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汉阴县2017年应急管理工作要点的通知

索引号 /2017-0000 公开目录: 应急预案
公开责任部门 县政府相关部门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汉政办发〔2017〕99号 成文日期:
有效性 未知 公开日期: 2017-06-29 19:50

汉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汉阴县2017年应急管理

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汉阴县2017年应急管理工作要点》已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汉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629

汉阴县2017年应急管理工作要点

 

    2017年是我县加快发展、追赶超越的重要一年,切实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全县应急管理工作要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为根本,强化“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聚焦薄弱环节,夯实基层基础,注重事前防范,不断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一、坚守底线,强化应急值守和信息报告工作

    1.突出抓好应急值守。全面落实应急值守和信息报告“四强化、三明确、四到位”要求,坚持领导在岗带班和24小时应急值班制度,坚决防止值带班人员脱岗、漏岗、离岗现象发生。加强法定节假日值班工作,各镇、各部门提前2天向县政府值班室报备值班安排情况。要进一步健全机构,落实人员,完善制度,改善条件。完善值带班工作督促检查机制,法定节假日、汛期、特殊时期、重大会议活动期间,县政府采取电话抽查、明察暗访等方式检查值带班情况,并全县通报检查情况。

2.及时准确报告信息。进一步夯实信息报告主体责任,增强信息“首报、时效、责任、敏锐”意识,严格按照信息报告“三明确”要求,做到突发事件信息、重大紧急信息和重要预警信息1小时内报告县政府;敏感事件和重大以上突发事件30分钟内电话报告、1小时内书面报告县政府。节假日、重大会议、重要活动期间,按照县政府要求实行信息“日报告”、“零报告”。

3.拓宽信息来源渠道。各镇、各部门要强信息报告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挥基层突发事件信息直报点积极性,主动核查网络媒体涉汉突发事件信息、舆情等,与各类媒体互动交流拓宽渠道,多途径、广覆盖,全天候不间断地获取和掌握突发事件信息,确保标准以上信息应报尽报。对季节性、多发性各类突发事件及时分析研判,及时提出预防和处置措施。

    二、突出重点,深入推进“一案三制”建设

    4.扎实推进规划实施。明确主要任务、责任主体、年度目标和相应时间节点,及时督导检查,严格动态监测管理。以项目为抓手,建立“十三五”应急重点建设项目台帐,明确牵头单位,组织做好重点项目前期调研,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报批工作,加快项目落地开工。

    5.加强预案管理和演练。按照“完善预案体系,推动预案落实、加强动态管理、扎实开展演练、探索数据化管理”五大工作重点,进一步加强应急预案动态管理,提升预案内容的完整性、流程的合理性和应用的可操作性。各镇、各部门对现有专项预案进行汇总整理,制作《预案简本》,逐步建立应急预案数据库。县公安、安监、环保、住建、教体、卫计、交通、消防等部门应结合行业特点每年至少组织开展1次专项应急演练。专项预案“每3年至少演练一次”的要求,今年对森林火灾、自然灾害救助、安全生产事故、突发环境事件、重大动物疫情、公共卫生事件及恐怖袭击7件专项预案进行演练和修订,通过演练检验预案、磨合机制、锻炼队伍。

6.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调整和充实应急队伍,强化应急办职能,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构,充分履行应急值守、信息汇总、综合协调和督促检查职责。进一步健全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突发事件处置机制,强化专项应急指挥部、各有关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与应急协作。探索建立“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处置联动机制,明确指挥机构、联动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和应急处置联动机制启动流程,确保快速有序高效地处置各类突发事件。

    7.深化应急管理法制建设。全面贯彻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和《陕西省实施办法》,干部带头学法知法用法,广泛开展应急管理法治宣传普及活动,教育引导公众学法、懂法、守法、用法,自觉成为应急管理法律法规的践行者和监督者。

    三、源头预防,加强综合应急保障能力建设

    8.深入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组织开展所辖范围内容易引发重大突发事件的危险源、危险区域的调查、登记和风险评估工作,建立健全风险隐患信息数据库,积极落实安全防范措施。结合我县特点,突出汛期山洪防御、地质灾害、矿山安全等重点部位隐患排查和治理,强化“九小场所”等各类人员密集场所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完善安全管控机制,加强各类大型活动安全风险的科学评估和应对准备。

9.健全各类监测网络体系。加强重点区域气象、水文监测预报设施建设,提高对暴雨等极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洪涝灾害和其它次生灾害的预测预警能力;完善农林、动植物检验检疫和疫情监测预警系统;加强汉江、月河水质监测监控,确保南水北调汉江水源水质安全;完善“专群结合”的社会面反恐维稳情报信息网络,加强人员密集场所和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监控,及时获取苗头性、动向性、预警性信息。

10.协调推进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各镇、各部门630日前上报应急救援队伍情况。进一步抓好应急管理专业队伍、非专业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建设,形成“统一领导、协调有序、专兼并存、优势互补、保障有力”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加大防汛防滑、医疗救援、交通、安全生产、水上救援等专业救援队伍装备投入,科学制定演练计划,推进救援队伍演练常态化。

    11.加强专业应急物资储备。坚持政府储备与社会储备相结合,实物储备和能力储备相结合,严格按照《安康市应急物资保障管理办法(暂行)》规定,县民政、国土、公安、安监、卫计、环保、交通运输、住建、经贸等部门做好各类应急物资储备工作,丰富储备品种,扩大储备规模,完善生产、储备、物流和紧急调配机制。对专业应急物资品种、规模、数量、储备地点、调运方式、紧急联系人做到底子清、情况熟。

    四、夯实基础,加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

    12.健全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各镇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应明确专兼人员负责应急管理工作,探索村委会、社区应急管理机构建设模式和思路,将应急管理纳入自治管理重要内容,落实具体负责人,推动形成四级应急管理组织体系。

    13.夯实基层应急基础设施。把防灾减灾设施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同规划、同实施、同检查,提升城乡基础设施设防等级。实施公共基础设施安全加固工程,重点提升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安全水平;实施交通设施灾害防治工程,提升重要交通基础设施抗灾能力;结合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危房改造等,推进实施自然灾害隐患点重点治理和居民搬迁避让工程。根据灾害特点、人口分布和城乡分布,加快推进各级各类应急避难场所建设。

    五、全员参与,加强社会协同能力建设

    14.开展应急管理“五进”活动。实施应急管理工作“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乡村”活动,开展应急法律法规、常识、自救互救技能宣传教育,重点举办消防安全、地震逃生、学生防溺水、食品安全、防煤气中毒等应急培训,提高公众防灾避险意识和能力。

    15.做好公共安全宣传活动。充分发挥“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512防灾减灾日”“世界急救日”“119全国消防日”“122全国交通安全日”和“安全生产月”等公共安全宣传活动作用,组织形式多样的风险隐患识别活动,开展公共安全知识普及。

16.充分发挥媒体助推作用。发挥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体和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宣传教育作用,鼓励各部门制作电视专题片、公开课、微视频、公益广告等,增强应急科普宣教的知识性、趣味性、交互性,提高公众安全应急文化素质,着力构建全方位、立体式应急科普宣教工作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