发展压力较大,建设小康社会任务繁重。

  二、农 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41242万元,同比增长7.5%。农业增加值为83534万元,同比增长7.1%。

  一是种植业产值达到84288万元,同比增长5.0%。

  播种面积: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6988公顷,同比增长8.6%。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8271公顷,同比增长8.8%;其中:稻谷7392公顷,同比增长1.7%;小麦3770公顷,同比增长1.0%;玉米6054公顷,同比增长5.1%;大豆1003公顷,同比增长1.5%;油菜籽播种面积10092公顷,同比增长7.5%;蔬菜播种面积6501公顷,同比增长6.5%。

  农作物产量:粮食产量达到11万吨,同比增长8.4%。油料产量达到24968吨,同比增长12.03%;蔬菜产量达到153810吨,同比增长8.8%;园林水果产量达到29328吨,同比增长7.22%;果用瓜产量达到2072吨,同比增长181.14%;茶叶产量达到5035吨,同比增长8.17%。中药材产量达到13765吨,同比增长8.11%。

  二是林业产值达到9019万元,同比增长7.7%。荒山荒沙造林面积为71030亩,同比下降28.19%,其中:人工造林61030亩,同比增长3.6%,飞播造林为10000亩,同比下降75%。全县零星植树达324万株,同比增长0.93%。木材采伐44719立方米,同比增长1.22%,竹材289.42万根,同比增长8.83%。

  三是牧业产值为40736万元,价同比增长13.2%。全年猪出栏为340714头,同比增长29.09%;牛出栏为12167头,同比增长30.25%;羊出栏为375213只,同比增长14.36%;家禽出栏为103.69万只,同比增长16.77%;肉类产量27951吨,同比增长25.1%;猪、牛、羊、家禽肉产量分别为23475吨、1741吨、728吨、1884吨。禽蛋产量5395吨,同比增长20.94%;猪存栏为283672头,同比增长32.61%;牛存栏为27444头,同比增长9.78%;羊存栏为42270只,同比增长11.01%;家禽存栏为99.47万只,同比增长34.36%。全年养蚕张数达到69421张,蚕茧产量达到3015吨,分别同比增长1.71%和1.45%。

  四是渔业产值为2199万元,同比增长7.0%。全县水产品产量为2205吨,同比增长17.47%。

  五、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为5000万元,同比增长4.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年底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家。

  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7.3512亿元,同比增长45.4%,其中规模工业实现产值20.7352亿元,同比增长55.4%;规模以下工业实现产值6.616亿元,同比增长14.0%。

  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8.061亿元,同比增长25.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6.541亿元,同比增长33.3 %;规模以下工业实现增加值1.52亿元,同比增长9.9 %。

  建筑业生产持续增长。全年3家资质等级以上(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545万元。同比增长33.8%。房屋建筑完成面积45371平方米,竣工房屋价值达到4537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完成223190万元,同比增长29.65%。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4052万元,同比增长34.23%;农村农户投资17568万元,同比增长9.29%。

  五、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业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增加值21460万元,比上年增长14.7%。

  县境内公路里程为1724.69公里(其中:十天高速公路汉阴段35.69公里,国道37公里、县道150公里、乡道302公里、村道1199公里)。

  邮电通信业完成邮电业务总量6813万元,比上年增长11.3%。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47820户,其中:农村电话用户达14000户。移动电话用户达44690户,互联网用户7000户。

  六、批发零售贸易业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实现79459.3万元,同比增长18.59%,其中批发业实现8089.4万元、零售业实现零售额60064.7万元、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1305.2万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2.71%、15.74%、30.28%。

  七、财政金融

  全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12484 万元(省财政厅核定数),增长28.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047万元。一般预算支出合计达到82360万元,同比增长27.2%。财政支出农科教文卫和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达63.8%。

  12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35.97亿元,同比增长18.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24.5亿元,同比增长21.8%。各项贷款余额达11.3亿元,同比增长25.0%,其中:短期贷款余额达4.6亿元,同比下降28.1%。

  八、教  育

  小学:全县共有小学120所,教学点14个,教学班760个,其中复式班45个。全县小学校内外适龄人口数(7至12周岁)为21926人,在校学龄人口数为21926人,小学入学率为100%。全县小学在校生22268人(其中女10183人);全县小学毕业生4304人(其中女1937人),一年级招生3498人(其中女1621人)。教职工1630人,其中专任教师1496人;全县小学学校占地面积421949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31753平方米,校舍面积中危房面积9734平方米,当年新增7471平方米。

  中学:全县共有中学18所,其中完中4所(增加了黄岗创新学校1所),高级中学1所,初级中学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初中有教学班301个,高中教学班85个。初中校内外适龄人口数(13至15周岁)为11602人,在校学龄人口数为11602人,入学率为100%,辍学率为0.8%,初中在校生12130人(其中女5663人);初中一年级招生3691人(其中女1681人)。2010年小学毕业生总计4304人(其中女1937人);高中在校生4715人(其中女1985人);高中毕业生1426人(其中女576人),高中一年级招生1942人(其中女819人),2010年初中毕业生总计4732人(其中女2158人)。中学教职工1155人,专任教师1034人,专任教师中,初中735人,高中299人。全县初中学校占地面积124522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54063平方米,校舍面积中危房面积3875平方米,当年新建6407平方米;高中学校占地面积131094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56286平方米,校舍面积中危房面积454平方米,当年新建8027平方米。

  幼儿园:全县共有幼儿园14所,教育部门办1所,民办13所。177个教学班,其中126个学前班;在园人数为5189人,其中学前班为3376人;教职工162人,专任教师97人。

  中等职业教育:职业高中1所,市下达职业高中招生任务为1420人,职业高中实际招生1426人,职业高中现有在校生3547人。学校共有教职工37人。

  由教育经费开支工资的其他人员情况:县教体局13人,教研室15人,电教管3人,退休915人,离休2人。

  成人中小学:共有学校18所,结业学生1607人,注册学生1061人,聘请校外教师20人。

  职业技术培训:共有学校18所,结业学生1607人,注册学生1061人,聘请校外教师20人。

  九、卫 生

  全县卫生机构总数233个,医疗机构230个,预防保健机构20个。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总数为491张,其中:县人民医院206张,县中医院53张,县妇幼保健院33张,同济医院26张,中心乡镇卫生院173张。平均每万人拥有床位数19张。

  全县卫生人员总数743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618人。卫生技术人员分布情况:县人民医院308人,县中医院44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1人,县妇幼保健院26人,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8人,同济医院29人,中心乡镇卫生院182人。

  全县村卫生室179个,占行政村总数的100%,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86人。

  全县医院、卫生院总诊疗人次为359663人次,其中:门诊人次数为340910人次,急诊人次数为18753人次。

  县级医院总诊疗人次数为251738人次,占全县医院、卫生院总诊疗人次的70%,其中:门诊人次数为238660人次,急诊人次数为13078人次;中心、乡镇卫生院总诊疗人次数为107925人次,占全县医院、卫生院总诊疗人次数的30%,其中:门诊人次数为102250人次,急诊人次数为5675人次。

  全县0-6岁适龄儿童建卡率100%、建证率100%。卡介苗接种率99.3%;糖丸接种率96.7%;百白破疫苗接种率96.7%;麻苗接种率95.2%;四苗全程合格接种率93.3%。乙肝疫苗接种率94.4%,及时接种率94.1%;乙脑疫苗接种率92.6%;流脑疫苗接种率97.8%;甲肝疫苗接种率95.9%。

  全县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5.75%,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100%,全年住院分娩率99.68%,无孕产妇死亡。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90.67%,7岁以下儿童覆盖率87.47%,增补叶酸知识知晓率64.72%。新生儿疾病筛查2642人,筛查率83%。兑现“孕免”项目补助1525人兑现金额110万元。

  全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39354人,参合率92%。全县获得新农合统筹基金补偿的参合农民为101991人次,占参合农民的42.61%,其中获得大病住院补偿的13213人次,补偿金额2436.9万元。获得慢性病门诊统筹补助的614人次,补偿金额28.92万元。83663人获得普通门诊补助,补偿金额241.55万元。

  十、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自然增长率得到控制。年末公安户籍人口总户数为101854户,总人口30568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3605人。总人口中女性人口为140754人,性别比例为117.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12‰。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053元,净增731元,同比增长2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4590元,净增2267元,同比增长18.4%。价格小幅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2.7%,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100.5%。

  社会保障事业蓬勃发展。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加人数达10032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加人数达17430人,全县城镇养老保险参加人数达7482人,城镇失业保险参加人数达4945人,城镇参加生育保险人数达3015人,城镇参加工伤保险人数达5237人。农村已参加养老保险人数为2978人(农民在民政部门参加农村养老保险453人,农民合同工以及农民以个体形式在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参加养老保险639人,农村参加计划生育养老保险人数为1886人)。

  社会福利事业进一步改善。全县各类社会福利院和各类五保户安置点85个,拥有2450张床位。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6200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5170人。农村五保户供养人数3532人。


  注:1、生产总值按地域计算。

        2、生产总值及各行业总产值、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减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相关数据是市统计局评估后法定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