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涧池力量”的脱贫攻坚
5月大地温度在持续升温,而脱贫攻坚战役的热浪,在汉阴县涧池镇却一浪高过一浪。
4月22日,涧池镇党委扩大会议专题部署脱贫攻坚工作,确定以镇书记为连长、村书记为排长、组长为班长的作战方案,层层立下“军令状”,一分布置,九分落实,一级为一级负责。全镇根据贫困村情况,一个村确定3名到20名联村干部,村上再把力量落实到各组,达到组织“全覆盖”,干部“全覆盖”,全力以赴集中打响20个贫困村185个村民小组,扶贫对象核实和数据清洗战役。
“将心比心,用兵就要爱兵”,这是县委常委、统战部长、镇党委书记冯尚生的“口头禅”。为给驻村干部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解决干部的吃、住、行等方面的实际困难。镇政府多方筹集资金,专项用于驻村干部的生活条件改善。20个村每村达到有“一张床、一个电磁灶、一台电风扇、一间小浴室、一把手电筒”的五个一标准,为驻村干部提供坚强有力的后勤保障,解决干部的后顾之忧。从三个方面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一是在机关干部大会上对驻村干部讲政治、顾大局,舍小家、顾大家。对原县信访局局长,59岁退居二线,下放洞河村第一书记的刘炳耀,主动发挥余热。镇纪委书记李乾树等多名干部,虽夫妻都在镇上上班,但为脱贫攻坚,积极主动克服接送孩子上学及生活等家庭困难,给予精神奖励和通报表彰。二是认真落实驻村干部每天发放60元的生活补贴,使驻村干部得实惠。三是统一任命驻村干部为第一书记,驻村结束后将调整为镇、站、办所长,作为后备科级干部优先推荐,挤出6个事业编制,解决驻村干部的落编问题。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锻炼、培养干部,按表现提拔和重用干部,充分调动了驻村干部的工作主动性和上进心。“领导之强,责任之实,工作之细,这在涧池镇扶贫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洞河村支部书记刘修勇如是说。
超常的措施和过硬的办法,汇聚成强大的“涧池力量”。 涧池镇在精心布阵中,注重深度运用“三线两化一平台”和“党支部+X+贫困户”模式,整合第一书记和镇村干部、“两代表”中心户长、网络长、社会各界能人力量及各类扶贫资金。按照当年脱贫村、统筹推进村、巩固提升村三种村型和“连心户、关心户、放心户”三种户型,精准覆盖干部力量和项目资金扶持,形成脱贫攻坚强大的合力攻势。
把握群众心态,倾听群众心声,把扶贫对象核实和数据清洗工作做到“精、准、实”。这是涧池镇脱贫攻坚工作的突出亮点。
“贫困户,不是光荣榜。原来的识别方式简单,贫困户核实的信息不准,应该纳入的有遗漏,不该纳入的又在里面,这次是党员干部提建议,谁是贫困户乡亲们说了算!”评议会上,驻村干部向村民们交了底。
村民们懂了政策,明了事理,激动地说:“国家大力扶持,我们要晓得好歹,最终脱贫要靠自强勤快。”“党的政策好,自己也要使把力,坚决不能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
民主评议大会,本组没有到会的,干部主动上门征求意见,没有在家的,电话联系,确保工作到位,力争达到群众百分之百知晓。针对被访对象存在隐瞒收入、夸大困难等问题,干部们通过摆证据、讲道理、作对比,引导讲真话、说实话,确保了群众签字确认时心服口服、落笔安心。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干部们的一片诚心,换来群众感情上的信任,有了这种感情的交流,群众思想上的疙瘩终究得到化解。
“现在党的政策好,对照贫困户标准,我不符合要求,主动退出!”马鞍村10组群众廖永富在村民大会上首先发言,随之而来的是乡亲们发自内心的热烈掌声。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该村有近30户群众都在随后召开的大会上,主动要求退出贫困户。北山的王家河村,按“九条红线”规定,支书傅胜荣带头将2014年已纳入贫困户系统的岳父岳母,主动退出贫困户。在他的带动下,村干部主动带头劝说不符合贫困户条件的亲友,纷纷主动退出。
“对照13条标准,我觉得我们组只有3户贫困户,刚才之所以不举手,不表态,是看到现在贫困户即将享受党的好政策,而我起早贪黑,通过勤劳致富,才盖起了新房,觉得心理不平衡。现在经过冯书记和镇上干部把我当作自己的亲人,讲政策,摆事实,按国家九条红线,我再不能给干部为难,这次自愿退出……”王家河村4组群众隆忠银拉着该镇干部的手道出了心声。村民们让掉的不仅仅是“贫困户”称号,更是主动把真金白银的帮扶,让给了最需要帮助的人。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天道酬勤”,涧池镇通过连日来的干部入户核实,截止5月上旬,共识别贫困户2292户,5712人,与2014年建贫困户系统时相比,减少940户,2653人。与此同时,在日前全县脱贫攻坚第一轮督查中,督查组对涧池镇辖内的东风、麻柳、王家河、仁河四个村共抽选6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了解,群众对脱贫攻坚政策知晓率高,镇村干部入户率达到100%,为打胜全年脱贫攻坚仗,奠定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