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汉阴县人民政府>政务要闻>部门动态

部门动态

探索德育新模式 打造树人升级版 ——汉阴县教体局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纪略

作者:冯友松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7-05-16 10:53

 教育是第一首要,而道德教育又是教育的根本。近年来,汉阴县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推广德育作业、推选表彰“文明小公民”、五好校园建设等特色育人载体不断推陈出新,特色活动争奇斗艳,道德实践亮点频现,课堂阵地与校外基地交相辉映,让祖国之花在沐浴春风中健康成长。县教体局在2013年、2014年分别被市委市政府、省委省政府评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2014年被省文明办评为“精神文明建设宣传工作先进单位”。

优秀传统文化——沁润孩子成长的心灵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步入全县中小学、的幼儿园,你都能听到这样琅琅的诵读声。 “学习国学经典近一个学年了,孩子们的精神状态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更懂得感恩,更乐观向上了”城关镇杨家坝小学校长赵丽说。 

该县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原则,在中小学推行国学书法等优秀传统文化,并形成有教材、有课时、有评价的一套完整体系。县财政每年投入32万购买国学教材供学生免费循环试用,每年从一四七年级开始,三年实现全覆盖。并将《沈尹默楷书字帖》3万余册免费共学生使用。

为将书法国学课程落到实处,县教体局加大书法国学教师的培养,遴选了一批国学骨干教师参加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的国学经典研修班,并通过暑假继续教育、联片教研活动对全县教师进行国学知识全员培训,确保师资有保障。

当我们一直在追问如何开展时,县教研室副主任胡雪娟给了一个明白的答案,她介绍:“在推行国学教育时以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国学经典教材推荐目录为主,以《三字经》《论语》《孟子》等为教学大纲,以书法、绘画、剪纸、朗诵、演唱等国学兴趣课为主题,开展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背一背、比一比等形式为途径,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引导着孩子、吸引着孩子,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入脑入心。”

 如今,当你走进城关镇太平小学、五一小学、杨家坝小学等全县中小学会深有感触,通过打造书香校园,感悟经典诗词魅力,开展晨诵、午读、暮省经典诗文阅读。通过融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创新性为一体的经典诵读、童谣传唱、趣味游戏等文体活动形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内心深处,占领孩子们的思想高地,涵养学生心灵。”

太平小学校长曹雅说:“为了更好地推进经典诗文阅读活动,制定了“晨诵、午读、暮省”方案,将每周三、周五早读定为晨诵每天下午课前为午读;在放学暮省时间,利用每周一的班队会进行交流。”

走进汉阴的每一所学校,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汉阴教育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这一具体做法正式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安康市《大力推进新民风建设实施意见》精神,更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教学中、阳光体育、劳动实践等活动,让青少年在日常行为中讲文明、悟诚信、学友善、懂感恩

德育作业——点燃孩子成才兴趣火花

“地处秦巴腹地,三沈故里,在德育工作方面创造了很好的经验,把过去抽象的、空洞的、大水漫灌式的说教,变成了具体的、生动的、精准滴灌式的教育,特别注重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和互动,倡导育德于心,成德于行,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201681日,省教育厅副厅长王海波同志调研汉阴教育工作时发自肺腑之言感慨的说。

如何有效延伸德育教育,如何寻找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交汇点?安康日报科教周刊29日以《山村小学何以登上高端论坛》头版详细介绍了“德育作业”来历和实施全过程,即把过去抽象的德育教育通过“三段三层三类”模式来落实。把中小学各年级分成三个教育段;“三层”即把“德育作业”分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层面,形成“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三类”即把“德育作业”的形式分为知识类、作品类、实践类。

从德育作业的开发者堰坪小学教师卓小瑜PPT讲稿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在实施中根据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心理生理和认知水平的差异,坚持问题导向,按照学生学习、成长规律,结合学校、学生、家庭的实际,按不同年级分为3段设计“德育作业”,建立个性化的“德育作业超市”。低段侧重家庭美德教育,中段侧重个人品德养成,高段侧重社会公德培养,在体现关注社会现象、公共秩序、法纪法规、爱党爱国等。”

在评价德育效果时用“星星银行”方式来呈现,实施动态实时评价机制。开学初以“爱国、孝敬、友善、文明、诚信、勤俭、卫生、学习、运动、团结、法纪、艺术”12颗(类)德育星,根据学生日常表现动态存贮、扣除相应德育星,被扣除的德育星可以通过完成相应的德育作业再次获得。学期末班级评定“金星、银星、铜星”少年,并将表现最好的由学校进行表彰奖励,并记录在《德育成长手册》并向家长反馈,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现和记录学生成长点滴,激励学生健康成长。

这一典型做法,20169月,在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教育厅召开的全省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优秀文化进校园现场会上登上了发言席,同时省教育厅发文号召在全省中小学进行推广

文明小公民——凝聚孩子追梦赶梦之心

   “全县第二届“文明小公民”表彰活动在我们学校承办,当天学生、家长、各级各部门都来参加,可谓阵容和效果与中央电视台中国好人颁奖典礼差不多,过程感化学生,树立标杆榜样,推动你追我赶、让学生潜移默化的收到鼓舞。”实验小学校长黄海燕如是说。

   “他,信守家庭美德,在家庭是个好孩子;她,恪守学生道德,在学校是个好学生;他,遵守社会公德,在社会是个好公民……他们虽是未成年人,却用美好品德感染着身边的成年人。”标杆是一把金钥匙,能开启智慧的心灵,无论是校园宣传橱窗,还是教室好人榜,还是校园微信公众号,到处都是“文明之星”的画面,都是“美德之星”的动人故事。

2013年以来,县教体局、县文明办、县妇联、团县委联合坚持每两年举办一届100名“文明小公民”评选表彰活动,以“自立自强、诚实守信、孝老敬亲、勤劳节俭、文明有礼、助人为乐”为标准,以学校德育主任为主管、团(队)指导,学生会全程参与周之星、月之星、季之星、年度之星评选,最终全县开展年度之星表彰活动,实现我参与、我评选、我争当、我宣传、我学习,全程全方位育人的目标,社会反响极好。

县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张玲玲说;通过“身边人发现身边事、身边人践行自己事、身边事感化身边人”的形式,“每届文明小公民表彰活动,将100名小公民按照评选条件和先进事迹分为五类,每类选择一个代表制作视屏,并撰写颁奖词,按照类别编排五大类文艺节目,表彰会上邀请各镇、全县各部门人员参加,并邀请汉阴籍市县级道德模范作为颁奖嘉宾,效果非常不错。”

通过“知行合一”的实践,学生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学生典范”和“凡人善举”,弘扬“争当好人”的文明风尚,使“讲道德,做好人”蔚然成风,形成了“人人参与、个个受益”的喜人局面,引导广大未成年人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五好校园——树起孩子成长精神坐标

如何搭建育人平台,促使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践行,让德育之花绽放新光彩?“必须在思维上有所创新、行动上有所坚守,破解‘高、大、空、远’的德育窠臼,构建‘近、小、实、亲’的育人新模式。”蒲溪初级中学校长孙立栋深有感触地说。如何创新,当前实施“”五好校园”建设推动“活动育人、德润学生”中小学德育行动给出了明确答案。

为把学校管理、育人工作做实、做细、做规范,坚持问题导向,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主践行,人人都有“责任田”。人人都是“小当家”,县教体局全面开展以“行为习惯好”“读书氛围好”“体育艺术好”“后勤管理好”“环境卫生好”的“五好学校”建设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栽种思想,成就行为;栽种行为,成就习惯;栽种习惯,成就性格;栽种性格,成就命运。 县教体局副局长喻达斌介绍:“我们在抓五好校园建设时,注重过程建设,更注重学生自主全程参与,在考核时通过采取时间不定、不打招呼、不查资料、平时考核、年底综合评价的方式,监督检查学校常规管理工作实效,促推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提升,提高实践育人水平。”

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如今全县各校开展“德育教育—润心、主题活动—信心、传统文化—善心、社会实践—慧心、捐资助学—暖心、示范引领—聚心、心理辅导—知心、优化环境—净心”的“八心”行动,形成聚焦重点、创新驱动、特色鲜明、常态长效的工作格局,在阳光雨露的呵护下,一朵朵美丽的鲜花争奇斗艳,激情绽放,他们的未来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