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汉阴县人民政府>政务要闻>部门动态

部门动态

汉阴“九个到位”推进卫生应急规范化建设

作者:刘 勇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8-12-15 09:12

  今年以来,汉阴坚持把加强卫生应急作为创新社会管理、保障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不断健全完善卫生应急管理机制与合作机制,有效应对处置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思想重视到位。县政府将创建省级卫生应急规范化县工作作为健康汉阴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成立创建领导小组,下发了创建实施方案。县卫计局将创建省级卫生应急规范化县工作纳入“创争出”鼓励激励机制,分别与局分管领导、相关股室负责人及各医疗卫生单位负责人签订了军令状。为保证各项任务压茬推进,将创建工作纳入卫计重点工作月安排、月检查、月通报,每月通报工作进展情况,未按期完成月工作任务的说明情况。县财政投入300余万元为14个镇卫生院及县级3所公立医院配备了救护车。争取韩红爱心基金会捐赠救护车2辆、医疗巡诊车2辆、急救包80个,将捐赠设备全部配备给偏远镇卫生院,切实提高基层卫生应急能力。


  保障机制到位。该县将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印发《十三五汉阴县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每年预算30万元卫生应急工作经费。县政府建立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多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县卫计局与教体局建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联动机制,与农林科技局建立了人畜共患传染病联动机制,与安监、市场监管局建立了应对安全事故联动机制,与财政、人社、民政部门建立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物资保障联动机制,全县卫生应急工作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预案制定到位。按照政府负责、分级管理、社会参与原则,该县分别制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气象灾害、重污染天气等卫生应急预案。各医疗卫生单位结合实际制订了呼吸道、肠道传染病应急预案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预警、现场医疗救援等18项卫生应急制度,并将各项制度与职责汇编成册,将责任分解落实到单位负责人、专家组和业务科室。


  应急信息化建设到位。县卫计局投资20万元建成卫生应急指挥中心,与县直下属单位、各镇卫生院开通网络连接,实现应急指挥、视频会议、业务培训三大系统兼容。通过实时指挥安排,大幅提升了南北山区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卫生、教体、市场监管、农林科技等部门加强信息协作机制,畅通信息沟通交换渠道,确保应急信息科学及时处置到位。


  队伍装备到位。该县建立了覆盖内、外、妇、儿、医学影像、公共卫生等专业的卫生应急专家库,由36名高年资中级以上职称专家组成, 并制定了专家队伍管理制度。卫计局组建传染病防控、中毒处置、医疗救治、预测预警及协调保障5支专业应急队伍。县卫计局、疾控中心加强卫生应急装备管理,明确相关单位卫生应急物资的仓储管理、调配维护工作责任;对照《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目录》,采购储备了20万元的卫生应急物资。


  培训演练到位。县卫计局制定了卫生应急培训年度计划,组织举办卫生应急知识培训班,对300余名卫生应急指挥决策人员及医疗卫生技术骨干进行培训考核。今年组织开展“2018平安汉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航空医疗应急救援演练,共出动医疗救援直升机1架、救护车3辆、医护人员45人次,为卫生应急“实战”积累了宝贵经验。


  监测预警到位。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判定流程和工作规范,规范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判定、报告及处理流程,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科学有序处置。县疾控中心建立了疫情分析报告制度,按月开展疫情分析报告,落实专人负责管理传染病报告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系统,并建立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工作机制及风险评估结果利用制度,开展3次突发事件风险评估和韩红爱心大型义诊活动(汉阴站)、环秦岭自行车联赛(汉阴站)风险评估,及时向社会发布了健康风险提示和预警建议。


  应急处置到位。该县加强卫生应急响应,及时处置一起感染性腹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计部门积极参与重点工作卫生应急处置和事故防范工作,为政府大型活动提供应急医疗保障10余次,出动救护车辆20余台次、医护人员60余人次。县卫计单位加强应急值守和信息报告工作,执行24小时应急值守制度,并不定期对各单位值守情况进行抽查,确保值守工作落实到位。


  社会动员到位。县卫计局、电视台联合开办《健康汉阴》专题栏目,利用电子显示屏、宣传栏、微信、网站等媒介宣传发布卫生应急知识2000余条次,并开展卫生应急知识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家庭活动。县人民医院、妇幼院组织开展2次心肺复苏自救互救技能培训。各基层卫生院结合季节特点,组织医务人员到敬老院、贫困户家中开展传染病、一氧化碳中毒自救互救常识,深入辖区中小学开展溺水、烫伤、止血等急救技能培训,有效提高了群众卫生应急知晓率和自救互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