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GDP突破百亿,发展进入三位数时代
2018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聚焦脱贫攻坚、追赶超越、生态环保目标,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埋头苦干,攻坚克难,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全县经济运行平稳,总体向好,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全年多项经济指标位列全市第一方阵,交出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亮丽答卷。
生产总值(GDP)保持较快增长。2018年汉阴县生产总值(GDP)实现107.7亿元,同比增长11.1%,超任务0.9个百分点,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4.5亿元、63.2亿元、3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9%、14.3%、7.6%。生产总值(GDP)增速位列全省77个县域第五。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比为13.5:58.7:27.8。第三产业占比完成年度任务98.7%,位居全市第四、循环县区第一。工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0.7%。在生产总值增长11.1%当中,第一产业拉动生产总值增长0.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4%;第二产业拉动增长8.7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8.1%,其中工业拉动增长8.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2.9%;第三产业拉动增长1.8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6.5%。
农业生产稳中有增。农业实现总产值25.48亿元,同比增长4%。农业实现增加值15.08亿元,同比增长4%,增加值增速位居全市第五、循环县区第二。粮食产量9.63万吨,生猪出栏23.9万头,蔬菜产量18.6万吨。
工业经济稳中提质。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0.4亿元,同比增长22.5%;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5.4%,超任务1.4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市第四、循环县第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势头强劲。2018年,全县39户农产品加工企业完成产值81.9亿元,同比增长27.3%,较上年同期加快5.6个百分点,拉动工业增长9个百分点。
投资增速保持较快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9%,超任务0.3个百分点,增速位列全市第三、循环县区第一。建筑业实现增加值8.58亿元,同比增长15.7%。从投资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0.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49.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1.1%。从其他分组看:民间投资增长28.7%,超任务11.2个百分点,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26亿元,超任务0.26亿元,增长49.3%。
消费市场运行平稳。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67亿元,增长11.4%。其中:限上企业实现零售额22.97亿元,同比增长12.4%。按经营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2%;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6.2%。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增长9.1%,商品零售增长11.8%。
财税收支质量提升。全年完成市县口径财政总收入4.59 亿元,完成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2 亿元。税收与非税占比为82.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5.87 亿元,同比增长6.38 %。民生支出22.4 亿元,民生支出占比达86.6 %。全年完成国税税收收入1.75亿元,增长19%,地税税收收入1.2亿元,增长4.4%。
存贷余额增加较快。12月末,汉阴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0.24亿元,同比增长8.8%,较年初增加9.6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53.79亿元,同比增长10%,较年初增加5.1亿元;12月末全县余额存贷比为48.8%,较年初提高0.4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平稳增长。2018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84元,净增1280元,同比增长9.6%,增速位列全市第三、循环县区第二;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26元,净增1913元,同比增长8.5%,增速位列全市第四、循环县区第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95元,净增815元,同比增长9.5%,增速位列全市第四、循环县区第二。
市场活力显著增强。据市场监管部门统计,2018年全县新增各类市场主体 3061户,增长 36.2%。其中新增各类企业 728户,增长42.8%。12月末,全县各类市场主体达 16447户,其中企业 2773户。全年实现非公有增加值67.58亿元,非公有制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62.8%,位居全市第二。全年成功申报“四上”企业34户(市考县口径),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3户,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5户,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4户,建筑业2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