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汉阴县人民政府>政务要闻>汉阴要闻

汉阴要闻

汉阴:“两津五桥”提升乡村教师幸福指数

作者:冯友松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7-09-14 08:02

  人往高处想,水向低处流。一直以来,进城工作都是很多乡村教师的愿望。近年来,汉阴县的教师队伍却出现“出城进山”的逆向流动现象,老师们争着往偏僻的农村学校去,甚至想到村小和教学点去。究其缘由,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该县持续推进的“两津五桥”不断提高农村教师待遇的政策福利。

  “两项津贴”对乡村教师高看厚爱一等

  提高农村教育水平,鼓励广大优秀教师到偏远农村中小学从教,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关键。为提高乡村教师待遇,从2014年就开始探索建立农村教师补贴和激励体系,2015年,该县教体局、县财政局联合制定了《汉阴县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实施方案》,而且乡镇干部执行的津贴在乡村教师中依然不折不扣的执行,两项津贴叠加执行让乡村教师赞不绝口。仅2016年,全县共有1370余名教师享受两项津补贴叠加执行财政投入730余万元。2017年初,县委、县政府研究做出决定,自2017年春季起再次对原实行的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标准翻倍执行。

  “针对一些乡村教师担心的待遇,现在党和政府对我们乡村教师高看一等,厚爱一层,相比2016年执行两项津贴,今年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又翻倍了,可以说是比城区教师多了三项津贴,现在每月多拿1620元的津贴,使我们更加坚定扎根乡村的决心。”汉阴县汉阳镇双坪中心小学教龄满42年的教师李宗明乐呵呵地说。

  “区别对待补助制”暖人更暖心

  边远山区的乡镇学校,远离县城,交通不便,生活艰苦,所辖村小和教学点更是远离乡镇。乡村的教师与县城教师基本工资无差异,交通费却是后者的几倍甚至十几倍,周一到周五没时间照看家人,对同样要养家糊口的农村教师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山区教学条件虽然艰苦,但这几年待遇不断提高,今年汉阴又将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翻翻,再加上乡镇工作补贴,每月工资足足增加了1240元,这不仅改善了我的生活,更让我感受到党和政府对农村教师的关怀,我和同事们从心里感到温暖。”这是来自离县城79公里的漩涡镇上七小学教师刘学的肺腑之言。

  在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时,面对学校条件差异和离县城远近现状,如何制定合理的执行标准,要把好事做好,让老师满意,县教体局组织人员逐镇学校调研,详细了解一线教师想法,制定实施办法经教师代表会议,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以及县政府同意后实施,按照“待遇向基层倾斜,高待遇向艰苦边远学校倾斜”的原则,将全县各镇学校分为10个执行档次标准,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由原来2015年执行的每人每月50至500元提高到2017的每人每月100至1000元,重点向边远山区学校、村级小学、教学点倾斜。

  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翻倍了,再加上乡镇干部津贴,每月就比县城教师多300到1600元不等的津贴,乡村教师幸福指数也就不断提升,生活工作也就更体面了。

  “现在山区学校硬件建设都换新了,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脚灰的现象一去不复返了,而且乡里教师待遇比县城高很多,除了基本工资以外,我每月多拿1590元,还有学校的张杨荣老师每月津贴和我一样多,家庭也没多少负担,我很乐意现在的工作。”平梁镇酒店小学年满39年教龄的教师杨登富笑嘻嘻地说道。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该县严格实行“以岗定补、在岗享受,离岗取消”的动态管理原则,即教师进入乡村学校,从调入的次月起享受调入学校补助标准,调出的次月停发原档次补助标准,退休的教师从退休的次月自然取消。

  “五座桥梁”提升教师幸福指数

  该县合理运用《三项机制》,建立起“对口支援桥、能手考核桥、留乡待遇桥、干事创业桥、职称晋升连心桥”五座桥梁,激励优秀教师出城进山支持农村教育。

  为解决乡村优秀师资留不住、用不长,城区师资下不来、不愿下,基础教育“乡村弱”“城镇挤”的现象,该县出台了《汉阴县中小学幼儿园教职工工作调动管理办法(试行)》《汉阴县中小学校领导班子选拔任用工作办法》,按照遵循编制、岗位空缺,学科配套、网上公示的原则,深山向浅山、浅山向川道、川道向城区、城区反赴农村的教师良性循环双向流动。流动过程中,对教师获得的荣誉按照等级认定相应时长工龄,累计计算。如:教师获校、镇、县、市、省和国家级荣誉,在其申请调动时分别增加1、3、6、9、12、18、24个月的工龄。并按照离县城远近,条件艰苦程度等,对在较远的村级小学每工作 1 年,工龄分别增加 4 个月、5个月、6个月和1年关怀机制,确保优秀教师下得去、留得住、起作用,激活了教育第一资源。

  大学区内教师均衡配置,将师资力量相对较强的学校定为学区长,由学区长学校选派优秀教师、管理人员到学区内学校进行交流任教,强校带弱校,实现了抱校共进,师资互补。

  为充分发挥省市教学能手丰富教学经验,制定《省市教学能手综合考核细则》,将省市教学能手赴农村学校任教1年作为考核合格的基本条件,并要求至少培养1名县级以上教学能手,对在乡村教师岗位工作的省、市级教学能手分别按照每人每月500元、300元的新标准给予发放;在城区工作的分别按照每人每月发放200元、120元。三年来就有20余名省市教学能手到山区农村学校任教,以强带弱培养了180余名县级教学能手。

  为让想干事的有平台,干大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展台,激发一批省市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挂职锻炼,在支教期内对成绩突出人员正式任命,树立了能者上、庸者让的用人导向。观音镇中心小学副校长吴琼说:“以前在实验小学任教,2015年被组织安排到观音河镇中心小学挂职支教,山区学校有很多素质过硬、勤奋务实的年轻人,因为缺乏专业引领,成长不够快。作为一名省级教学能手,我将原学校教研教改经验带到新的学校,两年来,在教学教研、教师专业成长、学校管理等方面有很大进步,通过不断地引领、磨炼,还培养了两位县级教学能手,实现了零的突破,同时我个人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待遇相匹配的还有评奖评优和职务评审的倾斜,这是乡村教师特殊待遇,为激发城区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教育教学成绩突出和学生满意的,达到职称晋升条件和年限的,实行职称指数倾斜,晋升的比例超过了城区学校,不仅稳住了乡村教师的“人心”,更能吸引城区川道优秀教师主动到山区从教。

  四年来,公开合理流动684人,交流轮岗520余人,选拔任用校长50余名,培养省级教学能手36名,省市级学科带头人15名,市县教学能手297名,236名符合出山进城条件的教师自愿选择继续在农村学校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