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汉阴县人民政府>政务要闻>汉阴要闻

汉阴要闻

县委书记周永鑫:决胜脱贫攻坚 建设幸福汉阴!

作者:汉阴县县委书记周永鑫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7-07-12 08:50

  来源:《安康日报》2017年7月11日第3版

 

  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提出的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为指引,紧扣省党代会确定“五新”战略任务,深刻领会省委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坚持用系统思维谋划推进各项工作,以脱贫攻坚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努力建设整体脱贫与同步够格小康的幸福汉阴。

 

  以“一城五园三带三产业”发展布局增添脱贫攻坚源动力。发展不足是汉阴最大的问题,欠发达是汉阴最大的县情。决胜脱贫攻坚,要求汉阴必须将发展第一要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圆满完成县十四次党代会确定的“一城四园”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县委、县政府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充分研判并放大产业、资源和区位方面的优势,提出实施“一城五园三带三产业”发展布局,努力建设整体脱贫与同步够格小康的幸福汉阴的目标任务。“一城”就是坚持产城融合,以特色小镇理念建设县城为核心、建制镇为连接、新型农村社区为支点的城镇体系,打造宜居宜业的活力城镇。“五园”就是坚持园区承载,将月河工业园、现代农业园、月河物流园、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和“三沈”文化产业园建设为投资洼地、创业基地、产业高地,筑牢经济发展基石。“三带”就是坚持协同推进,建设月河川道城镇经济带、南区沿江生态旅游经济带和北区山林经济带,实现各区域优势互补、共同繁荣。“三产业”就是坚持循环发展,构建以富硒食品、新型建材和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为龙头的循环产业体系,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实现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围绕“一城五园三带三产业”建设,汉阴坚持脱贫统揽理念不动摇,将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优先向重点贫困镇村倾斜、涉农项目及资金优先向重点贫困镇村整合、特色产业基地优先向重点贫困镇村集中,并以“园区+社区”扩大搬迁(脱贫)群众创业就业,以“支部+X+农户”促成更多利益联结,以“川道村+山区村”助推贫富地区协同发展,实现了县域经济与脱贫攻坚的共融互促。2016年,汉阴在全省县域经济监测排名前进到第30位,顺利退出贫困村13个,脱贫6165户18789人。

 

  以“三线两化一平台”农村社会治理模式汇聚脱贫攻坚向心力。脱贫攻坚需要久久为功,必须建设一支不走的工作队。汉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和工作导向,在全县全面推行“三线两化一平台”基层治理模式,着力建强支部聚合力,筑牢“堡垒”促脱贫。“三线”就是以党员联系群众、人大代表联系选民、中心户长联系村民为纽带,着力解决帮扶力量不足的问题,目前已有6000余名农村党员、815名各级人大代表、2354名中心户长参与其中。“两化”就是推行网格化管理和精细化服务,“网格化”管理全面实现“人到格中去、事在网中办”,“精细化”服务将群众划分为放心户、关心户和连心户,实行“在线、一线、热线”服务,做到了因户施策、精准服务、帮困解难。“一平台”就是按照“支部+X+贫困户”理念,通过推行村级干部和农村党员积分制管理制度,持续巩固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年活动成果,切实建强村支部这个核心,确保各村因地制宜组建1个以上农户参与、互惠互助、发展经济为目的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土地、劳力和贴息贷款入股分红等方式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同时,在村支部的统筹指导下,广泛组建村级红白理事会、文体协会和志愿者协会等服务性社会组织,引导群众尽其所长、互帮互助,逐步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目标。通过“三线两化一平台”模式的推行,脱贫攻坚主战场“四支队伍”力量得到充实,有效解决包户干部不足难题。基层优秀分子、先进组织和广大群众在村支部的带领下同心同向同力,加快了农村发展,又促进了社会和谐。2016年汉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745元,全年到县来信来访总量同比下降35.8%,越级访总量同比下降11.1%。

 

  以“2+5”扶志扶智模式激活脱贫攻坚内生力。解决精神贫困和“造血功能”这个根本性问题,才能确保贫困户脱贫不返贫。汉阴结合中小学教育资源整合,将闲置校舍和各镇成人文化技术培训学校进行整合重组,建立东西南北四个片区标准化农民教育培训学校。镇上书记当校长、专技人员当老师、村支书当班长,采取“2天扶志+5天扶智”模式,分批次对贫困户进行轮训,助其长志增技。“2天扶志”即围绕惠农政策、法律法规、社会道德和村规民约等方面进行宣传教育,“5天扶智”即开展电子商务、畜禽养殖、经济作物种植、烹饪、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电焊钳工、餐饮服务和家政服务等专业技能培训,一个周期学不会、学不够,再来一轮“2+5”,直至掌握一技之长。同时,结合新民风建设工作,在全县大力开展 “三讲三树”活动,“三讲”就是三个讲明白,通过一封信、“一对一、面对面”和村民小组会等多种形式,切实讲明白形势,动员贫困群众积极抢抓脱贫机遇;讲明白政策,引导群众不羡贫不争贫不等靠;讲明白责任,帮助贫困群众正确认识外在帮扶与自身努力关系,增强“主人翁”意识。“三树”就是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和身残(病)志坚三方面的典型,通过发放宣传册、举办报告会和开办电视、网站及微信专栏等方式,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以身边人引领新风尚,在全县上下特别是在广大农村贫困群众中营造了“脱贫有望、脱贫光荣”的浓厚氛围。目前每镇各有10个典型,全县树立30个典型。通过 “2+5” 、“三讲三树”及“周四扶贫日”扶志扶智活动多管齐下,贫困群众精气神明显提升,有效实现贫困群众“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