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税窗口扩容、审批事项瘦身——汉阴地税“三个转变”深化放管服改革
所有涉税事项在一个窗口当场办结,而且随到随办,一次搞定,避免了“多头跑”、“多次跑”。汉阴县地税局通过对办税窗口“扩容”、审批事项“瘦身”,在管理上做“加法”、在服务上做“乘法”,积极深化“放管服”改革,为纳税人减负、为企业发展松绑,真正做到了审批更简、监管更强、服务更优,“放管服”改革带来的红利在汉阴大地逐渐凸显。
审批更简,“多次跑”变成“一次办”
李小青是陕西金城财务有限公司汉阴分公司的会计,承担着汉阴境内100多家企业的税务代理业务,常年与地税局打交道,一月到办税大厅要跑很多次,地税机关原先给她的印象是虽然服务态度好、业务素质也没得话说,但总感觉审批事项多、流程过于繁琐,往返跑、多头跑的现象时有发生,办税很不方便。7月6日她又一次到办税厅办理业务,带给她的却是不一样的全新感受,原本复杂的一些办税流程悄然消失,过去差不多要耽误一早上的事情十来分钟就办结完毕,以往需要多头审批的事项当场就能搞定,从“多次跑”到“一次办”,李小青由衷的为汉阴地税点赞。
今年以来,汉阴县地税局从纳税人需求出发,对税务审批事项运用“减法”进行“瘦身”,对表征单书实施大幅削减、对办税流程进行优化,除个别需要保留的审批事项外,其余项目全部废除审批,实行“备案制”。推行一个窗口办结所有事项,实现“随来随办、随办随走”的服务目标,纳税服务真正做到了由简单的“微笑服务”到“便捷服务”的华丽转身。
服务更优,“多头跑”变成“一窗办”
拿着在地税窗口办理的申报表,陕西汉阴庆华化工有限公司的会计赵军连声感叹:“真是太方便、太省事了,来一次可以把国地税两家需要办理的所有事在一个窗口办完,避免了多头报、多头跑,更重要的是填写的单单片片、纸质报表减了不少,这样的服务才是纳税人真正想要的。”
不少纳税人反映,有时为了办理一个事项,需要跑多个政府部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方便纳税人更加便捷地办理涉税事项,汉阴地税局自2017年6月起将汉阴政务大厅地税职能进行拓展,将窗口设置进行扩容,对服务措施进行了升级优化。升级后的政务大厅窗口办理事项涵盖了包括税务登记、网上办税申请、各类减免税备案、国税业务代理等20余项涉税事项,方便纳税人在同一地点、同一个窗口、同一个办税系统办理涉及国地税职能的所有事项,并且通过网上申报系统、网上税务所等平台实现了让纳税人“多跑网路、少跑马路”的便捷化服务,从根本上避免办税“多头办、多头跑”的现象。
对汉阴地税在“放管服”改革中的一件件创新举措,县第一建筑公司经理刘忠培在8月底国地税举办的纳税人座谈会上说道:“作为企业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益、时间就是机遇,在税务机关办事能够感觉到很快、很方便就是我们希望的最好服务。”
管理从严,“独角戏”变成“大合唱”
1994年国地税分设后,虽然担负的都是“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使命,但是由于管理体系不同、征税范围各异,兄弟两个基本很少合作、鲜有往来,业务上也没有什么融合。营改增后,国地税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深化国地税合作的实施意见,按照系统共用、资源共享、业务融合、服务同标的原则,汉阴县国地税两个兄弟开始了自分灶吃饭以来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合作、深度合作。
国地税联合共建办税厅,全面推广“一人一机双系统单POS”的征管模式,国地税办税人员在县政务大厅交叉而坐、相互委托、相互代征、系统公用,所有涉及国地税的业务全城通办,联合办税、深度合作的目标基本实现,真正打通了纳税服务最后一公里。
不仅如此,汉阴地税还利用“互联网+”创新服务方式,充分利用微信平台及时发布税收政策,加大税费宣传力度。通过国地税定期联合开设纳税人学堂、举办纳税人培训等举措,让纳税人更加方便的掌握税收政策、知晓业务办理流程、学到电子税务局的使用方式,这些升级版的纳税服务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营造了宽松的环境。
汉阴县新华商贸公司法人、人大代表吴兴华深有感触的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县地税局推出的各种“放管服”改革措施,顺应潮流,切中了纳税人所想所需所求,为企业松了绑,为市场释放了活力,每一项措施都让纳税人获得了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