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汉阴县产业脱贫实施方案的通知

索引号 xzfgzbmzfb/2017-0109 公开目录: 县政府办文件
公开责任部门 政府办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汉政办发〔2017〕73号 成文日期: 2017年06月01日
有效性 有效 公开日期: 2017-06-02 11:15

各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

  《汉阴县产业脱贫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汉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6月1日


汉阴县产业脱贫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精神,大力推动产业扶贫工作,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拓宽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渠道,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向导、效益先导、贫困户主导的原则,积极整合项目资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分类指导贫困户参与,确保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到2020年,全县每个重点贫困村培育1—2个特色产业。积极动员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参与产业扶贫,通过产业扶贫的带动辐射作用,有效促进建档立卡贫困户持续增收,达到稳定脱贫的目标。

  二、实施内容

  (一)实施种植业扶贫。立足特色优势,引导贫困村有能力的贫困户发展富硒粮油、魔芋、蔬菜、烤烟、茶叶、食用菌、中药材、油用牡丹、苗木花卉、特色经济林果等农业产业,通过帮扶推动,在全县77个贫困村,每村发展1—2个特色主导产业,2—3个其它产业。对发展种植业的种苗、整地培肥、管理补助比例按5:5比例分次兑付。蔬菜种植,无公害拱棚蔬菜1500元/亩;种植果树500元/亩;苗木花卉1000元/亩;茶叶、油茶1000元/亩;烤烟200元/亩;香菇0.6元/袋;魔芋1000元/亩;油用牡丹600元/亩;拐枣300元/亩;中药材1000元/亩;菊花1000元/亩。

  (二)实施养殖业扶贫。支持有条件的贫困村、贫困户发展以生猪、肉牛、山羊为主的畜牧产业,以稻田养鱼、林下养鸡等为主的综合种养产业,以生态甲鱼、大鲵为主的特色水产养殖产业。对从事养殖业的贫困户按照引种、饲养管理比例5:5分次兑付。养猪2头以上(含2头):双月以上育肥猪600元/头,能繁育的母猪1500元/头;养牛1头以上(含1头):肉牛2000元/头,能繁育的母牛4000元/头;养羊3头以上(含3只):肉羊200元/只,能繁母羊600元/只;养鸡20只以上(含20只)10元/只。

  (三)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扶贫。依托我县农副产品生产基地,靶向引进一批精深加工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带动贫困村优质粮油、魔芋、蔬菜、食用菌、中药材、油用牡丹、生猪、牛羊等产业的深度开发,推进贫困村优质特色农产品的全产业链建设,提高附加值;采取以奖代补或先建后补的办法,支持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改进农产品贮藏、保鲜、干燥设施和方法,推进农作物秸秆等农副产品综合开发利用,提高商品化率和入市品级,扩大农产品加工制品外销,提高贫困村农业综合效益。鼓励贫困户通过订单生产、原料加工和土地、资金、设施设备参股等方式,将分散弱小的贫困户纳入到现代产业体系,建立健全“利益捆绑、责任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贫困户在参与中增收,在增收中发展。扶持贫困村发展小微企业、手工作坊或工商户,以“大众创业”促进“万户增收”。

  (四)实施乡村旅游业扶贫。充分挖掘我县贫困地区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文化教育等多种功能,整合现有资源和项目资金,在贫困村扶持发展以美丽乡村游、特色民居游和休闲观光农业等为主的乡村旅游业,使之成为贫困户收入新的增长点。着力打造两湖两峡水利风景区、“三沈”文化产业园、凤堰古梯田景区、双河口、漩涡文化古镇等旅游板块,鼓励引导景区周边有条件的贫困村、贫困户积极创办农家乐,发展农事体验园,开发地方特色旅游商品,实现游购娱吃住行多环节获利增收。在全县贫困村中重点扶持4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村,到2020年力争每个示范村年经营收入达50万元以上,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五)实施农村电商扶贫。大力实施电信普遍服务和宽带乡村项目,不断改善贫困村电信基础设施条件。加快电商产业园建设,推动“村淘”项目落地,搭建农产品“线上线下”交易平台,使线下产业发展与线上电商有机融合。推进贫困村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和现代物流体系建设,逐步建设覆盖县、镇、村与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相适应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实现宽带网络、物流运输对贫困村的全覆盖。加强电商人才培养,支持贫困村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农超对接、直供直销、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鼓励贫困村农业经营主体参加各类展示展销活动,扩大贫困村农产品和特色产品的网上销售。到2020年全县77个贫困村农副产品实现上网销售,培育发展200家以上农村电子商务主体。

  (六)实施光伏产业扶贫。积极推广中国建行在双河口镇三柳村的产业扶贫经验,对日照资源好、住房相对集中、四周无建筑遮挡,无劳力、无稳定收入来源的贫困户实施光伏扶贫。重点在易地搬迁安置点和危房改造户选择安装光伏电池组件,使特困户每年得到稳定的电价补贴收入。

  (七)实施互助金融产业扶贫。深化与中国乡建院合作,通过在贫困村探索建立金融扶贫互助村社,激发村民内生动力,保持村庄长久生命力,实现稳定脱贫;大力实施供销精准扶贫,按照政府组织、企业运作、贫困户参与的思路,采取政府(供销社)+富硒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龙头企业)+合作社(公司)+贫困户的扶贫模式,省供销总社与县政府整合筹集扶贫基金3000 万元,投资贫困户增收和产业精准扶贫的特色产业,每投入10万元扶贫基金必须带动不少于3户贫困户脱贫。

  各镇可根据贫困村产业发展规划及贫困户实际需求意愿,发展其他脱贫产业,参照制定具体奖补产业范围、内容。每户奖补资金累计不得超过5000元,以上产业享受其他安排扶持的贫困户不能重复享受奖补。

  三、保障措施

  (一)落实工作责任。各镇、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自职责,认真落实政策措施,研究解决产业扶贫工作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各镇承担产业扶贫工作具体实施的主体责任,要按照产业扶贫工作清单,编制本辖区产业扶贫到村到户的实施方案,建立管理制度和工作台帐,做到组织领导、工作部署、任务分解、责任落实和督促检查“五到位”。

  (二)加大投入力度。县财政、扶贫、经贸、农林科技、旅游、电商等部门要制定产业脱贫的具体扶助政策和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严格程序,规范操作,确保专项资金扶持重点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县财政局、审计局要加强对产业项目扶持资金的监管,把好项目验收审核关和资金支付关,坚决杜绝弄虚作假,严禁挪用、套用资金。

  (三)强化技术服务。要广泛开展技术培训和送科技上门服务,组织技术人员到村到户传授生产技术,帮助每个贫困户掌握1—2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要加大农技推广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力度,探索对贫困村、贫困户技术帮扶的新模式,依托传统的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借助社会性技术服务组织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技术帮扶。

  (四)完善工作机制。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产业精准扶贫工作的监督、检查和考核,对产业培育目标任务、工作措施、项目实施、资金管理等落实情况要定期进行督促检查,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总结推广好的经验与做法,对落实不力和未完成目标任务的镇、村,给予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切实推动产业脱贫工作深入扎实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