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汉阴县人民政府>锦绣汉阴>人物故事

人物故事

巾帼扶贫英雄挥汗南山——记漩涡镇东河村第一书记戴福琴事迹

作者:黄晓刚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8-08-31 22:05

  “巾帼英雄山村挥汗,脱贫攻坚冲锋一线!”这是陕南一位作家对县农林科技局蚕桑农艺师、派驻漩涡镇东河村第一书记、市人大代表戴福琴事迹的感言!她三十年如一日,奋战在蚕桑产业扶贫第一线,她服从组织安排,踊跃报名,远赴山村肩负扶贫重任。三年来,她不畏山高路远,克服重重困难,为汉阴精准扶贫事业挥洒了无数汗水。

  投身脱贫攻坚驻村主战场。2015年以来,戴福琴先后被县委组织部、农林科技局党委派驻观音河镇义兴村、漩涡镇东河村任第一书记。她积极开展驻村工作,严格遵守第一书记管理办法,协助村支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她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推进村级党员干部积分制管理和村干部的实事承诺,协助村支部制定“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施方案,利用党员学习日学习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组织党员干部专题学习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并带头撰写学习心得,努力把村党组织建设成坚强的战斗堡垒;大力宣传党的扶贫开发和强农惠农政策,按照“八个一批”扶贫措施,指导帮扶干部因户施策、精准帮扶。她在帮扶中突出推进“两房建设、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严格危房改造建设标准,严把工程建设质量,积极协助贫困户建房贷款,严格兑现危房改造奖补资金;利用农林科技优势指导产业项目发展,以农村“三变”壮大集体经济。帮助建立农村经济合作社、家庭农场,引进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增收;加大道路、堰渠、安全饮水、供电、通讯、便民桥等基础建设项目的争取,解决山区群众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民办实事。驻村三年来,戴福琴养成了每天记工作日志的习惯,把群众反映的问题一个个记清楚,对解决了的问题一一销号。2017年以来,她多方联系民康公司、聚源公司、小仓公司、新鑫米业、晶康公司等农林科技企业,邀请入驻东河村,开发产业扶贫项目。五家企业在东河村共计流转水田500亩、坡地310亩。栽植菊花50亩、甜玉米50亩、中药材50亩,完成了500亩有机水稻育秧。落实羊肚菌50亩、中药材260亩。五家企业共计带动60余户贫困户就近务工,增加农户土地流转收入达26.4万元。同时还组织实施了79户危房改造项目(已全面竣工、入住),两条5.8公里道路硬化,村级公路绿化5.3公里(联系帮扶部门栽植海棠800株、红叶石楠1200株),新修村部院落河堤边堰渠60米,正沟湾水坝建设工程,安全饮水管网建设工程4800米。

  让产业成为农户增收主渠道。戴福琴主持桑蚕一代杂交种的良种繁育,累计组织制种4万余张。主持召开蚕桑技术培训会50余场次,培训蚕农3千余人次;抓蚕桑轻简省力技术示范点6处30户;参加了五坪蚕桑技术体系示范基地建设。为“桑园建管规范化、小蚕共育商品化、大蚕饲养省力化、上簇营茧优良化”的推广奠定了技术基础,为汉阴蚕桑重点村的巩固发展提供了坚实技术支撑,为蚕桑产业的增收提供了技术依据。

  提升蚕桑专业技术服务水平。戴福琴积极参加各级农林主管部门组织的蚕桑技术培训班,把学到的新技术大胆运用到实践中,抓点示范、辐射带动新技术的推广运用。在抓点示范中,她细心收集数据资料,深入调研蚕桑产业,先后在《北方蚕业》等专业期刊发表蚕桑学术论文十余篇,部分论文被评选为优秀论文。

  舍小家为大家。戴福琴在基层工作31年来,始终以农林发展、农民增收为己任,把个人利益、家庭困难放置一边。她视力极差(右眼失明)、晕车严重。可在开展产业脱贫抓点示范时,她总是选择其他干部不愿去的、边远的山村。她知难而进,令人钦佩!驻村扶贫期间,她以村为家,很少回城。女儿大学毕业前带同学回到汉阴,母亲却没有时间亲手为孩子做一顿饭;丈夫是人民教师,以校为家,常常吃住在校园。当战友们问起她的家人时,她常常自责:“我愧欠母亲、丈夫和女儿的太多了!我没有时间照顾家人,山村贫困群众更需要我”!但当看到轻简省力养蚕技术在蚕桑重点村推广逐渐获得成效,当看到派驻的山村在变美、农户在变富,她觉得流汗流泪也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