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汉阴县人民政府>政务要闻>汉阴要闻

汉阴要闻

培育“追赶超越”新动能——汉阴县2017年重点亮点创新工作巡查扫描

作者:贺磊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7-09-01 11:30

  情况在一线掌握、难点在一线突破、工作在一线创新。8月29日到30日,汉阴县连续5年开展的重点亮点创新工作实地巡查,继续促使着全县上下在横向对比中寻找差距,在纵向分析中理清思路,在观摩交流中加压奋进。

  在脱贫攻坚一线,在项目建设工地,在企业生产现场……机器轰鸣,塔吊林立,人头攒动,工人们挥汗如雨。从特色产业到电商扶贫,从月河工业集中区到凤堰古梯田景区,处处涌动着追赶超越、争先进位的热潮。

聚焦“三大产业链”打造创新链

  涧池世茂化工公司是前些年巡查过的一家企业,公司连续多年持续专注于大米产业链上的产品开发,从米糠中提取植酸生产防绣颜料,研发出的一款新产品IP6有机磷系天然抗氧化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环保等行业,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在美国得到高度评价并迅速占领市场。

  “要围绕富硒食品、新型建材两大主导产业已建成链条的缺失环节上进行“补链”,对现有优势产业链,从科技、金融、信息化提升以及品牌引领入手进行‘强链’,做大规模、做优配套,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县委书记周永鑫说,实践充分证明,越是产业链上的项目就越有生命力。

  以产业链布局招商项目,补足产业链,建强产业链。巡查中,大家在富硒食品、新型建材、生态旅游三大产业现场,实实在在地看到,一批竞争优势明显、带动作用较强的产业项目,推动了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发展质效不断提升。


  星旗食品公司建成年产2500吨富硒糕点生产线,生产的软香酥、月饼等产品均获得富硒食品认证,畅销山西、河南、西安等地,成为全县富硒食品产业的龙头企业。随着中秋佳节将至,成品仓库里堆放如山、即将发货的月饼,让所有参加巡查的人们看到了企业发展的良好前景。


  幸福农业公司投资1亿元,实施富硒苦荞系列食品开发项目,一期年产5万吨苦荞茶及年产500吨黑糖生产线项目已建成投产。巨川公司富硒现代产业园加快推进中国硒谷?汉阴大集建设,建成后将成为中国首家富硒健康产业孵化平台、富硒产品展示交易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及物流平台。


  新型建材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佳佳乐陶瓷科技公司、鑫利达建材公司采取国内先进技术,加快改造提升传统建材产业,分别实施新型建筑装饰陶瓷材料、真石漆及外墙保温材料生产项目,不仅能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增加税收,还将提升全县建材工业整体发展水平。

  在生态旅游产业方面,漩涡镇、凤堰古梯田移民生态博物馆积极推进市场化运营招商,以托管的方式,委托专业公司管理运营景区的吴家花屋、冯家堡子等景点,解决了景区持续发展和长期管理运营问题,提升了景区旅游发展的人气和活力。

聚焦“精准+实干”让扶贫见实效


  “每月可以挣到两千多元,关键是离家近,就在家门口……”小姑娘一边说着,一边麻利地整理着手中的耳机产品配件。说话的小姑娘叫周小敏,自从蒲溪镇天星村社区工厂开工后就在这里务工了。在这个工厂里,巡查组人员看到,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30多位村民正在流水线上紧张忙碌地从事着生产活动。


  “为让贫困户能够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我们盘活了闲置的校舍资产,为企业最大限度的创造发展环境和最大红利,让产业奖补资金变为贫困户持股资金。”该镇镇长徐春明介绍,社区工厂形成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和村集体、企业、贫困户“三赢”的脱贫新模式。

  精准扶贫的“战场”,也是检验干部作风的“考场”。脱贫攻坚关键靠实干,作风过硬才能见实效。今年以来,汉阴全县上下大力弘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统筹抓好对象核实和数据清洗、问题整改和当年脱贫任务,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目前,贫困村路、水、电、讯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已全面启动,19个移民(脱贫)搬迁安置点全部开工建设。同时,积极创新扶贫模式,深入探索党建引领、园区带动、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生态扶贫、光伏扶贫、公益扶贫等多种模式。

  平梁镇以电商产业孵化中心为平台,在实施电商扶贫、促进创业就业方面成效明显。双河口镇以三柳村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核心,将脱贫攻坚与特色种养、光伏发电、庭院经济和乡村旅游有机融合。漩涡镇将农村“三变”改革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建立贫困户与企业、合作社利益联结机制。

  铁佛寺镇、汉阳镇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以订单式农业与托养回收为模式,带动贫困户以林权抵押、扶贫资金入股、土地流转等形式加入合作社,实现合作社与贫困户互惠共赢。观音河镇、双乳镇在脱贫攻坚主战场发挥村级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通过探索建立“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有力推动了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聚焦改革任务助推“追赶超越”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明确10大类72项重点改革任务。县委、县政府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打出一系列改革“组合拳”,除顽瘴、克痼疾、破藩篱。

  深化“放管服”改革,公布首批“最多跑一次”事项72项,政务云服务“一张网”建设不断加快。抓实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有序推进。推动金融创新,企业还贷周转金制度受到各级媒体广泛关注。“村财审计”模式被人民日报刊发。教师流动管理、县级公立医院编制备案制、“1+X”医疗服务县镇一体化等改革试点工作受到上级肯定。

  在重点改革不断推进的同时,自主改革成效明显。深入推进“三线两化一平台”农村社会治理模式,工作经验在中农办组织召开的全国基层社会治理座谈会上交流。在全市率先建成县级科技资源统筹中心。推行“河长+警长+督查长”工作机制,实现河段管理全覆盖。推进水权制度改革,全面推广镇村供水工程市场化管理模式,促推水资源产业化发展。

  县委政法委、平梁镇结合推广“321”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整合资源力量,高标准建设了全县第一个集工作展示、信息收集、情报研判、联动指挥、视频监控于一体的镇级标准化综治工作中心,打造了操作简便、功能实用的社会治理大数据平台,以信息化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县民政局、财政局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建立特困供养人员养护中心,将政府养老与医疗机构有机结合,探索出一套养医结合新模式,切实解决了失能、半失能特困供养人员“老有所医”问题,实现了“医”“养”一体的“双重保障”。

  不忘初心担当有为,追赶超越彰显本色。推进以“放管服”为重点的行政体制改革,以“三变”改革为重点的农村综合性改革,以“三线两化一平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为重点的社会治理体制改革,以“河长+警长制”为重点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改革,让汉阴获得更多机遇,获得更强劲发展动力。上半年,汉阴全县生产总值实现42.7亿元,同比增长11%;在全省78个县域季度考核中排名32位,继续保持了追赶超越的发展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