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汉阴县人民政府>政务要闻>镇情快讯

镇情快讯

平梁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作者:唐家成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8-05-07 11:32

  平梁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原则,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不断满足广大村民对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以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为动力,围绕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农村脱贫攻坚,进一步转变观念,创新举措,补短板、强弱项,努力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实现新突破。


  一、突出特色产业支撑,以优势产业促进农民持续致富增收。按照“培育产业、延长链条、强化龙头、创新品牌、增加效益”工作思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依托山区气温偏低和耕地面积相对较多的独特优势,鼓励和扶持以专业合作社为主的经营主体扩大土地流转规模,在沐浴河沿线棉丰、太行村着力建成2000亩现代农业园区,目前,在用足用活产业扶持政策、金融信贷政策基础上,支持棉丰玫瑰园、太康合作社、太行山茶叶、太行山油茶、太行山花椒园扩大规模,已发展玫瑰园100亩、太行山茶500亩、油茶500亩、花椒园500亩、富硒蔬菜基地500亩,家庭农场20户,养蜂200余箱,形成棉丰玫瑰园就业带动型、太康合作社产加销参与型、太行山茶叶合作社股份份分红型、家庭农场自主经营型四种产业增收模式。依托平梁电商产业园大力发展电商产业,发展家庭农场、社区工厂,推行“订单生产”,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带动200余贫困户脱贫致富。


  二、加大生态宜居社区建设力度,让贫困村民住上美丽新居,体念城市化生活。2017年,完成棉丰新型社区建设,安置困难群众600余户,2000余人。以打造省级示范小区为目标,完成了棉丰社区段河堤、棉太路集镇段改线、部分道路硬化、给排水系统、垃圾中转站、电力供应设施建设、完善了小区配套功能。在摸清贫困群众搬迁底子的基础上,根据群众搬迁意愿,启动了棉丰安置小区二期续建工程,使安置总规模达到800户以上。实施集镇农贸市场提升改造工程,扩容商贸零售业,为搬迁群众解决就业问题。


  三、大力实施旅游景区建设,把太行山打造成集风景观赏、农事体念、道教养生、水上乐园于一体的健康养老基地。打通道路环线,硬化太行茶厂道路7公里,沐浴路5公里,龙头庙公路2公里,实施棉太路完善提升工程10公里,建成太行山人行步道,对环绕道路进行绿化美化,让公路成为一条靓丽的风景线。改善用水条件,实施登天、太行村人饮工程2处,清淤加固太行塘坝9口。利用太行山自然生态和茶叶、油茶资源,按建设旅游景区的思路进行系统规划,对龙头庙进行保护性修复,逐步完善景区的思路进行规划。利用沐浴河水库资源,建设完善水上乐园、游泳池、垂钓、温泉浴等配套建设,建成太行“天池”。提升接待水平,启动传统民居改造工程,沿公路环线建成农家客栈10处,生态农庄5处。开发农特产品,以市场为导向,鼓励太行老树茶、太行山富硒茶油、太康公司加快SC认证,延长产业链条,积极拓宽市场,带动土鸡、土猪富硒干菜及其它土特产等特色产品生产,实现农旅融合发展。


  四、深化农村制度改革,以改革创新不断激发乡村发展活力。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集成区为重点,在农村耕地实行“三权分置”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通过入股、出租等形式,让承包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依法自愿配置给有经营意愿和经营能力的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农民享受红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农村“三变”改革。通过盘活农村集体资产,利用集体统管的耕地、山地、林地等资源,通过招标、出租,由集体统一经营或由专业合作组织承包经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乡村发展优势。积极发展股份合作经济,按照自愿原则,明晰集体产权,通过“量化集体资产”、吸纳“农民入股”等形式,创办经济实体,不断壮大乡村集体经济。


  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以良好的生态自然环境提高群众生活幸福指数。全力推进全域无垃圾工作,推行“垃圾走出去、清洁进万家”清洁工程,按照“四清四改”的要求,完善农村垃圾“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中转”的长效收集处理机制,对全镇各村垃圾集中清运、环境卫生保洁、集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及管理运营进行市场化运作,切实提高环境卫生整治整体水平。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通过村广播、宣传画、公众微信号等,营造深厚的文明宣传氛围,让大家真正掌握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讲文明、树新风,顺利完成由“村民”到“居民”的角色转变。


  六、培养“三农”工作队伍,以强有力的人才队伍带动乡村振兴。坚持以党建工作为引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社会组织为支撑,着力在“强帮带、配班子”上下功夫,通过“党员固定活动日”、三会一课、述职述廉等方式,狠抓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并在乡村发展、助力增收、社会治理中发挥核心领导作用。制定系统完备的培训计划,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形成“终身学习”意识,在学习中转变观念、提高工作能力、提升工作效率。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保障。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成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生力军、农村创新创业的主力军、乡村振兴发展的领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