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县教育扶贫典型做法再次被国家级媒体推广
日前,从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传来喜讯,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扶贫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教育发展与减贫研究》期刊刊登推广《“四个精准全覆盖”助力教育脱贫——汉阴县教体局脱贫攻坚做法》,这是自2018年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扶贫开发》刊登推广汉阴教育扶贫的经验做法之后,再次被国家级媒体推广宣传。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标志。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自全县吹响立下“军令状”,发出“总动员”,举全县之力打赢“攻坚战”冲锋号角时,汉阴县教体局紧紧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扶”四个方面充分发挥教育扶贫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倾力实施“四个精准全覆盖”助力教育脱贫。
全面实施薄弱学校改造全覆盖。打造城乡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实现城乡学校建设标准一样、硬件配备一样,汉阴县将国家薄弱学校改造项目与教育扶贫有机融合,不断加大投入,实施城乡薄弱学校改造同步进行,全面覆盖,8年来,先后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薄弱学校改造、寄宿制学校、城镇学校扩容改造等建设项目,优化整合中小学布点布局,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办学条件基本均衡已成现实,真正实现了最漂亮的建筑属于学校,最安全舒适的环境在校园。
全面推行城乡教师均衡配置全覆盖。进一步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配足配齐服务于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为解决乡村优秀师资留不住、用不长,城区师资下不来、不愿下,呈现出基础教育“乡村弱”“城镇挤”的现象,出台了《汉阴县中小学幼儿园教职工工作调动管理办法(试行)》,《汉阴县中小学校领导班子选拔任用工作办法》,搭建“对口支援桥、教学能手考核桥、留乡桥待遇、干事创业桥、职称晋升连心桥”五座桥梁,通过城乡对口交流、城乡联动的交流长效机制,促进教师均衡配置和中青年教师扎根农村教育事业,确保优秀教师下的去、留的住、起作用。
全面推进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全覆盖。强化中职学历教育,拓展学生的成才之路,结合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政策出台以及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的历史契机,深入研究高等职业院校分类招生考试政策,通过中职教育走上了成功就业、升学之路,彻底斩断了贫困代际传递。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建设,在全县10个镇和城区4个社区分别建立农村培训学校和城区居民培训学校和115个村级(社区)流动培训点,多层次、多形式大力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养培训。紧扣技能脱贫实施“2+5”精准培训,为彻底转变群众“等、要、靠、拿”依赖懒惰思想,开展惠农政策、法律法规、环境卫生、健康教育、传统文化、社会道德、励志教育、村规民约、好家训家风、邻里关系等方面进行宣传教育。同时加强专业技能培训,集中开展果树修剪、烹饪、酿酒、餐饮服务、家政服务等技能讲座,确保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真正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助力全县脱贫攻坚大局。
全面实施特殊群体关爱全覆盖。创新推行“三个一”教育扶贫模式,在全县中小学推行“一户一卡、一生一策、一教一帮”的“三个一”,出台《落实教育脱贫“三个一”工作的通知》《在全县开展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专项行动的通知》,按照“1+1”或“1+N”的方式结对,即1名教职工与1名或多名贫困学生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对建档立卡户学生在“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安排、资助上优先保障”四个优先。确保结对帮扶覆盖到全县每一所学校、幼儿园的每一名贫困学生及每一个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努力构建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的网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