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水利帮扶暖人心
“咩咩咩……”汉阴县漩涡镇田凤村村民杨继民同往常一样赶着百余头羊儿上了山。提起杨继民,村庄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她身残志坚,凭着一股子韧劲和不服输的精神,成为该村养殖大户,走上脱贫之路。谈到杨继民,汉阴县水利局派驻该村第一书记汤自超由衷的树起了大拇指,“作为一个残疾人,她勇敢面对困境,自立自强,用勤劳和智慧撑起苦难的家庭,了不起。”
坎坷成长路
1971年出生的杨继民是田凤村四组人,三岁时因严重烧伤导致左上肢截肢,小女孩便用单手绘制自己的多彩青春。40岁那年,无情的灾难再次降临到她头上,在煤矿务工的丈夫不幸发生矿难离世,留下她和4个孩子,4个孩子当时最大的才15岁,让这个本来就十分贫寒的家庭雪上加霜,生活的担子全都压在杨继民一个人身上,她痛哭、迷茫,甚至一度陷入深深的绝望。
“孩子的父亲没了,家里的经济来源没了,孩子们要吃饭,要上学,而我自身本来就残疾,都不敢想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但人这一辈子,不能因为挑不起就逃跑,我不想让自己和孩子成为社会的负担,只要我有一口气,我就要靠自己撑起这个家。”
灾难中的磨砺
有了这样的信念,她在种田种地的同时,开始尝试着养羊。因为缺乏养殖经验,加上行动不便,她只买了5只小羊,没有时间照看,她就干脆把羊赶到屋后的山林里。这些羊索性就在山洞里、石壁下安了家,有的就地生了小羊,小羊能走路了老羊还带它回来“认个门”,一点都不给杨继民添堵。学校知道她家的情况后,对几个孩子的在校生活费用给予了减免,一家人的吃喝靠种地能自给自足,年底卖掉老羊的收入勉强维持家里的其他支出。
精准帮扶走上致富路
2014年,村里进行贫困户精准识别,杨继民一家被评为贫困户,汉阴县水利局干部赵宁成了她家的帮扶人。一个失去丈夫的独臂女人,还有4个正在上学的孩子,这一家人怎么帮,能脱贫吗?做了充分准备的赵宁踏进了她的家门,给她讲政策,谈出路。杨继民听着听着,眼里放出了兴奋的光芒,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黎明的曙光。
“你现在手不方便,种植主要靠劳力不适合你,你养羊有经验,不如把养殖规模扩大些,现在村里有了养殖合作社,不用担心销路问题。”赵宁和她很快达成了共识。赵宁明白,帮扶的目的,不仅在于帮,更在于扶,扶就要扶到点子上。
杨继民家所在的田凤村背靠凤凰山,近年来山腰上的人们搬走的越来越多,留下了大片荒芜的空地和山林,凭借这一优势,她想多养点羊。说干就干,她请了工匠把原来的羊圈进行了改造,在已有30来只羊的基础上又买来了50只小羊,她不断学习养殖经验,每天进山巡视一番。光养羊还不能满足她致富的愿望,她给自家屋旁几亩山林装上了简易围栏,修建了简易鸡舍,散养了40只小鸡。她还在自家的空房子里养了8只兔子。
身残志更坚,放飞脱贫梦
当问到她今年能否脱贫和今后的计划时,她说:“都是国家政策好,现在精准扶贫对我扶持很大,经过繁殖,现在已经有105只羊了,我已经是养殖大户了,镇上为我申请了残疾人养殖大户补助10000元,产业发展政策奖励5000元,年底卖掉20多只老羊和鸡,毛收入差不多有20000来元,今年脱贫肯定没问题。明年我还要扩大养殖规模,收入应该会多些,我还要为几个孩子以后上大学做准备呢。”
面对身体的残疾,家庭的变故,沉重的负担,杨继民没有轻言放弃,一个柔软的女人用自己的单臂撑起了苦难的家庭,她放的不仅仅是羊,还放飞了她脱贫的梦想。
上一篇:县民政局: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 09-01 ]
下一篇:汉阴山洪灾害非工程项目顺利实施[ 09-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