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汉阴县人民政府>政务要闻>汉阴要闻

汉阴要闻

汉阴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跻身全省30强

作者:刘松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7-06-26 09:12

  从6月22日召开的全省县域发展工作会上获悉,汉阴县2016年度县域经济监测排名在全省80个县中排30位,位居陕南第5位,安康第3位,较2015年前进了6个位次,提前四年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挺进全省县域前30”的目标任务。


  2016年,汉阴各级各部门紧盯追赶超越目标,全力推进“1533”发展布局,统筹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工作,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跃上了新台阶,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开创了幸福汉阴建设新局面,经济社会呈现出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2016年汉阴县实现生产总值86.2亿元,同比增长11.5%,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2.8亿元、51.3亿元、22.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3%、15.1%、8%。三次产业比为14.8:59.6:25.6。

  经济质量效益同步提升。工业逆势增长,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47.6亿元,增长18.5%。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2%,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一步凸显。非公有制经济占GDP的比重为59.33%,占比位居全市第1。月河工业园区道路、标准化厂房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累计招引入驻企业126户,园区工业总产值突破百亿元。富硒食品、新型建材等支柱产业不断提升,规上工业企业达到78户,较2011年增加37户。月河物流园区“三纵一环”主干道基本建成,“中国硒谷·汉阴大集”快速推进,商贸服务业和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日益活跃。月河现代农业园区建成示范园区47个,建成面积占比位居全省第25位、全市第1位,参与园区建设的农户人均收入达1.6万元,是全县农民人均收入的1.8倍。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发展,有机稻油、食用菌、魔芋、莲藕等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南茶北果川道园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全县农业实现总产值21.8亿元,同比增长4.3%。粮食产量10.1万吨,猪牛羊出栏46.4万头。凤凰山森林公园晋升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建成西北首座开放式移民生态博物馆,凤堰古梯田先后被命名为“国家水利风景区”“中国美丽田园”,“四季旅游”持续升温,“陕菜之乡”美名远扬。2016年,我县被新华网评为最美中国文化魅力、特色魅力、美丽乡村旅游胜地。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7.5亿元,同比增长16.2%。

  发展活力不断释放。积极跟进落实中省市重大改革部署,镇村综合改革、政府机构改革、行政单位公车改革全面完成,农业农村、财税金融、医疗卫生和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改革稳步推进。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县镇两级政府权责清单、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全部上线公布,建成县镇村三级便民服务体系,实现审批效能、办事效率、服务质量“三提升”。“营改增”“五证合一”和政府购买服务全面实施,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2016年全年新增企业市场主体563户,成功培育“四上”企业32户。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洞河水库实现大坝截流,汉漩路改造全面完工,平涧一级路、石紫岚二级路、汉阳汉江大桥开工建设,县城供水改扩建、安全饮水、电网改造等项目顺利实施。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3.5亿元,同比增长26.6%。

  城乡建设协调推进。大力推进城南新区开发、老城棚户区及背街小巷改造,凤台新区建设初具规模,西坛和东南棚户区改造加快实施,青枫大道、中堰路、东城大桥等“八路五桥”竣工通车,北城街“肠梗阻”全面打通,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建成投用,路桥、管网、环卫和标识体系等市政设施不断完善。迎宾公园、滨河公园等5处城市公园建成开园,水岸花城、文景盛世等地标建筑拔地而起,凤凰国际、文化广场等城市高地开业运营,月河两岸夜景亮化增添了城市魅力。持续推进县城网格化、精细化管理,狠抓净化、绿化、美化,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同步推进集镇建设和13个美丽乡村示范村、38个清洁乡村、67个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城关镇、涧池镇跻身全国重点镇,涧池镇入选全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镇,汉阳、漩涡、铁佛寺、双河口4镇6村被确定为全省第一批传统村落。县城、集镇、社区三级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承载能力持续提升,城镇化率达39.4%,较2011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财政支出中教育、科技和文化支出比重达35.9%,位居全省前列。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快19处重点校建工程建设,“双高双普”高质量通过省政府评估验收。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3所县级公立医院创建为“二甲”医院,镇级“一院两中心”建设加快推进,村级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全面完成,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模式在全市推广。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080万元,扶持创业272户,新增城镇就业2035人,全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7.7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面实施,惠及全县18万人;城镇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增幅扩面,参保率均达到97%以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3758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412人。集中供养五保老人1177名,高龄老人生活保健补贴足额发放,城乡群众生活得到有效保障。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000元,净增2005元,同比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45元,净增682元,同比增长8.5%。

  政府自身建设持续加强。进一步简政放权和转变政府职能,建立了“权责清单”制度,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预算实现公开。加强财政管理和审计监督,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排名全省第一、全国34位,化解镇村债务1.5亿元,村财审计“汉阴模式”在全市推广。加强政府系统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干部作风持续好转,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氛围更加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