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汉阴县人民政府>政务要闻>部门动态

部门动态

汉阴“五措并举”发展生态绿色畜牧产业

作者:梁大明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8-04-11 11:05

  汉阴县畜牧兽医中心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部署,推行“政府引导、龙头带动、科技支撑、市场运作”的发展模式,奋力打造现代畜牧产业升级版,为全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谱写畜牧篇章贡献力量。


  明思路,找准乡村振兴与畜牧产业发展结合点。深入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汉阴畜牧产业发展主导思路:即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准,坚持保障供给和保护环境并重,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布局,强化科技支撑,加快构建“种养结合、绿色发展、三产融合”的可持续发展格局。到2020年,建成全省现代畜牧业强县,全县畜禽良种率达到90%以上,全县肉蛋奶总产量稳定在5万吨左右,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占规模化养殖场的85%以上。全县规模化畜禽养殖100%配套建成污染防治设施,全县畜产品加工产值与畜禽养殖产值比率达到2:1,产值达10亿元。


  转方式,着力推进畜禽养殖升级发展。依托安康市阳晨金硕航母型养殖场,建立覆盖全县的养殖良繁体系,大力培育符合标准的二级扩繁场,再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养殖,养出的畜禽产品销售至西安雨润等加工企业进行加工,完善符合汉阴县实际的畜禽生态养殖标准和产品技术操作规程,有效提升畜牧业的生产能力和标准化水平。形成种源提供、销售保底、技术支撑的传统产业创新发展格局。围绕牛羊猪产业联盟示范园区和家庭农场创建工作,开展全程技术跟踪服务。


  调结构,着力优化畜牧业产能结构。开展构树试种300亩,采取舍饲、秸秆青贮、优质牧草种植相结合的养殖模式,抓品种改良技术推广。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瞄准市场建基地,积极引导山猪、七彩山鸡、绿壳蛋鸡、蜜蜂、湖北黑猪等特色养殖11处,突出“土、特、原生态”,与乡村旅游有机融合,大力发展观光特色畜牧业基地4个。抓好品牌培育,大力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规模养殖场做好产业规划、可追溯体系建设,开展无公害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畜产品和畜产品地理标志“三品一标”认证,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我县优质畜产品拓展销售市场,建立顺畅的销售体系。


  促增收, 集全局之智,高效推进畜牧产业精准扶贫。按照全县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发挥部门优势,创新模式,精准施策,致力发展生猪、肉牛、山羊、家禽四大畜牧产业。推行贫困村“合作社+贫困户”模式、阳晨金硕集团“龙头企业+”模式、观音河思源“猪-沼-园”等扶贫模式,充分运用“新型经营主体+贫困户+X”,推进畜牧产业扶贫,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同时围绕全县“四个一”和“十、百、千”电商发展规划,加快构建“互联网+”销售模式,健全销售网络,发展贫困户产品销售新业态,建成10个镇级电商服务点和79个村级电商服务点,特色畜禽产品已销售到毗邻16个市县。开春以来围绕“三个结合”在各镇组织开展畜牧科技培训16场,培训群众1200人次,培育职业农民145名。印发养殖技术资料5000余份,保障了有养殖意愿的贫困户对实用技术的需求。


  严监管,着力推进畜牧产业安全发展。全面实施“内防外堵”动物疫病防控方略,通过采取局领导包镇,畜牧兽医中心和镇干部包村,防疫结束后随机采样检测各镇防疫实绩,筹措经费10万余元,推进春季动物防疫,打造动物防疫监管示范区,有效维护全县畜牧生产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开展“畜禽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畜牧养殖百场提质增效暨生猪产业联盟规范提升活动”、“生猪定点屠宰规模化管理示范创建”等三个示范创建。培育1个省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市级标准化示范场2个。对1个市级园区、2个县级园区和2个林下生态养殖园区进行了创建指导。坚持业主主体、政府监督、部门指导、行政处罚相结合的原则,严格执行《环保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条例》,对全县53个养殖场再次开展了动物卫生监督检查,关停复查养殖场7个,搬迁2个,改造提升12个,实行痕迹化管理,依法有序推进畜禽污染治理工作。通过设施治理、生物治理、种养结合等方式,实现粪污排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利用。


  一季度以来,培育新(扩)建林下养鸡场(户)100余户,林下养羊户100余户,养牛户50余户,建生猪良繁大户(场)50余户。猪牛羊存栏28.65万头只,出栏18.23万只,肉类总产1.23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