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汉阴县人民政府>政务要闻>汉阴要闻

汉阴要闻

汉阴搭建镇园产业联盟平台助推脱贫攻坚

作者:张斌峰 王 拓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18-06-05 11:15

  初夏时节,小雨淅淅沥沥落下。在汉阴县双乳镇江河村一片绞股蓝地里,56岁的村民张定荣正认真地除草。她告诉记者,她在这里务工,每天能够收入80元。再加上土地流转收入,家里情况比以前好多了。“不光是收入高了,在家门口务工,也能照顾好孙子和卧病在床的丈夫。”张定荣脸上洋溢着满足与喜悦。

  江河村党支部书记李明余告诉记者,镇园产业联盟平台,让所有村民都进入合作社,促进了产业转型和群众增收。


  今年以来,汉阴县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扶贫政策,并由县农业园区办牵头搭建镇园产业联盟平台,把农业园区各企业发展需求、镇村负责人和第一书记联系方式编制成册,发放到各村、各企业;组建了由企业负责人、镇村主管领导、驻村帮扶工作队员、第一书记为成员的全县产业扶贫信息交流平台,实现全县各园区、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与各贫困村信息互联互通、无缝对接。


  搭建产业扶贫桥梁

  4月22日,在汉阴县城关镇中坝村,苗圃大棚鳞次栉比,猕猴桃树苗已经抽出了绿叶。

  中坝村村民刘帮奎告诉记者:“以前,每年家里只有几百元收入。现在,参加了培训,我掌握了猕猴桃的上肥、栽植等技术,不出远门就能找到工作。加上土地流转的收入,我再也不用为生计发愁了。”


  陕西果业集团安康特产有限公司总经理方和平告诉记者,公司在中坝村流转了1000亩土地,建设了15个大棚,培育50万株猕猴桃树苗,为在这里建设10万亩猕猴桃基地打下了基础。


  “没有产业带动,脱贫是一句空话;缺乏产业支撑,脱贫难以持续。”汉阴县副县长李宗山表示,汉阴就是要通过“镇园联盟、村社承载、贫困户参与”的方式,搭建起各镇与产业园区沟通的桥梁,建立科学利益机制,发展产业,实现贫困户与产业园区企业双赢。


  促进农业生产标准化规模化

  “借助镇园产业联盟平台,天星村引进了龙头企业,成立了5个合作社,带动了产业发展。”蒲溪镇天星村党支部书记方世康告诉记者,“去年,村上与汉阴县众盛农业发展管理有限公司合作,种植百合128亩。”


  天星村以劳动力和土地入股,众盛农业负责农资投入、技术服务、加工销售,农户获得合作社收入71%的分红。2017年,众盛农业向村民发放股金分红26万元,解决了120人的就业问题。

  众盛农业发展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欧明坚告诉记者:“2017年,我们在蒲溪镇、双乳镇建成了百合、太子参种植示范基地。今年,借助镇园产业联盟平台,众盛农业与有合作意向的村民组建了专业合作社16个,未来将带动3000户农户发展种植产业。”


  镇园产业联盟平台有效带动了农业生产标准化、规模化发展。目前,借助镇园产业联盟平台,汉阴县已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318家,建成家庭农场568家,打造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


  让市场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4月22日,在漩涡镇双河村太子参种植基地,来自附近村组的30多名农民正在地里忙碌着。通过镇园产业联盟平台,今年村里引进了一个中药材种植项目。该项目已在双河村种植太子参100亩。每月村民能获得近10万元劳务费,人均增收3000元。

  漩涡镇农技站站长李明山说,以前,双河村以种植玉米和水稻为主。由于山坡地居多、机械化程度低,许多想种地的群众也不知道该种什么、怎么种、卖给谁。现在,通过镇园产业联盟平台,村上引进龙头企业,发展订单式生产和合资经营,为产业发展找准了方向。


  据汉阴县农业园区办主任王亮介绍,自搭建镇园产业联盟平台以来,各镇产业发展有了飞跃。今年各镇举行镇园产业对接会达30多次,签订产业扶贫项目70多个,发展产业基地5.4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