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2018年度国土资源工作亮点频闪
2018年,汉阴国土资源工作紧紧围绕1533发展布局,坚持以脱贫攻坚为统揽,勇于创新,攻坚克难,提质增效保发展、保资源、保权益,资源节约利用再上新水平,改革创新取得新突破,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严格执行土地“招拍挂”制度,成功组织7次国有土地使用权公开“招拍挂”,出让国有土地9宗198.7亩,全年土地价款收入2.46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为全县城市建设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按照重点项目先行原则,主动服务,跟踪办理,将以往“多个项目打包报批”方式改为“小地块、多批次、快节奏”报批,做到项目用地“精准”报批。2018年共报批用地8个批次721.5亩,统征土地630亩,办理用地预审38件585亩,完成设施农用地备案26宗608亩,供地率达到64%,土地利用水平大幅提升。
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凝聚攻坚力量,全面完成阳安二线征迁任务,确保了阳安二线建设项目顺利施工。截止2018年11月底,全县红线内征地1441亩,迁坟1013棺,拆迁民房560户;境内7座隧道、23座桥梁的桥墩、130余处涵洞竣工,高梁铺段已铺轨架梁;处理“一事一议”事项45处,建成安置点14处;累计完成工程总投资7.1亿元。
我县在全市率先实现了工业用地先租后让。IP6生产项目通过先租后让方式,取得建设用地56亩,通过推行先租后让土地供应方式降低了工业用地成本,促进了汉阴招商引资和企业的健康发展,有效提升了工业用地供地率和土地利用效率。
投资100余万元建成地灾防治一张图管理及应急指挥系统,实现数据传输、信息管理、危险评估、群测群防、专家决策、预警预报、应急响应和统一指挥的科学化、信息化、自动化和可视化,全面提升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能力,为防灾减灾科学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强化多部门联合执法,分别与县公安、检察机关建立了国土公安协调配合和公益诉讼协作长效机制,提高违法案件查处效率和质量,加大对国土资源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力度。12宗违法案件全部立案查处,收缴罚款107874元,没收非法占地建筑物4272平方米,拆除复耕1313平方米。
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健全宣传工作机制,积极应对舆论引导。全年在中省市主流媒体刊发国土宣传信息270余条,其中中国自然资源报采用5条、中国社会扶贫网采用1条、省级报刊采用6条、省级主流媒体网站采用45条。全年宣传信息采用率在全市国土资源系统持续领先。
实现土地出让收入2.46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
严格执行土地“招拍挂”制度,成功组织7次国有土地使用权公开“招拍挂”,出让国有土地9宗198.7亩,全年土地价款收入2.46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为全县城市建设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跨市县”交易获扶贫资金2.31亿元
紧抓中省市关于增减挂钩项目支持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的优惠政策,实施旧宅基地腾退项目4766亩,其中编制跨市交易增减挂钩项目613亩,市域内旧宅腾退指标交易500亩,共获扶贫资金2.31亿元。
“十三五”易地搬迁5080户安置房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坚守政策底线,坚定攻坚信心,强措施、夯责任,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全面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5080户建设任务,其中建设集中安置点20个安置房3955套,86个村布点交钥匙工程1125套,安置房已全部竣工,并通过了县住建部门安全认定,为全县脱贫攻坚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精准用地报批721亩全力服务保障发展
按照重点项目先行原则,主动服务,跟踪办理,将以往“多个项目打包报批”方式改为“小地块、多批次、快节奏”报批,做到项目用地“精准”报批。2018年共报批用地8个批次721.5亩,统征土地630亩,办理用地预审38件585亩,完成设施农用地备案26宗608亩,供地率达到64%,土地利用水平大幅提升。
阳安铁路二线建设1441亩征迁任务圆满完成
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凝聚攻坚力量,全面完成阳安二线征迁任务,确保了阳安二线建设项目顺利施工。截止2018年11月底,全县红线内征地1441亩,迁坟1013棺,拆迁民房560户;境内7座隧道、23座桥梁的桥墩、130余处涵洞竣工,高梁铺段已铺轨架梁;处理“一事一议”事项45处,建成安置点14处;累计完成工程总投资7.1亿元。
优化提升不动产登记营商环境成效保持全市第一方阵
采取“三减化”“四优化”“五细化”等措施,将登记时限压缩至受理后5个工作日内,将企业抵押登记时间压缩至受理后2个工作日内;不动产登记信息自助查询机正式启用,实现了“一窗式”办理,共办理不动产登记证书、证明6034本,开展农村宅基地房屋抵押试点工作18宗,抵押资产值1375万元。
工业用地“先租后让”实现零突破
我县在全市率先实现了工业用地先租后让。IP6生产项目通过先租后让方式,取得建设用地56亩,通过推行先租后让土地供应方式降低了工业用地成本,促进了汉阴招商引资和企业的健康发展,有效提升了工业用地供地率和土地利用效率。
地灾防治信息化水平再上新台阶
投资100余万元建成地灾防治一张图管理及应急指挥系统,实现数据传输、信息管理、危险评估、群测群防、专家决策、预警预报、应急响应和统一指挥的科学化、信息化、自动化和可视化,全面提升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能力,为防灾减灾科学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强化监管手段执法水平显著提升
强化多部门联合执法,分别与县公安、检察机关建立了国土公安协调配合和公益诉讼协作长效机制,提高违法案件查处效率和质量,加大对国土资源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力度。12宗违法案件全部立案查处,收缴罚款107874元,没收非法占地建筑物4272平方米,拆除复耕1313平方米。
突出重点深度挖掘传播国土好声音
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健全宣传工作机制,积极应对舆论引导。全年在中省市主流媒体刊发国土宣传信息270余条,其中中国自然资源报采用5条、中国社会扶贫网采用1条、省级报刊采用6条、省级主流媒体网站采用45条。全年宣传信息采用率在全市国土资源系统持续领先。
上一篇:汉阴学子荣获陕西省2018年“学宪法讲宪法”演讲赛一等奖[ 01-16 ]
下一篇:汉阴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统一换新装[ 0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