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县农林科技局关于办理县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第85号建议的函
汉阴县农林科技局
关于办理县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第85号建议的函
李志鹏等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对农业规模产业实施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担保机制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你们对我县现代农业发展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我国的农业基础薄弱,依然属于高风险产业和脆弱行业,抵抗各种风险的能力亟待加强。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是一个全面和深刻的变革,在调整过程中需要面对的是传统的自然风险和无形易变多变的市场风险。近年来,在防范农业风险方面,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争取财政扶持,减轻群众损失。我局会同相关部门认真落实党的强农惠农政策,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加快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电商营销平台,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一是落实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争取中省补助资金2800万元;二是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每年投入6500余万元,投劳3万个;三是实施农业新技术、新模式推广项目,每年投入资金800余万元;四是积极争取救灾资金,减轻重灾户经济损失。2016年我局争取农业受灾资金7万元,主要用于受灾严重的种植、养殖和种养结合大户灾后重建。
(二)推行政策保险,确保群众增收。自2012年我县实施政策性种植业保险试点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我县政策性种植业保险的稳步发展,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016年,我县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从水稻1种作物拓展到水稻、油菜、玉米3种作物,试点面积也由原来6万亩增加到18万亩,县财政连续两年(2015和2016年)以统一买单的方式,足额支付保费94.5万元(农户应缴保费和县财政补贴保费)。截止2016年底,全县共投保农作物70.45万亩,保费总额1046.78万元,其中:中省补贴680.41万元,县级补贴 172.18万元,农户自缴194.18万元。同时,积极衔接省市相关部门,做到逢灾必赔、应赔尽赔,共为农户兑付理赔资金229万元,确保了群众稳定增收的目标。
(三)壮大经营主体,增强抵御能力。近年来,我县培育重点农业产业化企业56个(其中:省级6个,市级1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41个(其中:省级3个,市级10个)、家庭农场462个(其中:省级9个,市级17个,县级223个)、种植养殖大户278户、职业农民703人,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种养实现节本增效,逐步增强种养户应对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2016年,全县粮食总产10.12万吨,油料总产3.02万吨,蔬菜总产18.99万吨,猪牛羊出栏46.42万头(只),肉类总产3.33万吨;实现农业总产值21.84亿元、增加值12.98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45元,同比增长4.2%、4.3%和8.5%,得到了市县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
针对你们提出的“关于对农业规模产业实施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担保机制的建议”,体现了群众的诉求和愿望,是为了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也是为了现代农业产业的健康稳步发展。因此,我们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予以解决:一是巩固提升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成效,力争主要粮油、蔬菜作物和畜牧类别全覆盖,依托政策性保险工作把群众的损失减小到最低;二是全力引导企业和农户建立互利共赢的订单农业发展模式,以最低收购价来保障农民的权利,进一步减轻因市场价格波动过大造成农民增产不增收的压力;三是及时联合县财政局制定《汉阴县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试点实施方案》,并提交县政府会议讨论研究,为壮大农业产业奠定坚实基础。四是积极推进农村“三权”制度改革,加强与金融部门的衔接,建立农村土地等资产抵压担保机制。
我们在防范农业风险方面做出了一定成绩,但是离党委、政府及各位代表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坚定防范农业风险的信念和信心,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用科学技术改造农业,提高农业内在品质,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业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
再次感谢你们对我县现代农业发展的关心与支持!
汉阴县农林科技局
2017年7月9日
联系电话:2297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