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汉阴县人民政府>政务要闻>镇情快讯

镇情快讯

铺筑四条路  贫困山村迎蜕变——平梁镇沙河村的扶贫小记

作者:刘毅  李明春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8-12-18 11:21
  上百亩林果、桑茶生机勃发,三百亩订单水稻走俏市场,宽敞的水泥路缠绕在山间,精致的房屋鳞次栉比,干净的自来水直通农家……,走进太行山脚下的平梁镇沙河村,这里的村庄正悄然蜕变破茧成蝶。

  此前,沙河村是典型受自然环境束缚,发展缓慢的山区村。多年来,由于地势崎岖,山道弯弯路难行,可谓是“山上闻其声,路难见踪影”。贫困家庭大多一穷二白,受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发展短板和安全住房隐患等基本条件影响,导致经济收入来源匮乏,扶贫一时难见成效。

  2017年,脱贫攻坚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持续向纵深推进,伴随着党的十九大“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号角,一场新时代的脱贫攻坚战在汉阴的大地上如火如荼展开。同样,沙河村也不甘落后。在县镇帮扶部门协助下,沙河村党支部书记王显军带领村两委一帮人敢于突破农业、农村发展中的瓶颈制约和障碍,用足项目政策、加强产业对接、提升扶志内力等一系列实干加巧干的举措,铺筑“四条路”,在脱贫攻坚的浪潮中,引领贫困山村美丽蜕变。

  完善基础设施 打通致富路

  “进村路难走,出组路难行”,交通不便是制约村域经济发展、农业转型升级、村民创业就业首要因素之一,沙河村的情况具有代表性。在脱贫攻坚战役中,该村发挥脱贫攻坚路先行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前导性作用,在交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加快推进2.4公里东酒路沙河段拓宽改造工程,启动5.7公里白沟通组路水泥硬化建设。

  “以前是泥巴路,下雨天到处是水坑,出行很不方便,听说要修这条路,心里甭提多高兴,这是一辈子的期盼啊!”一打开话匣子,村民牛少平兴奋地向帮扶干部说道。两条道路的提等改造,建成后将惠及村民近两千人,为群众致富增收提供坚实的外部环境保障。

 瞄准户居改善 铺筑安全屋

  “以前,我们家住的是土木房,晚上睡觉都不踏实;如今,在政府危房改造政策的帮助下,住进了亮堂舒服的安居房,再也不怕风吹雨打了。”村民喻祖福老汉逢人就说道。

  为解决贫困群众无稳定住房的问题,78户危改户具体建设过程中,村两委充分考虑农户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发展空间,统筹规划建设,力求达到布局合理,村容村貌整洁。在住宅设计上,按照政策要求,结合农户需求,分别设计出不同面积、不同风格的户型图,由群众根据实际自行选择,确保了易地新建实施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3个相对集中搬迁安置点,水电路设施配套、功能齐全。

  夯实扶贫扶志 提升“内动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该村在实施精准扶贫过程中,既“输血”又“造血”,既扶贫又扶智。通过开展“三评议树典型”评选活动,评选出自强标兵1名,道德模范1名,产业大户4名,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用脱贫先进激励贫困户,让贫困户学有榜样、行有示范、赶有标杆。同时,组织有就业愿望村民的参加扶贫创业、劳动转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场次,培训20余人次。

  “以前村里垃圾乱扔,环境脏、乱、差。现在有了环境保洁员、生态护林员,道路、河沟有人清洁垃圾,森林生态有人看护,看哪里都顺眼,大家住得也舒服。”提起村上的环境卫生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村民冯尚平竖起了大拇指。

  贫困户李忠国是一位护林员,像他这样被村上选聘走上公益性岗位的贫困村民共有8名,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他说:“我是一名残疾人,有了这个岗位,我在家门口就可以靠自己的一只手挣取生活费用;我也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家乡变得越来越美。”面对未来的生活,他充满信心。

  紧盯产业升级  开拓增收路

  沙河村的村民历来以满足家庭生活食用和生产自用为主,普遍缺少种植养殖增加家庭收入的意识和观念。村“两委”、驻村帮扶工作队商定,提出产业发展要坚持长短结合、以短养长、以长促稳的梯进式发展模式,确立了以发展桑茶、脆李等经济林果种植、大牲畜养殖为主的发展思路。

  为促进种植养殖产业发展,该村引导农户流转土地近千亩,走“公司+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产业扶持的路子,科学合理引导贫困户做大做强桑茶、烤烟、脆李、冬桃、黑豆等富民产业,通过11家家庭农场、4家专业合作社和华晔现代、红星米业、嘉禾田园、秦叶情农业4家镇园企业产业带动,预计年底实现村民增收50.9万元,8户贫困家庭在种养业带动下实现产业脱贫。

  眼下进入寒冬,又到了沙河村猪牛出栏的季节,村民们又将迎来一个充满丰收喜悦的“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