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汉阴县人民政府>政务要闻>汉阴要闻

汉阴要闻

关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产业脱贫的几点思考

作者:李超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7-06-16 08:41

  脱贫攻坚是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农林科技局承担着全县“八个一批”中产业脱贫一批和生态脱贫一批的重任,如何让产业发展、生态保护和脱贫攻坚“无缝”对接,是压在我心头的一件大事。6月12日,我深入地处汉阳镇的汉阴县宝山寨专业农民合作社,现场“解剖麻雀”,对该合作社的运行模式,发展前景,带动入社贫困户脱贫致富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结合全县实际,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产业脱贫工作发表几点初浅看法。


  一、汉阴县宝山寨农民专业合作社基本情况

  2016年8月,汉阳镇鲤鱼村动员该村成功人士谢泽明和谢泽兴,返乡创办注册资本300万元的汉阴县宝山寨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主要开展畜禽养殖和销售及农作物种植。依托该公司,吸收周边贫困户13户42人成立汉阴县宝山寨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投资280余万元建钢结构养牛场970㎡,钢结构养鸡场360㎡,道路1.3公里,新西兰肉牛存栏90头,鸡1000只,牧草种植基地50亩,玉米等青饲料基地100亩,饲料初加工机械6台套30千瓦。


  二、创新思维,积极探索合作社+贫困户“四合一”综合扶贫新模式

  精准扶贫工作要推进,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产业发展是关键。该合作社建立初期,我就把该合作社作为一块“实验田”,重点关注,精准指导,取得了一些成效,其主要运行模式是:


  (一)土地流转搭“台子”。该合作社让每个贫困户以闲置林地、耕地3-5亩入股,成为合作社入社必备条件,每亩支付贫困户200-300元的流转地租费用,成为贫困户的基本收入保障。


  (二)订单收购增“票子”。黑麦、青玉米、苜蓿等青储饲料在养殖场支出中占很大比例。合作社和入社贫困户达成青储饲料种植协议,在青玉米灌浆期连青玉米杆一并收购,根据各贫困户管理青玉米的长势,按800-1000元每亩的标准收购。


  (三)社里务工找“路子”。合作社在自身发展的同时,按照100-120元日工资,从入社贫困户中选拔8名长期技术工,6-10名短期工,配合镇村两级算好收入账,(结合地租收入和青储饲料收入)灵活用工时限,确保入社贫困户顺利迈过贫困户人均收入底线。


  (四)科学养殖做“样子”。从贫困户中挑选素质较高,接受能力强的贫困户,采取年初赊给贫困户1-2头牛仔(鸡苗),签订合约,开展养殖和防疫技术指导,按肉牛(鸡)体重保底回购,再扣除牛仔、配方饲料资金的方式帮助农户发展畜禽养殖。解决贫困户前期启动资金不足,技术无保障、销售成问题等难题,搭建入社贫困户脱贫致富,同步小康的致富新路子。


  根据该合作社运行情况测算,目前养殖的肉牛90头,市值约110万元。除去牛仔投入和精饲料投入,约32%的产值以地租支出8万元,青储饲料支出10万,零工支出17万的形式支付到了入社贫困户的手中。


  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产业脱贫的建议

  精准扶贫工作经过前期的入户调查、数据清洗,目标已经锁定,已进入“八个一批”集合发力促脱贫的攻坚期。根据各镇、各村实际,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是实现贫困户精准退出,且不返贫的关键所在。据统计,汉阴县目前有农业龙头化企业35个(其中:省级6个,市级13个),农业园区5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41家,农机专业合作社7家,家庭农场413个,培育职业农民706个,认定405个。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汉阴县农业现代化中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也理应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发挥主力军作用。为此,我建议:


  (一)因地制宜,摸清底子规划引导发展。各脱贫重点村要从当地实际出发,综合考虑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市场需求、生态环境等因素,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宜农则农、宜蔬则蔬、宜果则果、宜牧则牧。按照属地原则,摸清全县新型经营主体分布状况,逐级上报,制定《汉阴县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产业扶贫作战图》。


  (二)带动对接,明确新型经营主体帮包责任。扶贫脱贫重在增加脱贫重点村造血功能。一是要求各脱贫重点村新型经营主体把力量向脱贫攻坚聚焦,通过流转土地或采取土地、林地入股等方式,建设优质农林产品生产基地,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二是集合合力。未处在扶贫重点村的新型经营主体,按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园区帮包30户贫困户,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园区帮包20户,县级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园区帮包10户的标准;每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帮包5户,每个家庭农场帮包3户,每个职业农民帮包2户的标准,切实发动全县所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增加对贫困村、贫困户产业发展的投入。保障贫困群众在通过流转土地获得租金收入的同时,就近务工,获得稳定的工资性收入。


  (三)统筹资金,建立利益共享联结机制。统筹农业产业发展资金和镇村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按照帮包带动贫困户的数量,拨付各新型经营主体产业15-30万元发展资金和镇村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实行镇极初审上报,县农林科技局现场核实,会同县财政部门50%拨付,年底逐户审核验收拨付余款的方式进行。


  脱贫攻坚是一场必须要打赢的攻坚战,我们集聚全社会合力,这张战役我们必须要打赢,也一定能打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