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头条|服务百姓“零距离”——汉阴创新欠发达地区警务运行新机制纪略
在全面深化公安改革攻坚战中,汉阴县公安机关大胆创新,先行先试,从执法权力运行、警务运行、社会治理、队伍管理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推进县级公安机关警务机制改革,闯出一条欠发达地区警务运行新机制,在打造治安防控“升级版”的同时,实现了服务百姓“零距离”。
伴随着一系列创新改革,不断擦亮“汉阴公安”品牌。该局连续荣获3轮“全国公安执法示范单位”,连续8年被表彰为全省公安执法示范公安局,连续4年被评为全市优秀公安局,连续7年荣获全县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
“新警务”贴近服务百姓
正值油菜花季,流动人口增加,汉阴城关派出所的民警们走进新街,逐户敲门走访,耐心细致地向商户居民宣传安全防范常识、推广安装摩托车GPS防盗系统、采集各项基础信息、开展厨房电器及阳台护栏等家庭防范安全检查。这是该县公安局开展“走千家、访万户、送平安”活动的一个缩影。该县在全县公安系统开展了为期两年的实有人口大走访、矛盾纠纷大摸排、安全防范大宣传。
以“走访送”活动为载体,汉阴县公安局推行了“大刑侦、大治安”警务改革模式,实行刑事打击“五化联动机制”、车辆GPS防盗追踪系统、重点人员“分级分类”管理、流动人口“二维码”管理、行业场所“红、黄、橙、绿”四色预警管理等经验做法。
针对公安基础工作做不实、案件防不住、社区民警沉不下去的问题,汉阴从县局层面和派出所层面进行警务模式大改革,县局将治安属性的职能合并统设治安大队,全面去“机关化”,向实战转变;将11个派出所划分为一类和二类,一类派出所设综合警务指挥室、社区警务队、案件侦办队“两队一室”,二类派出所设综合警务指挥室、警区综合业务队,整合警力资源,最大限度提升派出所防控能力。
汉阴县公安局长宁斌说:“我们警务模式改革,将刑事案件办理从派出所剥离,派出所民警主要精力放在矛盾化解、服务群众等基础工作上,矛盾化解率大幅上升,可防性案件发案同比下降接近两成。”
针对当前跨区域、团伙性、系列性案件“高发低破”,刑事基础工作弱化、侦查队伍不专等问题,汉阴县公安推行“五化联动”,将原来分散在刑侦、经侦、禁毒、食药监等部门的刑事打击职能整合起来,成立刑事侦查部,全面负责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侦破工作。治安、国保、派出所等警种不再承担刑事破案任务,将置换出来的警力从事基层基础工作。整合刑侦、情报等5个部门职责,集约大情报、云搜索等32种公安系统查询权限,建立合成作战指挥中心,实现了重大案件统一指挥调度、分析研判、同步上案、精确打击的合成作战模式。
去年,汉阴县公安局推行的大刑侦、大治安改革成效明显。破案、刑拘、逮捕与同期相比上升13%、17%、22%,百名民警破案数同比上升11%;“盗抢骗”发案同比下降36.15%,电信诈骗案同比下降25.6%;群众社会治安满意率、知晓率,民警认知度同比上升,分别达到了94.04%、95.48%和89.25%。
“规范化”提升服务水平
规范执法权力运行,汉阴县紧盯公安执法办案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探索出“执法运行、执法管理、执法监督、执法公开、执法追责”五大体系,牢牢抓住整个公安工作的“牛鼻子”。
为筑牢执法审核监督关口,汉阴县公安局整合法制、刑侦部门案审职能,组建成立法治大队。同时,县局成立执法管理委员会,建立重大疑难刑事案件集体议案制度、法治部门提前介入制度、不同审核意见备案制度以及刑事案件逮捕、移送标准和不捕、退查的规范标准等制度,形成了一系列议事规则,严把案件流转环节管控。
设立了案件管理中心,对受案立案集中统一管理,严把案件入口关。建立了接报案登记制、受案立案审查制、案件内部移交等10余项工作机制,实行受立案日巡查、周汇总、月通报,有效解决了接处警不规范、有案不立、立案不查、拖案不办等执法突出问题。
汉阴公安建立的“无缝式”精细监督体系,将音视频管理向所有执法现场活动延伸,所有刑事、行政案件从接处警、办案场所询(讯)问、投所羁押等整个执法过程全程同步录音录像。“每一次执法活动都是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只有对执法办案活动的全程记载,实现可回溯式监督管理,才能有效提升执法质量和公信力。”该局政委鲁军介绍到。
在县公安局门户网站开通了“陕西省公安机关阳光警务执法公开系统”,为群众提供了网上自助报案、查询案件办理进度等服务,建立“阳光式”执法公开体系。同时,建立“条款式”执法追责体系,将《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执法过错追究规定》作为强化内部执法监督的重要举措,通过细化情形条款、列出责任清单,从事前、事中、事后等全程监督,实现执法过错追责条款式全覆盖。
以“五大体系”为核心的执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认可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去年,汉阴县公安局先后在全省执法示范单位座谈会、全省公安法治工作座谈会、全省公安机关受案立案制度推进会等3个省级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发言。此外,黑龙江、山东、湖北、河南、安徽以及省内各市县同行先后到该局学习考察。去年10月8日,公安部对新一轮“全国执法示范单位”进行了命名,汉阴县公安局夺取三连冠,是近年来陕西唯一、西北屈指可数的连续三轮获此殊荣的县级公安局。
“高压线”打造过硬队伍
无论是打击破案,还是治安防范,都需要一支忠诚可靠、作风过硬、业务精通、执法为民的队伍,才能为百姓的平安保驾护航。在队伍管理改革方面,汉阴公安创新推行了“双考评价”机制、分级分类管理机制、警务辅助人员管理改革等经验做法。
该局首先打破过去“干好干坏、干多干少一个样”的传统考核方式,构建横向覆盖警种部门、纵向覆盖全体民警的“双考机制”考核评价体系,县局对单位进行考核、单位对民警进行考核。在考核办法制定上,尽量做到指标量化、责任到人、管用可行。
对社区民警的考核,以辖区可防性案件发案、群众熟悉率、治安满意度、群防群治组织发动数、入户走访数进行指标量化,设置得分标准,分档次进行考核评价;在刑事案件破案上,对刑侦民警破案数、移送、起诉、案件质量进行量化考核,分档次考核评价,确保考核能够真正推动工作。
突出奖勤罚懒,该局将考核结果与年终考评、评先评优、绩效奖金、选拔任用、监督管理、教育培训“六个挂钩”。同时,实行执法等级考试、民警实战训练“双达标”机制,凡是执法考试、实战训练不达标者,年终考核一律确定为“基本称职”。
从优待警,从关心爱护民警出发,为民警解决实际困难,唯有这样才能凝聚警心、激发队伍活力。为此,该局全面完成了192名民警244万元警衔津贴调标补发工作;落实了101名文职、辅警、退伍军人的执勤津贴、加班费、车补、目标责任考核奖金等待遇,让全局民警及时享受到改革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