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县统计局关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索引号 xzfgzbmzfb/2013-2073 公开目录: 统计信息
公开责任部门 汉阴县统计局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成文日期: 2013年06月17日
有效性 有效 公开日期: 2013-06-17 16:57

  2012年,全县上下在十八大精神鼓舞下,紧紧围绕建设幸福汉阴主题,深入开展“工业突破年、深度招商年、园区建设年、城镇发展年、水利振兴年、教育双高双普强力推进年”六大主题年活动,构筑新型工业园、农业示范园、宜居城镇带、农村新社区四大平台,加快产业生态化、城乡一体化、社会人文化三化进程,经济社会呈现出协调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县域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幸福汉阴建设实现良好开局。

  一、综 合

  据统计,2012年汉阴实现生产总值47.419亿元,同比增长15.2%。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9.823亿元,同比增长5.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4.425亿元,同比增长25.5%;工业实现增加值21.53亿元,同比增长30.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3.171亿元,同比增长10.9%。三次产业比重为20.7:51.5:27.8.

  劳动就业工作进一步改善。年末单位从业人员10685人,同比增长3.4%。其中:女3622人,同比增长6.9%。在年末单位从业人员中: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949人,同比增长10.0%;第三产业从业人员8575人,同比增长2.5%。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54.3%。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3.46%。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127人。公众安全感满意率达92.1%。有线电视入户率达15.6%。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经济发展外向程度低,三次产业结构不优化。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偏低,就业压力大,改善民生还需加倍努力。三是工业化水平低,新型工业还没有形成强有力的支撑,缺乏大集团大企业引领。四是固定资产投资缺乏大项目支撑,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重大项目较少,特别是重大的产业项目匮乏。五是消费拉动不足,金融资金沉淀突出。

  二、农 业

  全年农业总产值达到16.7092亿元,同比增长5.9%。农业增加值为9.8234亿元,同比增长5.7%。

  一是种植业产值达到94213万元,同比增长7.0%。粮食总产量为100027吨,油料产量达到27064吨,同比增长6.8%;蔬菜产量达到177297吨,同比增长6.6%;园林水果产量达到33179吨,同比增长4.5%;果用瓜产量达到4310吨,同比增长5.8%;茶叶产量达到549吨,同比增长3.4%。中药材产量达到14878吨,同比增长4.2%。

  二是林业产值达到12200万元,同比增长4.9%。荒山荒沙造林面积为554亩,同比增长31.9%,其中:人工造林35400亩,同比增长47.5%,飞播造林为10000亩,同比持平。全县零星植树达368.32万株,同比增长4.64%。全县木材采伐为42120立方米,同比持平,竹材301.79万根,同比增长1.2%。

  三是牧业产值为51351万元,同比增长4.9%。全年猪出栏为371316头,同比增长5.5%;牛出栏为13320头,同比增长2.9%;羊出栏为50383只,同比增长0.85%;家禽出栏为136.16万只,同比增长8.9%;肉类产量31599吨,同比增长4.0%;猪、牛、羊、家禽肉产量分别为26252吨、1877吨、910吨、2495吨。禽蛋产量6880吨,同比增长4.9%;猪存栏为297029头,同比增长2.36%;牛存栏为34584头,同比增长7.41%;羊存栏为48525只,同比增长2.2%;家禽存栏为128.66万只,同比增长6.12%。蚕茧产量达2777吨。

  四是渔业产值为4238万元,同比增长11.8%。全县水产品产量为3964吨,同比增长10.29%。

  五是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为5090万元,同比下降5.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户,新增产值过亿元的企业16户。年末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7户。

  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6.27亿元,同比增长52.5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58.07亿元,同比增长58.2%;规模以下工业实现产值8.2亿元,同比增长13.0%。

  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21.53亿元,同比增长30.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9.702亿元,同比增长34.3%;规模以下工业实现增加值1.828亿元,同比增长8.8%。

  建筑业生产持续增长。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8946亿元,同比增长10.52%。全县3家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产值1.4484亿元,同比增长30.04%,其中建筑工程产值1.357亿元,安装工程产值0.0914亿元。房屋建筑完成面积53608平方米,竣工房屋价值达到6976万元。

  商品房销售面积110237平方米,同比增长10.0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合计完成32.1922亿元,同比增长27.8%。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2934亿元,同比增长30.5%。

  五、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业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增加值2.714亿元,比上年增长7.5%。公路客货运周转量增长17.30%,铁路客货运周转量增长5.84%;邮政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8.10%,电信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2.30%。

  县境内公路里程为1724.6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5.69公里,国道37公里、县道150公里、乡道302公里、村道1199公里)。

  邮电通信业完成邮电业务总量9310万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31340户,其中:农村电话用户达12560户。移动电话用户达139000户,互联网用户23178户。

  六、批发零售贸易业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实现10.0378亿元,同比增长17.4%,其中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5.8%、33.2%、21.2%、27.5%。

  七、财政金融

  全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19909万元(省财政厅核定数),增长24.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4469万元。一般预算支出合计达到135000万元,同比增长26.5%,教、科、文、社、卫、农和住房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达68.3 %。

  12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51.2亿元,同比增长20.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36.1亿元,同比增长20.7%。各项贷款余额达17.1亿元,同比增长26.0%,其中:短期贷款余额达5.8亿元,同比增长32.2%。

  八、教育

  小学。全县共有小学学校99所,教学点13个,教学班683个,其中复式班7个。全县小学校内外适龄人口数(6至11周岁)为19849人,在校学龄人口数为20694人,小学入学率为100%。全县小学在校生20694人(其中女9574人);寄宿生为1704人;全县小学毕业生3846人(其中女1814人),一年级招生3516人(其中女1613人)。教职工1445人,其中专任教师1340人;全县小学学校占地面积41391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47458平方米,校舍面积中危房面积8356平方米,当年新增建筑9323平方米。

  中学。全县共有中学15所,其中完中1所(黄岗创新学校,民办),高级中学1所,初级中学1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初中有教学班192个,高中教学班84个。初中校内外适龄人口数(12至14周岁)为9007人,在校学龄人口数为9697人,入学率为100%,辍学率为1.98%,初中在校生9697人(其中女4503人);初中寄宿生3814人;初中一年级招生2765人(其中女1376人)。2012年初中毕业生总计3753人(其中女1836人)。高中在校生5101人(其中女2262人);高中寄宿生3411人;高中毕业生1556人(其中女561人),高中一年级招生1935人(其中女896人)。中学教职工1057人,专任教师930人,专任教师中,初中752人,高中178人。全县初中学校占地面积339627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85383平方米,当年新建690平方米;高中学校占地面积116395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52758平方米,当年新增44318平方米。

  幼儿园。全县共有幼儿园19所,教育部门办6所,民办13所;附设幼儿班学校112所;共有256个教学班,其中116个学前班;在园人数为7641人,其中学前班为5052人;教职工220人,专任教师137人,保育员33人。园舍面积17289平方米。

  中等职业教育。职业高中1所,市下达职业高中招生任务为1251人,职业高中实际招生1265人,职业高中现有在校生4159人。学校共有教职工42人,专任教师41人。

  成人中小学。共有学校14所,结业学生890人,注册学生832人,聘请校外教师20人。

  职业技术培训。共有学校14所,结业学生840人,注册学生2248人,聘请校外教师22人。

  九、卫 生

  全县卫生机构总数233个,其中: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妇幼保健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民营同济医院、民申医院各1所,中心卫生院7所,乡镇卫生院11所,村卫生室178个,个体诊所26个,医务室3个。

  医疗机构230个,其中:100张床位以上的医院2个,100张床位以下的医院、中心卫生院9个,乡镇卫生院7个。

  预防保健机构20个,其中: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县妇幼保健院1个,中心防保站7个,乡镇防保站11个。

  中华医学会汉阴县分会1个,汉阴县红十字会1个。

  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总数为790张,其中:县人民医院350张,县中医院120张,妇幼保健院69张,同济医院26张,中心乡镇卫生院225张。平均每万人拥有床位数32张。

  全县卫生人员总数1167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034人。其中:县人民医院322人,县中医院49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9人,县妇幼保健院135人,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8人,同济医院19人,中心 乡镇卫生院205人。

  全县村卫生室178个,占行政村总数的100%,乡村医生和卫生员277人。

  全县医疗业务收入10790.34万元。其中:县级业务收入9494.74万元,占87.99%。乡镇业务收入1295.6万元,占12.01%。

  全县医院、卫生院总诊疗人次为444934人次,其中:门诊人次数为412839人次,急诊人次数为32095人次。

  县级医院总诊疗人次数为316627人次,占全县医院、卫生院总诊疗人次的71.16%,其中:门诊人次数为289834人次,急诊人次数为26793人次;中心、乡镇卫生院总诊疗人次数为128307人次,占全县医院、卫生院总诊疗人次数的28.84%,其中:门诊人次数为123005人次,急诊人次数为5302人次。

  全县共接种一类疫苗 11 种,完成接种72952针次(其中:基础免疫51486针次 ,加强免疫21466针次;)接种率达99.96%;二类疫苗11种,共计7879针次。“四苗全程”接种率为94.7%,乙肝疫苗99.89%,及时率97.32%,流脑、乙脑疫苗接种率99.92%,甲肝疫苗99.87%;积极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实际接种18872人,接种率98.86%。

  全县新筛率88%,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1777例,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5.2%,产前检查率达98.65%,产后访视率98.01%高危孕产妇管理率 100 %,住院分娩率99.71 %,新生儿死亡率 5.42‰,无孕产妇死亡发生。

  全县参合农业人口总数达244091人,参合率95.61%,共筹集合疗基金7078.639万元。合疗基金支出7808.48万元,其中大病统筹补偿20872人次,补偿费用5518.31万元;门诊统筹补偿360286人次,补偿金额1242.01万元;特殊慢病补偿1211人次,补偿金额94.73万元;特大病二次补偿60人,补偿额143.38万元;使用上年度结余基金开展一般二次补偿,补偿805.12万元。

  十、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自然增长率得到控制。年末公安户籍人口总户数为103780户,总人口30887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4588人。总人口中女性人口为141242人,性别比例为118.7.年末常住人口为24647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13‰。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938元,净增815元,同比增长15.9%。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20228元,净增2939元,同比增长17.0%。价格小幅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2.6%,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102.0%。

  社会保障事业蓬勃发展。全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6612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加人数达10353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加人数达17512人,全县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加人数达9796人,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加人数8900人,城镇失业保险参加人数达5081人,城镇参加生育保险人数达7700人,城镇参加工伤保险人数达7652人。农村已参加养老保险人数为159300人。

  社会福利事业进一步改善。全县各类社会福利院和各类五保户安置点83个,拥有3180张床位。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4795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820人。农村五保户供养人数3862人。


  注:1、生产总值按地域计算。

        2、生产总值及各行业总产值、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减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相关数据是市统计局评估后法定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