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启贤将军回忆录--第九篇 军事院校工作经历(五)
作者:
来源:汉阴记忆
发布时间:2019-05-21 18:01
第九篇:军事院校工作经历
五
全国解放后,从国民党反动派黑暗统治接收过来的旧中国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东西,帝国主义扶植的买办资产阶级搞的一点儿钢铁生产,以及铁路交通、航运业都是微不足道的。人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基本上还是手工业生产,毛泽东同志激励全国人民说:“一张白纸好作文章”。
我从小到大以及成人后走向社会的所见所闻,如:洋火、洋面、洋布、洋袜、洋皂、洋钉、洋油、洋枪、洋炮、洋楼等等,这些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用品,无一不是同洋人联系在一起的,时时刻刻在我的脑子里翻腾。这些情况,也都说明我们国家的经济命脉,一半都操纵在帝国主义的手中。
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具有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大国,丧失了独立自主权,这是封建主义王朝和蒋介石集团反动腐朽独裁统治造成的结果。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三座大山”, 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才能获得了独立自主,人民走向富裕。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主席领导制定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总路线或者总国策是完全正确的,它激发了全国各阶层人民奋发图强的自信心。“文化大革命”前,我国轻重工业有了很大发展,钢铁、石油、煤炭产量增长几十倍,交通运输业发展很快。像长江、黄河架桥,大连、上海造船业以及国防轻重武器和尖端武器制造,过去连想都不敢想,现在成为现实;像首都人民大会堂,这样规模宏伟的现代化建筑,仅用了八个月时间就建设完成了;人民的日常生活用品,不再受洋货的控制。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基本上是按照苏联模式进行的。土地改革时分配给贫下中农的土地,又收回合作化,由一般合作社上升为高级合作社,建立生产队统一组织实施。农民叫社员,按劳动量,评工分,取得报酬。
农村这种生产组织形式,多多少少受苏联的影响,苏联叫作“集体农庄”,我们叫“生产队”。从形式上看,农业和手工业都纳入国民经济有计划生产范畴内,这其实是大大挫伤了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束缚了生产力,困住了农民的手脚,农业怎么能很好的进行发展呢?我到徐水、大寨等地方参观过,社员的劳动生产积极性很低。
1959年至1961年,这三年期间全国各地自然灾害普遍非常严重,粮食生产普遍欠收。官僚主义在左的思想指导下,对农产品“高指标”、“高征购”,迫使全国各地虚报产量。各级任务层层加码,说假话,欺上压下,最终的结果是迫使有的地区人民挨饿,甚至有的地方还出现了人民群众扶老携幼的背井离乡,流离失所。
盛行一时的“一平二调” ,“一平” 即人民公社内部所实行的平均主义供给制,“二调” 即对生产队的劳力、财物实行无偿调拨,搞得全国各地物价普遍上涨。有的地方一斤鸡蛋都要卖到七元钱,有的地方一个干部一个月的工资,还买不了一担萝卜,人民群众的生活很不安定。由于全国粮食的极度短缺,党中央、国务院号召广大人民以瓜果蔬菜代替粮食,简称“瓜菜代”。
三年困难时期,空军领导组织军以上干部学习,名曰学习毛泽东思想,实际上大吃大喝、看戏跳舞。我参加过一次毛泽东思想学习班,是空军在武汉办的。白天,大家批判空军学院领导干部和教员,说是空军学院组织编写的教材、教员的讲课都有政治方面的大问题,因为引用毛泽东著作不够。晚上,组织大家看戏或者跳舞。一日三餐大吃大喝,山珍海味是样样都有。而当时,据说:“毛主席三个月不吃肉”,周总理带头吃“瓜菜代”。
在武汉学习期间,我利用休息时间到武汉市街上去走一走,所到之处,看见到处都是关门闭户,街上冷冷清清的,没有一丝一毫的繁华景象。
我国农业经济建设上之所以出现这种严重失误,我认为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照搬苏联的集体化经营制度,不允许农民个体经济存在;二是三年自然灾害非常严重;三是好大喜功,弄虚作假的结果。
总之,我认为任何理论、思想都要经过实践考验,才能证明它的正确性,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也不例外。实践证明,凡属正确的,我们就应该肯定,并继续发扬;凡属错误的,就应该否定,并果断地予以修改。任何事情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一成不变,就会变成死水一潭,就会发霉腐朽的。
上一篇:沈启贤将军回忆录--第九篇 军事院校工作经历(四)[ 05-21 ]
下一篇:沈启贤将军回忆录--第九篇 军事院校工作经历(六)[ 05-21 ]