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河口镇以产业发展为抓手巩固提升脱贫成效
为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成效,双河口镇依托山区资源优势,创新工作方式和发展思路,不断壮大特色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为抓手,增强造血功能,巩固提升脱贫成效,走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脱贫之路。
率先舞好甘蔗这根“金箍棒”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是双河口镇村民田间地头忙碌的生动写照。十二月的凤柳,充满了喜悦和甜蜜。放眼望去,满目青翠,宁静的村落点缀在成片的蔗林中,安静而美好。
“今年收成还不错,论口感甘甜、质地柔软,今年我种的甘蔗是最受欢迎的,另外我还打算把一部分甘蔗进行深加工,做成甘蔗酒,我家的甘蔗酒都是最受欢迎的,远近闻名,乡亲们都喜欢喝我烤的甘蔗酒……”见到吴善军时,他满脸洋溢着笑容。他是凤柳村十一组人,51岁,是凤柳村出了名的能干人。2018年他率先种植了25亩甘蔗,经济收益达20余万元。吴善军的甘蔗种植,在村子里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成了当地甘蔗种植示范户,充分发挥了示范引领和推广作用。2019年吴善军预计扩大种植200余亩,带动贫困户增收10000元。
为稳固该村甘蔗主导产业地位,舞好这根“金箍棒”,凤柳村班子积极引导当地农户适当扩大种植规模,组织有意向发展的农户去广西、广东等地考察当地的甘蔗种植产业,并提出“靠山吃山,甘蔗富村”的发展思路,边抓规划,边宣传引导。2019年该村在原有的基础上预计发展扩大种植300-500亩,不断拓宽群众的增收渠道,打响产业脱贫致富“第一枪”。
小小猕猴桃,脱贫大产业
“以前啊,我们村就简单的种植一些玉米、高粱或者谷子之类的农作物,我们这个地方自然条件不是很好,山高路远,地广人稀。拿到城里去卖,实在是划不来。今年我种的是猕猴桃,价格比这高多了,村里的第一书记、帮扶工作队员也经常帮我出力,他们通过微信、电商平台等方式销售,反响也还不错。所以我宁愿种猕猴桃然后卖了再买粮食……”64岁的老徐一边打理着猕猴桃一边乐呵呵的介绍道。
双河口镇兴春村地处汉阴北山地区,距离镇政府15里,山大人稀。该村村委会班子先后去周至等地考察猕猴桃产业。经过考察和专家论证发现猕猴桃喜温暖、湿润、光照充足,怕干旱、怕强风。结合猕猴桃种植地理条件和所需技术,经多次论证发现兴春村这一带的土壤和气候刚好适合种植猕猴桃。凭借着得天独厚的生态地理优势,该村积极探索猕猴桃产业种植项目,2017年该村率先试种植50亩,结果长势喜人。2018年在有经验遵循的基础上,该村进行推广种植300亩猕猴桃(其中红心猕猴桃100亩,黄心猕猴桃200亩),带动贫困户人均增收8000元。
金银花里有“金银”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初冬的三柳,天气偶尔有些阴冷,金银花良好的生长态势似乎早已让庄稼人忘却了阴冷。放眼望去,成片成片的金银花,竞相生长。农户在田地里精心地护理着金银花苗,到处都呈现出一片繁忙的景象。
三柳村积极借助镇园产业联盟优势,依托“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打破传统种植观念,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整合土地资源,采用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农户种植金银花,建立扶贫产业园。为打造金银花扶贫产业园种植基地,该村积极探索种植项目,先后到山东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咨询邀请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能培训。2018年该村试种植50亩,预期第一年收益达3-5万元。2019年将扩大种植规模200亩,经济效益逐年递增。
凤柳的甘蔗、兴春的猕猴桃、三柳的金银花……一村一品正成为双河口镇“脱贫攻坚,产业先行”的缩影。该镇下一步将致力于产业联盟建设,形成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打造 “龙头产业、规模发展、品牌引领”的优势产业,以产业发展为抓手巩固提升脱贫成效,最终为贫困户找到一条长久的脱贫致富路,真正实现产业脱贫和劳动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