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县农林科技局关于办理县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第82号建议的函
夏福军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三变改革助力脱贫攻坚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县深化农村改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2017年以来,按照中央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精神,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三变”改革工作,坚持以脱贫攻坚工作统揽全局,聚焦农民持续增收、集体经济壮大、优势产业发展、农村资源整合、农业经营体培育和市场化运作等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开展了以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改革试点。通过改革试点,农村发展内生动力明显增强,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助力脱贫工作成效十分明显。
一、我县“三变”改革进展情况
2017年,为积极推进我县农村“三变”改革,县委、县政府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委、县政府22个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机构,从县农林科技局、县委农工部等5个部门抽调5名副科级以上领导组建了“三变”改革办公室,县委、县政府还印发了《关于开展农村“三变”改革的指导意见》(汉发〔2017〕21号)和《汉阴县“三变”改革试点工作方案》(汉农工发〔2017〕21号),对改革的目标、内容、重点、政策和要求进行了明确,2017年启动平梁镇太行村和清河村、漩涡镇堰坪村3个县级试点村和盘龙、义兴等10个镇级试点村。
2018年,为加强“三变”改革推进力度,将“三变”办整合到乡村振兴办,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全县按照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思路,结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启动了涧池镇西坝村、双乳镇江河村、漩涡镇茨沟村等7个县级试点村,各镇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在2017年试点基础上,再选择1个村进行试点。县脱贫指挥部下发了《关于做好2018年农村“三变”改革工作的通知》(汉脱指发〔2018〕9号),对今年的改革的目标任务、工作内容、方法步骤、关键环节、措施保障进行了明确,截至目前各试点镇村“三变”改革工作正在按要求有序推进。
二、“三变”改革采取措施
一是强化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作。农业经营主体是承接农村“三变”的载体,也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队伍,有效整合聚集农村土地、林地、资金、技术等农村资源要素,充分发挥经营主体在生产上规模化、标准化和抵御市场风险优势,实现农村产业兴、农民富。截止2018年6月底,全县培育农业龙头企业4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21个、家庭农场595个,培育职业农民763个。
二是强化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工作。通过农村土地确权,让广大承包农户在落实承包土地政策上吃了“定心丸”,依据县委、县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实施意见》(汉办发〔2017〕43号),我局制定了《汉阴县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办法》(汉农林科字〔2017〕305号),按照《汉阴县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实施方案》,落实了县、镇、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流转交易服务机构,县上成立农村产权流转服务中心,我局制定了《汉阴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监督和管理办法》,让农村土地流转依法规范,农户放心,经营主体安心。今年以来,全县交易土地宗数4宗,涉及土地面积480亩,成交总金额15.6万元。
三是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用。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县成立了141农村集体集体经济组织,利用集体经济组织集体成员所有的特殊优越性,通过引导、政策宣传,让广大成员主动将自己的土地、资金、技术入股到集体经济,实现集体资源规模、集中流转入股。
虽然我县在推进农村“三变”改革中,围绕县脱贫攻坚工作采取了有力政策和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受农村土地、林地等资源抵押难,发展农业资金、人才技术匮乏,干部群众在思想认识上不到位、不主动,开拓创新意识不强等因素影响,与代表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下一步我局将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思维、强化措施,切实增强农村“三变”紧迫性和责任感。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县深化农村改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汉阴县农林科技局
2018年7月26日
联系电话:2297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