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用好土地增减挂钩政策争取资金2.1亿元助力脱贫攻坚
近年来,汉阴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当做解决当前保障发展与保护耕地矛盾的重要途径,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多措并举,用好用活用足增减挂钩政策助推脱贫攻坚。
12月6日,汉阴县政府与西安国际港务区管理委员会成功交易增减挂钩周转指标613亩,争取扶贫资金1.7亿元,这是继与安康高新区交易增减挂钩指标500亩获得扶贫资金0.4亿元后的又一重大突破。
为确保脱贫摘帽如期实现,汉阴紧抓中、省、市关于运用增减挂钩政策支持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的优惠政策,精心谋划,设计实施旧宅基地腾退项目4766亩,目前已腾退复垦2500亩,完成验收1400亩。其中编制了省域内流转增减挂钩项目1113亩,获得扶贫资金2.1亿元,剩下的旧宅基地腾退指标用以保障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及后续产业用地。
此次成功签约,是汉阴抢抓机遇用好用活用足增减挂钩政策积极支持扶贫开发和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成功实践,为全县精准扶贫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也为汉阴后期增减挂钩节余指标交易流转工作积累了重要的经验。
延伸阅读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
??增减挂钩政策内涵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以下简称增减挂钩)是指通过旧房拆除和土地整理复垦等措施,将现有农村建设用地(拆旧区)进行拆除和复垦,并将腾退的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城镇建设(建新区),最终实行城乡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城乡用地布局更合理。
拆旧区: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若干拟整理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主要包括农村居民点用地、农村工矿用地、废弃的砖瓦窑场等。重点是农村居民点用地。土地权属主要是集体所有。增减挂钩项目的拆旧区项目须是第二次土地调查和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已确定的建设用地,具有较大的新增耕地和建设用地置换指标潜力。
土地复垦:是指按照土地复垦有关技术要求,将已完成拆除的区域整理为耕地或农用地。
建新区:是指拆迁农户建设新居(宅基地)、农村基础设施、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用地,以及节余指标流转用于城镇建设的区域。
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是指在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建设用地不增加的前提下,将拆旧区建设用地整理复垦为耕地或其他农用地,经验收合格并通过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认定,扣除搬迁农民安置、新农村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非农发展建设占用的耕地或其他农用地后,将剩余的耕地或其他农用地面积为增减挂钩节余指标。
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兼具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建设用地规模、占补平衡指标三项功能。
?? 增减挂钩项目实施的意义、作用
增减挂钩有利于充分保障搬迁农民安置用地。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运用增减挂钩解决安置用地,搬迁安置点建设占用耕地面积不超过复垦面积的,不征收耕地占用税,不缴纳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坝区耕地质量补偿费,这4项费用可以直接进行减免。安置点不占建设用地规划指标和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
增减挂钩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布局和规模,解决城镇建设用地难题。使用节余指标的建新地块,不占建设用地规划指标和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不缴纳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坝区耕地质量补偿费。使用节余指标的建新区可直接减免这3项费用。
增减挂钩有利于为农民新居搬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扶贫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目前增减挂钩项目实施后,节余指标可以在省内有偿流转,江城县属于深度贫困县,产生的节余指标可流转至上海市、广东省进行交易,收益可以为脱贫攻坚工作筹措资金支持,实现以城带乡、以工补农、城乡统筹发展。
增减挂钩有利于激活农村生产要素市场,增强贫困地区内生产力和活力,实现土地权益最大化,为脱贫攻坚工作提供更大支持。拆旧区腾退的建设用地,优先满足农民新居、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并预留农村非农产业发展建设用地,重点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资发展。拆旧复垦土地仍归原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并自主确定农业经营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